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因高强度开采 ,1 989年起岩溶水降落漏斗和第四系孔隙水疏干区范围迅速扩大 ,同时产生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岩溶水水质也趋于劣化。而在1 993年关闭主要岩溶水开采井之后 ,岩溶水水位得以回升 ,水质变好 ,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减弱 ,并呈准稳定状态 ,说明合理开采地下水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2.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开采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因高强度开采,1989年起岩溶水降落漏斗和第四系孔隙水疏干区范围迅速扩大,同时产生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岩溶水水质也趋于劣化.而在1993年关闭主要岩溶水开采井之后,岩溶水水位得以回升,水质变好,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减弱,并呈准稳定状态,说明合理开采地下水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3.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因高强度开采,1989年起岩溶水降落漏斗和第四系孔隙水疏干区范围迅速扩大,同时产生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岩溶水水质也趋于劣化.而在1993年关闭主要岩溶水开采井之后,岩溶水水位得以回升,水质变好,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减弱,并呈准稳定状态,说明合理开采地下水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造天坑"吞噬房屋、阻断道路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些"天坑"主要是人类对地下资源无节制的开采,留下的大面积采空区塌陷后所形成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本文叙述了采用瞬变电磁法对某地石膏矿采空区范围圈定的一次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多测道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探测出地下采空区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搜集了淄博地区有关奥陶纪灰岩勘探孔的地质、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淄博隐伏岩溶的垂直分带,以图在解决煤矿突水问题上提供指导性依据;同时,对双层水位理论进行了应用,利用人工形成的双层水位防止煤层底板突水、地面岩溶塌陷,以及地表水顺塌陷倒灌矿井;并能缓解矿井排水与矿山供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娄底地区测水煤系上覆石膏类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探讨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影响、水土环境影响、废石堆放影响、岩溶塌陷、矿坑突水、突泥等,提出相应的治理与保护措施;旨在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内岩溶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时间、空间的变化主要是岩溶水的存储、补给、循环径流、开采等条件的变化造成的。岩溶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直接补给、第四系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及上游的侧向径流补给。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由于超量开采岩溶水资源,致使泰安市区出现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岩溶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介绍了以抑制该类问题发生、发展为约束条件的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运转管理模型,作出泰安市区岩溶水的最优开采量,并通过与开采现状的对比,说明目前岩溶水开采的极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沂市城区一带发生多起岩溶塌陷,这些岩溶塌陷发生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形成原因一方面取决于该区具备岩溶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城区地下水不合理开采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邵东县城及周边地区石膏矿采空区地面变形频发,选取8个典型矿山,运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建立以覆盖层情况、顶板情况、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矿层倾角、开采深度、开采厚度、矿柱留设情况等7个指标为参数的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神经网络模型,对矿山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表明该评价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类似的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枣庄地区塌陷的影响因素,认为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力梯度的大小,而且其导致的地表积水使得上部荷载增加,抗塌力降低;水位降深越大,水力梯度也将增加,潜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头差变大,补给造成的渗流场较强,使地下水动力条件增强,塌陷数量也相应增加。该文根据区内塌陷的成因分析了枣庄岩溶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情况下不会发生塌陷,但若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或遇到强干旱年份,塌陷是极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地下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空间形成了较大区域的采空区。采空区出现后,其上覆岩层平衡条件被破坏,使得上覆岩层产生移动变形,直到破坏、塌落,导致地表建筑物变形、破坏,地表大面积下沉、凹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塌陷区。采空区的存在使矿山生产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近年来,矿山采空区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采空区调查中,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以往探测实践表明,较为常用的物探测量方法有: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CSAMT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放射性土壤氡气测量法等,但每种物探方法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条件,需要根据岩石物性特征、场地条件、探测深度、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反射波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较高等优势,被较多应用于矿山采空区的调查中。该文以临沂市兰陵县某石膏矿采空区为例,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该石膏矿采空区进行调查,通过对获得的地震剖面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其技术方法可为同类采空区的探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论述了小屯石膏矿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等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小屯石膏矿是山东省首次在奥陶纪东黄山段地层中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和经过详查的小型石膏矿床。该矿床的发现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拓宽了寻找石膏矿的领域,对以后寻找同类型的石膏矿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膏是平邑县目前开采的较主要的矿种之一,随着该矿的开采,采空区面积逐渐扩大,诱发了多起地面下沉、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本文对各类型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岩溶水系统补给面积的确定是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基于水均衡原理与水文脉冲函数, 介绍了求取补给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探讨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选取了广西桂林丫吉试验场岩溶泉、湖北兴山雾龙洞地下河、沪蓉高速峡口隧道集中涌水点3个典型的南方岩溶水系统, 对其水文过程进行模拟, 利用最优模型参数分别求得补给面积, 与其他方法综合确定的补给面积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基于岩溶水文过程模拟的补给面积计算方法是对岩溶水系统补给面积求取方法的一种新的补充, 在中小尺度规模的南方岩溶水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东省滕州市城市供水水源地——荆泉水源地及周围区域在2015年以来发生的多处岩溶塌陷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并就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的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等,该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低洼,距河流较近的农田或村庄道路;发生时间一般是枯水期至丰水期之间和丰水期后的地下水位变化剧烈期。该区发生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岩溶水,诱发因素有农田灌溉和降水,对该区域的岩溶塌陷灾害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易发性评价,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了控制规划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采取应急预防和监测预警措施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石膏矿采空区的治理难度大、成本高。为科学决策石膏矿采空区的防治措施,需要准确评价采空区稳定性。在分析各种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综合评判法和矿柱安全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文以平邑县安泰石膏矿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为例,介绍了该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采空区有7个分区处于不稳定状态,评价结果与地表观测结果吻合较好。实践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简便,评价结果准确,可以为其他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和抽水试验,结合区域水文、气象、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求得了矿体上部盖层裂隙岩溶水水文地质参数,且对裂隙岩溶水水量进行了计算;以"大井法"为主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基本查明了矿区东部的水文地质特征;阐述自然条件下裂隙岩溶水对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微弱;当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造成盖层裂隙岩溶水下渗溃入坑道,对下部矿体的开采将产生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石膏矿开采过程中抛弃的大量膏泥,尚含有部分石膏。本文从试验结果出发,论述通过简单的“擦洗一脱泥”工艺流程,可回收供水泥工业用的石膏,变废为宝,,缓解石膏供应紧张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是全球广泛分布的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对塌陷预测预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岩溶塌陷的监测技术与塌陷形成的机理关系密切。该文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条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岩溶塌陷的监测内容、技术方法、各自优缺点,如BOTDR监测、TDR监测、地质雷达监测、水动力条件监测及地-沉降等方法,为系统性地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展望了未来的岩溶塌陷监测工作,认为岩溶塌陷监测需结合塌陷的形成机理、塌陷地区覆盖层特征及水动力条件,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联合进行,并形成完善的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