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准确评价敦化团北地区激电异常,研究其产生机制,采用提取激电二次信息的视金属因素(Js)方法,突出与电子导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与电子导体不相关的激电异常。结果表明:测区西北角视金属因素异常与强激电异常相吻合,与电子导体(金属矿化或矿化)相关,而大范围低缓激电异常区没有视金属因素异常显示,说明与电子导体不相关。在敦化团北地区利用视金属因素压制干扰因素所引起的异常,突出与电子导电体相关的低阻极化体异常效果明显,结合地质揭露工程得出低缓激电异常是由受轻微矿染的花岗斑岩所引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石墨矿与金属硫化物矿都属于电子导体,它们形成自然电场的机理是否有区别,为什么石墨矿产生的负电位异常值比金属硫化物矿大?一般认为,潜水面切割矿体是产生自然电场的必需条件.但有人提出,矿体在潜水面上或下,都可能产生自电异常. 关于电子导体矿物自然极化形成自然电场的机理问题,迄今研究得还很不够.本文根据室内实验,仅就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子导体的极化暂态特性与电子导体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差异激电法的观测参数─激电差△P能够反映这种特性。本文用极化暂态特性的理论对石墨板、铜板和铁板三种模型上激电差△P异常的基本形态各不相同的现象作了初步解释,说明根据激电差△P异常的基本形态可以把不发生阳极溶解、不可逆性较弱和不可逆性较强的矿石─围岩溶液体系区分开,并且可以剔除炭质干扰。文中还给出了野外试验结果和应用实例。极化暂态特性反映的信息量很丰富,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激电异常的区分和场源性质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的作用规律。给出几种常见规则几何形体上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作用规律的数量关系,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即在电子导体体积含量一定的体积极化条件下,矿体的电化学激电异常值是受极化体导电因子(μ)的饱和效应控制的。在矿体产状、大小和埋深均为一定的条件下,激电异常剖面曲线形状和特征,随矿体导电因子量值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明显变化。这些规律对实际找矿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团结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电法勘查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对于隐伏矿体预测及电法勘查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团结沟金矿的研究认为其成矿地质条件是老基底变质杂岩、斜长花岗斑岩、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成矿地质条件.构造破碎带为该区电法勘查提供前提.地质及电法勘查结果表明:金矿石是本区主要极化体;在团结沟及张才沟地区均获得低阻高极化异常体和高阻高极化异常体(ηs≥4.5%);高阻高极化异常体可能找到含金石英脉,而低阻高极化异常体可能找到含矿破碎带.该区的验证孔中发现了矿体,证明了在团结沟电法找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航空电磁法筛选金属矿异常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志强 《地质与勘探》2012,48(3):1901-8-23-610
[摘 要] 航电异常筛选是把航电基岩导体异常选出来进行编录和推断解释,把人文导体、气流扰 动、飞机剧烈动作、复盖层导体等引起的干扰和假异常剔除掉。本文基于国内完全自主研发的HDY- 402 三频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及方法技术,对典型模型进行计算,总结了三频航电的异常响应变化规律。 重点介绍了金属矿航电基岩导体异常、干扰异常的基本特征和异常筛选步骤。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认识 航电异常的基本特征,合理选择筛选步骤,航电异常筛选才能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优选的矿 化有望异常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重复的方块脉冲电流的时间域测量得到的宽带信息求取Cole-Cole参数的方法.并介绍了安徽某石墨矿带在没有自电或充电率异常但有值异常的位置上,经钻探见到了石墨矿.解释为极化体埋藏深且电阻率很小之故.认为该法对发现深埋藏的极化体和良导极化体是有效的,可弥补自电和常规时间域激电法的不足.在该区值很大的异常上,均见到了质量较好的石墨矿,而充电率大但时间常数不大的异常均为石墨矿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观测的频率域电磁法的电磁场响应,不仅包含电磁感应响应也含有激发极化(IP)响应。为对IP效应引起的电磁场响应畸变进行分析,首先在纯电磁感应有限长导线源E_x、H_y、H_z电磁场响应表达式的基础上引入Cole-Cole模型,其次设置不同的地电模型,分别对含IP效应、纯电磁感应的有限长导线源频率域电磁法进行一维正演。通过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加入IP效应后电磁场响应会产生畸变,随着极化层埋深的增加,响应畸变出现在更低的频率处,同时受IP效应的影响减弱。根据计算的最大相对异常值可知,水平电场E_x对极化层最为灵敏,而水平磁场H_y对深部极化层的反映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9.
四川那朗地区地处三江成矿带,区内出露三叠系灰岩、板岩及火山岩,有闪长岩岩株侵入其中,地表见铁帽。岩体蚀变分带明显。通过激发极化法工作,由视极化率处理后异常显示,原始数据圈出了激电异常,推测为铁帽下部之矿(化)致异常。  相似文献   

10.
基于HS26异常地区的90个钻孔3 312个样品的极化率数据统计结果,发现该区变质岩、侵入岩的极化率很低,蚀变作用仅微略改变极化率,但矿化作用却使极化率发生显著的增加,高极化率是高矿化程度的反映。通过极化率与成矿元素镍、铜、钴含量的剖面分布对比发现,高极化率异常中心与成矿元素浓集中心具有对应关系,说明高极化率分布区是矿体的反映。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极化率的空间分布,寻找未封闭的高极化率异常,HS26异常区下一步的勘探宜跨过辉绿岩脉,继续向西南侧变质岩覆盖区进行勘探,从靠近未封闭的高极化率异常的ZK2305、ZK2303孔开始,向西、向深部追索矿体。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电法超前探测在巷道内供电不便、数据解译复杂等问题,拟采用地面或钻井供电的长极距大定源建场模式,测量电位差及激发极化率,并依据其异常变化判定地质灾害。为此以低阻板状体为例,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迫近隐患时,测量电位差和极化率均不断减小,且极化率为负值。采用三维观测,根据各个方向的异常对比分析,可以实现对隐患的定位,实现实时预警。这种长极距定源超前探测方法对掌子面前方或附近异常体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适用于煤矿井下巷道以及隧道的超前预报。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放射性异常模式及其机理,是油气田放射性勘查的重要理论依据。勘查实践表明,油气田的放射性异常主要为环状式,有时为线状式;顶端式则很少出现。文章对环状异常的机理作了较详尽的讨论,对线状式和顶端式异常也作了说明;还对放射性方法勘查油气田的优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邹平铜矿处于齐河-广饶深大断裂带南部的邹平火山岩盆地中,形成于破火山口火山通道充填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岩颈中央上部,包括伟晶岩型铜矿和细脉浸染状斑铜矿床两种类型。前者矿体较小,但品位高;后者品位较低,但规模中等。含矿石英正长闪长岩等密度小、磁性弱,故在火山岩系中呈现高背景重力场上的重力低和杂乱高磁场背景中的低负异常,即“重磁同低”,且高极化。重磁同低异常区和高极化率异常带,是本区寻找铜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冼诗盛 《矿产与地质》2008,22(5):466-469
根据墨竹工卡哈海岗矿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地球物理差异的特征,选用瞬变电磁法(TEM)及激电法(IP)组合进行测量,发现了一条长2000多米,宽约200m的瞬变电磁异常带和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由于这两种方法的异常可相互验证,再结合矿区的地质研究,推断该异常带为铜铅锌矿体所引起,并得到了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五河地区以金为主找矿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五河县荣渡-小溪集金及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工作,在总结前人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五河地区找矿应着手解决矿源层(斜长角闪片麻岩类岩石)分布范围,北北东向构造,重力异常梯级带、高磁异常中的退磁区域,低阻高极化异常作为找矿工作重点,对构造的演化与矿床形成机制提出了要考虑的几个要素,提出了共参考的区域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激发极化介质所产生的激电效应对瞬变电磁的响应规律,先求解相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法响应,将表征介质激电效应的Dias模型在频率域中引入,然后采用正弦变换得到带有激电信息的瞬变电磁响应;重点讨论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可极化大地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通过正演模拟分析得到:在均匀半空间情况下,极化率越大极化效应越强;激电时间常数越大,出现激电异常的时间越晚;极化电阻系数越大,出现激电异常时间越早。对于中间层极化率相同的不同电阻率的三层模型呈现如下规律:H型地电断面反映极化层能力最强,K型反映极化层能力最差,A型和Q型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邹平地区铜矿有王家庄铜矿和碑楼铜矿,构成了区内典型的火山热液矿床系列。王家庄铜矿处在晚期火山构造会仙山破火山口中心部位的火山通道里,赋存于王家庄复式岩体中部的斑状中粒石英二长岩(原称石英正长闪长岩)中。碑楼铜矿赋存于受NNW构造控制的偏碱性闪长玢岩岩体中。含矿岩体显示出低磁高极化特征,激电异常与环状低磁异常吻合较好。邹平碑楼铜矿求得铜金属量20245.3t。  相似文献   

18.
王明明 《地质与勘探》2022,58(5):1117-1127
位于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东部的穆索马-马拉绿岩带,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之一,目前该成矿带上已发现众多大中型金矿床。本文旨在穆索马-马拉绿岩带上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时,首先以遥感技术为先导,利用预处理后的TM遥感数据提取蚀变异常信息,以圈定有利的成矿靶区,再结合地质、物探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CA方法提取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在研究区内主要呈面状、线状展布,且与已知的矿化蚀变位置吻合较好。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成矿有利靶区开展了物探工作,并验证了圈定的激电异常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认为“弱铁染蚀变+强羟基蚀变”模式及“低阻、相对高极化”的激电异常体是非常有效的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和日金矿区属于碎裂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斜长花岗岩、砂板岩以及二者的接触带中。经电法勘探,圈出了10处极化率异常。通过对各地质单元电性特征的总结,对异常进行处理、分析,新发现2条金矿脉,推断一条隐伏石英脉型矿脉,认为4、5号矿脉还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为本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结果表明激电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地-井瞬变电磁井旁板状导体异常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工作中,地-井瞬变电磁井旁盲矿的异常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曲线特征复杂。为了研究井旁板状导体位置、埋深、产状等参数对地-井瞬变电磁异常响应的影响,这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四类39个理论模型,分析了板状导体倾角、埋深变化及其与钻孔距离、相对位置变化的异常响应,总结了响应特征与板体几何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为定性或半定量解释井旁盲矿异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