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流动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阵、中国地震局卫星数据通信网组成。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台阵和数字强震台网数据的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 ,同时还保存一部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 ,与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进行各种数据交换 ,另外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也为防震减灾中心的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及时提供各种测震数据。国家数字台网中心是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收集、管理、保存、处理和提供各…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地震波形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负责分析处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有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为了更好地使这些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分中心开发研制了一套地震波形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本文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配置情况和各种仪器的主要参数,并结合我国数字地震台网中使用的地震观测系统,阐述了仪器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遥测地震台网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APS)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已经存在的区域或地方模拟遥测地震台网设计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台网中心将模拟地震信号转换为数字地震信号,进而对这些数字波形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处理。其主要功能有模拟地震信号的数字采集,地震事件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网络通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SP-MCRTS是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专用软件包。该软件包已在全国20多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古巴等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实时接收多路地震波形数据;实时事件检测;对检测到的地震事件进行自动分析;实时波形数据记录和事件波形数据记录;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与防雷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以及系统防雷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便为其它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阳  王洪体 《地震》2006,26(3):85-92
基于网络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EDSP_NET)是根据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在宽频带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方面的需求开发的。 EDSP_NET运行于Windows平台, 用于汇集、 处理来自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 实现台网中心间的数据共享, 监视台站和台网中心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功能, 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三个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试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并于2005年7月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试运行.本文对系统在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间处理的网内震和网缘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对90%以上网内ML≥2.0地震的处理结果达到中国地震局地震速报评比满分的要求;系统对网内线以外100 km区域范围内ML≥2.5的网缘地震也有一定监控能力.本文对系统处理其他网缘震、网外震与人工爆破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香港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天文台于1997年建立了一套设有8个短周期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网络。台网运用数字化及实时数据传送和处理等技术,增强地震数据接收及分析的效能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了地震台站的选址和监测系统的特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GIS as a Tool for Seismological Data Process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computerized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seismological GIS model is presented. An object oriented approach of the GIS top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special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this system are described. A network topology was selected to simulate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Each seismological entity is considered as a graphical data object, which is associated to other objects by predefined relationships.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ntroduced by GIS enables to handle seismological software routines and data in a more intuitive way. Examples of interactive processing of seismic waveforms for detecting, locating and characterizing seismic events using GIS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are presented. The benefits of this system during a passive seismic survey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TBT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in resul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tailed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system in Kamchatka an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ystem as of 2011. We describe the networks of seismological stations, the systems for the acquisit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their technical, methodological, and software support. We discus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ording channels and the system as a whole. We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he Kamchatka seismological data bank that provide for basic research in earth sciences. In 2011, the system of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in Kamchatka was a specialized network for acquisition (recording), storage,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of seismic and geophysical data that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seismic and volcanic activities, as well as tsunami warning.  相似文献   

14.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包(Adapt)是一套通用的数字地震采集和处理系统,能够记录实时地动信号,地震事件发生时能报警,快速检测、识别和定位地震事件,自动产生地震月报等。Adapt采用简体中文Windows NT工作平台,系统最小可以接收4路地震数据,最大可以接收128路。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技术途径以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CSJ延时触发数字记录地震仪是一种便携式三路数字记录地震仪.它具有触发和定时控制两种工作方式,适合于记录区域性地震和人工地震.与之配套使用的回放仪,有串行和并行两种接口,便于联机处理.经野外实地观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技术建立工程地震地质基础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叶洪 《地震地质》1998,20(4):150-44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将GIS技术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工程地震研究,以GIS工具软件Mapinfo及Arc/info为软件开发平台,初步建立了东南沿海地区工程地震地质基础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空间查询、空间特征相关分析等功能,为工程地震研究中各类数据的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在SeisDps地震处理软件的实时系统中,不是用系统的幅频特性计算震级ML,而是利用台站的零点、极点和增益,将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仿真成伍德-安德森地震仪记录的波形,计算具有3 大优点的ML震级,本文主要介绍用零点、极点和增益计算ML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