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煤层气储层进行识别和预测是煤层气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规的反演方法对储层厚度预测精度不高,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要。利用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在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钻井、测井等已知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地下介质的随机性,通过拾取目的层地震反射波振幅、频率、相位等信息,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该方法在沁水煤田榆社-武乡煤层气区块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与实际地质资料对比发现,预测精度与钻井揭露成果吻合率较高,预测的煤层气储层厚度的分布与地质规律吻合。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碳酸盐岩薄储层气藏预测受制于地震分辨率,用常规反演方法往往很难解决薄储层气藏预测问题,通过参数加权综合法研究,从地震信息中提取薄储层5大类共计35种地震波场特征参数,通过Karhune—Loeve变换压缩降维,采用广义线性分类判别及加权综合处理,可获得能反映薄储层气藏特征的综合参数,较好地解决薄储层气藏预测的难题。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也见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四川同福场构造嘉陵江组嘉二^1气藏为一典型碳酸盐岩薄储层气藏,储层纵向上厚度较薄,一般有效储层厚度多为1m~3m,曾采用地震速度反演方法做过多轮储层预测,但因储层测井差异性特征不明显以及储层太薄等因素,预测效果均不理想,而采用地震参数综合法则较好地解决了本区薄储层气藏的预测难题,预测符合率达到95.5%。 相似文献
4.
5.
阐述了煤层气参数井的另一项易被忽略的目的,即找出影响储层参数值变化的地质因素,根此,采用才有目的性,才能真正保护对被揭露煤储层做到取全取准;才可根据地质因素的变化了解和控制储层参数的变化,以指导区域开发。同时阐明了地质工作中的定性和定量,点和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煤岩显微组分、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 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 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 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786.8×108m3, 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05×108m3/km2, 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 位于煤田中部的八矿深部预测区和十矿深部预测区周边地区, 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 煤层气资源丰度高, 煤层埋深适中, 同时由于该受挤压构造应力影响, 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 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资料储层参数建模方法研究—分形协同克里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协同克里格方法存在的优点和存在“平滑效应”的缺陷,进而提出了采用分形技术和协同克里格技术结合的方法加以克服的研究思路,其次,阐述了如何在构造变差函数时将分形技术与协同克里格技术相结合,给出了较详细的算法和实现方案,最后,将分形协同克里格法用于渤海油田某区块实际资料试算并同传统方法进行试算的结果比较,表明改进算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上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油气储层产能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储层产能作为一个表示动态特征的参数,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测井资料进行产能预测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一个新的拓展方向。文中讨论了测井产能预测的原理,采用模糊模式识别和人工种经网络技术建立了预测系统,并给了成功的预测范例,从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井间储层属性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到中后期的油藏面临的是搞清井间储层的非均质性问题,这个阶段的建模以储层属性模型为主。井间储层属性参数的预测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有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模拟两种。确定性方法主要是应用单井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水平井资料进行储层的预测。当确定性方法不能满足更多地层的预测时,就采用随机模拟方法,通常是将二者相结合起来进行储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12.
在利用多参数进行储层油气预测时,并不是使用的特征越多越好,最佳特征的维数取决于实际问题的预测效果。这里运用聚类分析法优选地震特征参数,将距离较远或相似系数低的特征参数聚为一类,用来对未知样本进行地震储层预测。利用优选后的参数进行神经网络储层油气预测,在实际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3种煤层气运移边界类型与7种煤层重力水运移边界类型的组合形式,将煤储层气—水两相流系统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不同类型与煤层气产出潜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开放型系统中的煤层气和地下水具有运移显著且交替活跃特征,煤层气井产能必然相对较低;半开放型系统的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导致煤储层含气性、煤层气产出潜势变化较大;封闭型系统具有地下水滞流及煤层气被封闭的基本特征,极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层气资源探明率与动用率“双低”,导致煤层气增产显著放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常规煤储层评价较少考虑煤储层的可改造性潜力,导致发现的优质储量偏少,已发现的储量动用率偏低,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煤储层可改造性评价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为例,系统开展了岩心与大样物理模拟实验、测井与地震反演分析等;通过对比分析典型井储层地质特征与微地震水力压裂裂缝监测结果,指出影响煤储层可改造性的关键地质因素为煤体结构、宏观煤岩类型、煤层构造变形、煤层地应力、煤层与顶底板的抗拉强度之差,建立了煤储层可改造性综合定量评价模型;并对郑庄区块煤储层可改造性进行了评价分区,其结果得到了区内千余口产气井的验证。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尚未动用储量区的煤层气建产和已动用储量区的开发方案优化调整,根据不同区块储层地质特点选择适应性的工程技术与改造方案,以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我国煤层气“增储上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区块多为勘探新区,仅部署少量二维地震和地质钻井,且资料品质普遍较差,页岩气储层预测很难像成熟勘探区一样开展系统性研究工作,如何对现有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是解决勘探新区页岩气储层预测的关键。为此,综合利用不依赖初始模型的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和多种频率类属性分析技术,开展页岩气有利储层预测。地震反演能够获得多种参数参与储层预测,属性分析能够从多种角度识别储层,通过多种信息综合应用和叠合分析以提高储层预测精确性和有效性,为新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项技术应用于南方某区块,圈定了页岩气的有利目标区,在该区部署的两口水平井均获得高产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6.
地震属性是具体表征和研究地震数据内部所包含的时间、振幅、频率、相位以及衰减特性的指标。序列属性分析法作为一种地震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使很细微的、不易被发现的统计规律会变得很明显。提取选定对比层位的序列属性参数的均值,在分别对同一属性的各层位数据排序的基础上,对各层排序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分析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情况。经过与井资料反演和高阶统计量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证明了本方法储层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页岩气富集带的地质控制因素及各家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页岩气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评价页岩气量的多少,即资源因素,它决定了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及储量的多少,是页岩气资源评价、有利区块优选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页岩厚度、有机质(TOC)丰度、干酪根类型、成熟度(Ro)、天然气含量及状态(游离、吸附)等。另一类决定了页岩气能否经济地开采出来,以及产量的高低,即所谓的“核心区”或“甜点”区。包括埋藏深度、页岩本身的矿物成分、脆度、孔隙度(裂缝)、渗透率以及原始地应力大小、方向及差异等。这两类指标共同控制了页岩气的富集和最终产量。因此,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首先利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第一类指标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有利区块。在有利区块内,可以利用地震相关技术对第二类指标预测和评价,从中优选出适合钻井和开采的页岩气富集带或“甜点”区。根据对页岩气富集带(甜点)地质控制因素的讨论,可以将页岩气划分为“裂隙” 型页岩气藏及“脆性”型页岩气,两种类型均需位于弱应力各向异性区,以便于压裂过程中得到理想的复杂网状裂缝系统。笔者认为,对于“裂隙”型页岩气藏,几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包括相干体、蚂蚁体、曲率体等)可以很好地刻画断层、隐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对这些成果的解释可以以玫瑰图的方式展示,从而可以揭示该区域的裂缝的主要发育方向及次要方向,进而推断该区的局部主应力方向,为水平井位部署提供依据。而对于“脆性”型页岩气藏,叠前反演技术、叠后反演技术可以揭示低泊松比(υ),纵横波速比等来进行有利目标(甜点)识别。曾经在常规油气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震技术,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