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以基础地质和卡林型金矿成矿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找矿的实践,突破桂东南新区找矿;以最佳靶区为重点解剖对象,以点带面找矿,突破深部找矿。卡林型金矿形成的时间较新,经受的氧化剥蚀和淋积的时间较短。文章通过对卡林型金矿找矿机理的分析,以期对在滇黔桂的广西平果的卡林型金矿富集带的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为探究该地区金矿成矿规律,文章通过研究该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分析区域重力场、航磁场、化探异常等与金的成矿关系,探讨微细粒浸染(卡林)型金矿的时空演化规律,并提出成矿模式与成矿模型,建议今后该地区金矿找矿工作以微细粒浸染(卡林)型金矿为主攻矿种,加强深部勘探.  相似文献   

3.
广西隆林县坡陇金矿近SN走向的侵蚀沉积间断面,受构造运动复活改造为逆冲断裂(F0),成为导矿和含矿断裂,并在坡陇屯拐弯处被F5、F7断层错断位移,致使夹入断层间的灰岩岩体转动而产生"旋扭构造",在旋扭应力作用下于旋扭壳体上形成NE、NW组"х"型共轭构造格架,并控制坡陇的"卡林型"’金矿。文章论述了坡陇"旋扭构造"及其控制的"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拟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4.
广西隆或金矿最初发现的是似层状矿体,近年又在台缘同生断层中发现了具中型规模的脉状金矿体,因此而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中同时具有断控和层控矿体的少数矿床之一。文章介绍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并分析了其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5.
贵州泥堡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边缘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区,矿床属受断裂、背斜和地层等多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卡林型金矿床。文章从矿区金矿化地段发育的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和方解石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矿床构造—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原生矿床中金的主要性状有自然金与金的碲化物.自然金可分为"明金"和"微细粒金"."明金"的次生作用,使金的成色得到提高,粒度更大,往往有利于残坡积型砂金矿床的形成."微细粒金"的次生作用,常形成卡林型氧化金矿或红土型金矿和铁帽型金矿.显然,以"明金"为主的矿床及金的重砂异常区,不存在找红土型金矿的可能,应寻找脉金矿床.而在有低值金的重砂异常叠加的化Au异常区,有望找到中小型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色潘铜金矿集区是老挝镜内最大的铜金生产基地。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发育4种矿化类型,分别
为斑岩体内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斑岩体边部的类矽卡岩型铜金矿化、邻近斑岩体的碳酸盐岩交代型铅锌银矿化、远离斑岩体
的沉积岩容矿型(类卡林型)金矿化。前三者成矿模式类同斑岩体系的“正岩浆模式”,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
沉积岩容矿型金矿化类同卡林型金矿化,但成矿热源及金属元素的来源可能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大气降水混合循环作
用是金沉淀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矿集区范围内存在着成矿元素东西分带、内外分带现象,总体表现为斑岩体内部的高温矿化组
合到远离中心的中低温矿化组合演化规律,即:Cu+Mo→Cu(Mo+Au+Ag)→Cu+Au(Ag)→Pb+Zn(Au+Ag)→Au+Ag。   相似文献   

9.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按容矿岩石不同大致可分为含钙陆源碎屑岩型、不纯碳酸盐岩型、火山(碎屑)岩型3类.文章对滇黔桂"金三角"区域成矿背景及各类型矿床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尽管各矿床容矿岩石、赋矿层位和矿体产状不同,但矿化蚀变特征基本一致,反映出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10.
广西凤山金牙金矿床是我国近年来在滇黔桂地区具有大型规模、并有潜在远景的卡林型金矿床。它与国内外同类型金矿床相对比,除某些共同特征外,在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矿物、主要载金矿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又成矿模式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上述内容的研究,对金牙矿区外围及滇黔桂毗邻区找寻卡林型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家夼金矿产于粉子山群张格庄组、蓬莱群豹山口组地层中,从其控矿岩性及矿化特征来看应为类卡林型金矿床。地层主要以大理岩、透闪大理岩、透闪片岩、钙质板岩、千枚状板岩、黑云变粒岩、二云片岩为主。金矿主要赋存于岩性变化复杂的薄层状大理岩、透闪大理岩、板岩、透闪片岩中,除岩性控矿外,构造也具有明显的控矿性,当断裂构造切穿或与这些成矿有利岩性叠加时,金矿化更为明显,而岩性分界线或层间破碎带也是该类金矿的有利赋存部位。  相似文献   

12.
对梧南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矿床的形成受构造、地层及岩性等因素的制约.容矿围岩为不纯碳酸盐岩,矿石矿物组分简单,围岩的热液蚀变发育,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金矿物粒径为0.001~0.032 mm,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压力为(280~440)×105 Pa,成矿深度0.93~1.46 km,主成矿期的温度为120 ℃~340 ℃,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特征,将梧南金矿划归为以不纯碳酸盐岩容矿的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枣子沟(又称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缘与松潘-甘孜构造结的过渡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
堤组钙质、硅质板岩和闪长岩岩脉中。矿体主要受NE、NW 和近SN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NE向矿体为主要矿体。根据容矿岩
石不同将枣子沟金矿的矿石分为蚀变板岩型矿石、蚀变脉岩型矿石和石英-辉锑矿型矿石。主要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矿、毒砂、
辉锑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与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金
主要以显微不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硫化物中,局部可见显微自然金赋存于石英和硫化物的裂隙中。根据容矿岩石、蚀变特征、矿
物组合、元素组合、金的赋存状态等认为枣子沟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对蚀变矿物的研究及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以含铁矿物
蚀变为特征的硫化作用是枣子沟金矿的一种重要成矿机制。枣子沟金矿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240~230)Ma],其形成于秦
岭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构造转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位于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区域,是该区的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卡林型金矿在富金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该文以者桑金矿床中几种不同类型赋金矿石:辉绿岩型矿石、泥质板岩或粉砂岩型矿石、泥灰岩型矿石的载金黄铁矿及毒砂为研究对象,进行矿物特征观察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辉绿岩型矿石中,破碎状毒砂、细粒自形毒砂、拉长菱形毒砂的尖端含金性较优;泥质板岩或粉砂岩型矿石中,脉状黄铁矿集合体、粗粒自形五角十二面体含金性较优;泥灰岩型矿石普遍含金,其中细粒菱形毒砂的含金性尤为显著。不同矿石类型中载金矿物的含金性与硅化、炭化、绢云母化等密切相关;黄铁矿w(Fe)、w(S)关系,黄铁矿、毒砂晶形特征以及微量元素Co/Ni关系,揭示者桑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Au-As关系表明者桑金矿床金主要是以"不可见"形式的晶格金和纳米金赋存于赋金矿石中。  相似文献   

15.
广西红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型金矿.文章通过对广西红色风化壳及红土型金矿分布的研究,依据含金红土类型及金矿源体矿化特征将全区红土型金矿划分为7 种基本类型;并结合其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的剖析,认为广西红土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提出碳酸盐岩类、火山岩类及蚀变构造岩类红土型金矿是广西红土型金矿的主攻类型,主攻地区为桂西百色-平果、桂中横县-贵港、桂西南凭祥-崇左等地.  相似文献   

16.
桂西辉绿岩型金矿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绿岩型金矿是桂西微细粒型金矿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但桂西辉绿岩(玄武岩)区域金丰度仅为2.45×10-9,不具备形成金矿的物质基础。为此,文章对此类金矿的形成机制、物质来源(金源)以及矿床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此类金矿属于改造型金矿,金主要来源于基性岩浆对地层含金地质体的混熔改造,并指出那坡等地是广西寻找该类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近期 ,辽宁地质勘查院在大连普兰店市元台镇金厂沟地区在岩金普查价过程中发现了“红土型金矿”。该金矿主要赋存于原生金矿体附近的残坡积红土中 ,分布面积较大 ,金品位较高 ,通过专家鉴定论证 ,确认为“红土型金矿”。该类型金矿为辽南首次发现 ,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红土型金矿”是在外生作用条件下 (主要为风化作用 ,包括天然水、空气、生物、温度、化学反应等 ) ,先成含金地质体被加以改造 (红土化 ) ,经沉淀富集于风化剖面的有利部位而形成的表生金矿。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的大型红土型金矿是 1980年澳大利亚的博丁顿金矿 ,在国内 ,从 …  相似文献   

18.
剪切带型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是指包括脉状和浸染状矿床,以剪切作用为成矿机制和剪切带控制因素的金矿床.本文详细介绍了剪切带与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相互关系,总结剪切带型金矿的矿化类型和特征、剪切带在时空演化过程中对金矿的控制作用,揭示了剪切带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我们今后寻找剪切带型金矿提够了指示条件.  相似文献   

19.
胶东地区主要金矿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个大类。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以下关系:矿床具有水平分带,即沿成矿的主构造带以蚀变岩型为主,远离主构造带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具有垂直分带,即上有石英脉型金矿,下有蚀变岩型金矿,走向上的分带,即矿体的一段为石英脉型金矿,另一段为蚀变岩型金矿或以复合关系产出。上述认识可用于指导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东栖霞金矿的空间分布及其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是栖霞地区主要金矿化类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郭家岭超单元西石硼单元或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而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栖霞-桃村一带的古老基底构造轴部附近,且集中分布于该地区南北宽不超过20k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含金矿脉其附近往往发育有成群成带的中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特别是煌斑岩为该区找金的一个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