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同意的《中日恒星和星系活动性合作研究备忘录》的规定,今年5月22日至26日,两国天文学家在北京举行了《恒星活动性和观测技术》讨论文。 日方参加讨论会的8名代表中,包括有北村正利、小暮智一和小平桂一等国际知名天文学家;中方25名代表来自我国七个天文研究、教育和仪器制造单位。由于与会代表对这次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大会报告与小组讨论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和较高的学  相似文献   

2.
学术活动     
全国第五次脉冲星与活动天体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4月8日至4月13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天文台及有关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等28个单位的代表共86名。会上报告了学术论文56篇,其中高能天体物理论文28篇,星系和宇宙学论文28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1987年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日至3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有来自全国11个单位的代表共39人参加,提交的学术论文报告共51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近一、二年来射电天文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亚太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作好学术准备工作。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报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分为下列五  相似文献   

4.
学术活动     
1986年8月25-3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第124次“观测宇宙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伯比奇(G.Burbidge)教授和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方励之教授主持。国际天文联合会秘书长斯温斯(J.P.Swings)博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王授琯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讨论会是国际天文学界最高水准的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以观测宇宙学为专题的一次这种类型的会议。参加这次讨论会的学者来自23个国家,国外的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31名,包括  相似文献   

5.
全国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9—23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夭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宇宙线”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一个单位一百二十八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两个学会第二次联合召开这样的会议,上次是于1980年夏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理论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召开。这个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会前,于8月15日—21日,还由这两个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期宇宙学暑期讲习班。 参加宇宙学暑期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工作者三十余人。这次讲习班由方励之作了宇宙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及宇宙学和高能天体物理两个专业委员会召开的1983年理论天体物理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日至8月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天文台,大专院校及其它科研单位的约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新疆及其它地区高等院校的二十余名教员、研究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天体物理前沿讨论会(1984年7月,上海) 上海天文台举办的“天体物理前沿讨论会”,在各天文台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84年7月14日至7月21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共75人。参加讨论会的除来自国内天文界外,部分高等院校物理系的同志及出版界的同志也出席了这次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就当前天体物理的一些前沿课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其中十二篇邀请报告的内容涉及等离子体天体物理、类星体、X射线、黑洞物理、广义相对论中的奇异性定理、中子星、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数值模拟、银河系大尺度结构的红外特征及密度波理论等。加籍华人郭新教授应邀在会上作了“恒星风与质量损失”的报告。 整个讨论会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海天文台叶叔华台长在会上讲了话,对代表们莅临上海天文台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以后能在天体物理领域加强上海天文台与其它台站和天文系(专业)的合作。 这次讨论会的邀请报告将陆续在本刊全文发表。 (宋国玄) Colloquium on the Frontiers ofAstrophysics(Shanghai,July 1984) (Song Guoxuan)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专题讨论会于1994年9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天文台佘山25米射电观测站举行。易照华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黄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部队院校研究所七个单位共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代表中35岁以下的青年天文工作者占了近一半,给整个会议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研究是当前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前沿课题。特别是自90年代初以来由法国物理学家Damour,德国天文学家Soffel…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1980年10月9日到21日在昆明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1958年开创射电天文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天文学会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王绶琯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十三个单位正式代表52人,列席代表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报告64篇。代表们就射电天体物理、太阳射电、射电天文方法及仪器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工作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  相似文献   

11.
在90年代前夕,中国天文学会所属天文地球动力学、星表与天文常数,时间与频率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2月2日—5日在陕西天文台联合召开了90年代天体测量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0个单位的代表115人,收到论文96篇,其中包括了综合评述和近期研究工作的进度,并讨论了90年代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前景,集思广益提出了90年代中能与国际竞争的研究课题。会议有各方面专家参加,因此交叉学科的课题得到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1月1-5日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测绘系统的全国各地15个单位的37名代表。该会议得到瑞安市府和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赞助。瑞安市副市长周正野、科委主任吴承宽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这次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包括22届IAU大会介绍、学术报告和中国天体力学的发展方向专题讨论三方面内容。参加22届IAU大会的代表黄天衣向大家介绍了22届大会的概况,特别是与天体力学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研究热点和组织…  相似文献   

13.
学术活动     
1985年7月16日在陕西临潼召开了中国青年天文学家联合会成立大会,同时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五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现有会员一百多名。会议产生了联合会的领导机构。推选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共十名。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着活泼和谐的气氛。 青年天文学家联合会是在中国天文学会建议下,经过全国各地青年天文工作者的充分酝酿和准备后成立的。它是我国青年天文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相似文献   

14.
宇宙信息     
ISO发现星系形成的黄金年代  由欧洲空间局红外空间天文台(ISO)承担的“深空巡天”(DeepSur vey)揭示 ,星系是在大约 1 0 0亿年前所谓星系形成的黄金年代诞生的。他们进一步证实了 1 999年宣布的结果 ,即这些年轻星系比以前认为的要活跃 ,正在生成许多新的恒星。ISO的资料已经揭示了 1 0 0 0多个非常活跃的星系 ,在那里正在发生大规模的恒星形成。虽然它们的距离还无法确定 ,但欧洲天文学家相信他们正在回眸宇宙大约是现在年龄三分之二时的情景。意大利天文学家法达说 ,其中许多星系已被光学望远镜观测到了 ,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学术活动     
《第一届张衡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23—29日在陕西临潼陕西天文台举行。这是一次我国(非太阳)天体物理学的联合学术讨论会,内容有:(1)近年来天体物理学的进展与展望评述报告会;(2)全国第七次脉冲星与活动天体讨论会;(3)全国第三次双星讨论会;(4)全国星系和宇宙学学术讨论会;(5)全国第一次空间天文学术讨论会。 这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陕西天文台承办,学术组织工作由南京大学天文系负责。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学会在今年4月和7月间分别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和年会,在这两个会上宣读了一系列的论文和工作报告,活跃了学术空气,有利于相互学习和交流,颇受与会同志欢迎.上海天文台1962年第一次学术讨论会4月27—28日在余山举行,参加人数40多人,在会上宣读的论文和工作报告共有15篇.叶叔华同志提出了“1959年地球自转不均匀的情况”的报告,这篇报告实际上是报告  相似文献   

17.
学术活动     
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精密时间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3月24至28日在广州召开。参加本届讨论会的有中科院各天文台、站及有关研究所、国防、应用部门,高等院校和工厂等32个单位近70名代表。 会议分为原子频标、时频同步、测量比对技术及设备、综合原子时等六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本届讨论会论文比较多、内容比较广泛,反映了我国精密时间与频率工作在近年来的新进展,反映了广大时频工作者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所取得的成绩。为了便于交流,会议决定会后将出版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18.
隆重庆祝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五十周年大会于1984年9月1日下午在南京举行.应邀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全国各地的天文学专家、学者及各兄弟单位的代表240余人.他们中间大多数是曾在紫台工作过的老一辈天文学家、中年科技骨干,还有各单位及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9.
亚太地区天文教育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6目至29日在北京盛唐饭店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42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香港、台湾、前苏联、朝鲜、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这次会议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是日本的S.Isobe和中国的李宗伟,委员是印尼、印度、韩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地方委  相似文献   

20.
桑塔克鲁兹位于旧金山市之南约100公里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分校就建在这山峦起伏的绿树丛中。里克天文台离此不远。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活动星系核研究小组,加上今年是里克天文台建立一百周年,使得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特别隆重而有意义。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235名,来自23个国家。代表中有33名研究生,几乎每人都有报告。会上展示了116个张贴报告,进行了66个口头报告。其中有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