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和U、贫Ba和Sr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3.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 。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S、As、Sb、Pb等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项等矿物表面或裂隙中,在红色粘土剖面中与Mo、Sb、Hg、As等元素紧密共生,金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活性、迁移,在潜水面附近再沉淀,上芒岗卡林型金矿体为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要矿源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红土化程度低;对源岩依存度高;铁铝含量低、硅含量高;矿石处在富粘土矿物阶段,少见三水铝石,一般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共存。金在红色粘土中以微细粒分散形式存在,且在红色粘土剖面中由于表生淋滤作用而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  相似文献   

7.
冯金良  朱立平 《中国岩溶》2005,24(4):270-275
通过与粉尘堆积,以及玄武岩和片麻杂岩风化剖面磁组构的对比,探讨了以贵州平坝白云岩之上红色粘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红色粘土的各向异性较弱,并且不具有明显的沉积磁组构;母岩的组构特征对红色粘土磁化率各向异性没有明显的控制“痕迹” ;红色粘土与粉尘堆积物之间磁组构特征的明显差异,表明它们在物源和形成机制方面是不同的;红色粘土磁化率及磁组构特征反映出红色粘土中磁性矿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在我国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类型金矿,它有别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如博丁顿金矿、巴依尔金矿等,被涂光炽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所谓红色粘土型金矿是指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堆积)不彻底的氧化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其形成条件,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具有密切耦合关系,属于造山期成矿矿床,它们既具有相似特点:容矿建造属沉积岩型,沉积构造环境具有拉张裂陷性质,均显示同生一叠加改造两次成矿作用的特征;它们又具明显差别;所属大地构造背景不同,造山带组成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表现的复杂和强烈程度差别较大,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1.
山东招远谢家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家沟金矿是近年来在胶东半岛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矿床成因作了简要探讨,认为焦家断裂带与招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为成矿提供了动力背景,成矿物质来自地壳和地幔.  相似文献   

12.
江苏某地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某处金矿为渗流热卤水—次生富集沉积成因,工业类型属改造红土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含泥化角砾红土金矿石,成矿物质最终源于含金碳盐岩地层,受构造、地下(热)水及气候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3.
营里金矿床产于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与三叠系和尚沟组长石砂岩的外接触带蚀变矿化破碎带中,褐铁矿化强烈是本区寻找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金矿体赋存在三叠系黄褐、灰紫色长石砂岩中是我省金矿床类型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文章论述了金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体赋存的空间方式,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此外提出了一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红土型金矿类型、成因和找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根据典型矿床的剖面结构、控矿构造、与矿源关系等将中国红土型金矿划分为残积和迁积型两种。对比研究了中国红土型金矿与澳大利亚博丁顿金矿( 典型红土型金矿) 的差异,认为中国红土型金矿主要是由矿源( 矿体、矿化体)经风化残积、坡积而形成,其红土化仅为初级、中级阶段,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贵州老万场红土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履安 《地质论评》2000,46(6):628-637
对贵州西南部晴隆老万场红土型金矿与相关岩石(矿石)和喀斯特红土等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阐明了矿床的各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追溯了矿术的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本类红土型金矿的物质来源是高硅质(石英)、富铁质(黄铁矿等)的富金矿(岩)石;具有Au-As-Sb-Hg-Tl-W-Ag-Ba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卡林型金矿十分相似,是原始卡林型金矿风化演化的产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金木达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木达金矿床产于川西北地区阿坝把块西南缘,与中基-中酸性岩脉在空间上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该矿床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测试研究。确定了该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并根据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提出了该矿床矿质具有地层和岩浆岩两种来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甘肃黑刺沟金矿床是党河南山地区新发现的成型金矿。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研究区乃至祁连山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类型,受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矿床地质特征反映该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体主要受砾岩层中的断裂控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为深部来源,成矿作用受岩浆活动制约明显。对比研究层控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来源等,黑刺沟金矿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层控矿床,类型归属可暂定为类层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金矿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并与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汤山金矿与"卡林型"金矿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论述了在该矿区探索和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南生 《地质与勘探》2010,46(5):788-797
双旗山金矿位于武夷成矿带金矿成矿远景区内,地处闽中"金三角"地区,区内矿床(点)众多,金矿体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中,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结合物探、化探、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分析,并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成矿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时空演化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全面利用综合信息预测方法,开展综合信息成矿规律及预测评价工作,圈定双旗山、杨梅、吉山、青溪等五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提出该区下步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