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大震前本溪井水位会出现固体潮畸变现象,其出现时间与地震前驱波十分相似。多在震前一个星期以内,而其形态和到时也较为清晰。本文分析探讨了水位固体潮畸变的形态与特点、与震前水位趋势性异常及同震阶跃现象的关系,引起水位固体潮畸变的其它干扰因素排除方法,并对进一步利用多井震前固体潮畸变资料进行震前定位的可行性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昌平北大200号台Sacks体应变观测值与固体潮、气压、水位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干扰分析的基础上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了震例研究。震前该台体应变观测到的短临异常可靠,异常特征:①汶川地震前体应变记录到1年尺度的趋势异常,表现为拉张性变化,累计量约4 000×10~(-9),与之配套的是临震前兆异常也表现为拉张型的突变;②在2008年3月1日~5月7日体应变记录到了拉张型的间断突变异常;③在2008年4月13日~5月11日记录到间断的形态畸变,其中有4次之后出现压性突变;④在2008年5月1~3日、5、7、9~12日的畸变过程中出现高频成分增多的现象,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是震前慢地震引起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气压、水位等于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体应变观测出现应变固体潮畸变,并在畸变过程中连续多次出现张性压性突变、高频成分增多等异常现象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铁门关钻孔应变震前固体潮畸变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库尔勒铁门关体应变3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认为本台站资料达到了Ⅰ类台精度,干扰主要为气压效应和水位干扰,观测资料记录到的固体潮清晰.利用低通滤波和一阶差分的方法,可以识别出固体潮畸变.对识别出的48次固体潮畸变现象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6次畸变为干扰,13次近震前存在固体潮畸变现象,其余畸变发生在强远震前...  相似文献   

4.
菏泽5.9级地震前后豫49井的水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发生5.9级地震,距震中80公里的河南省豫49号水动态观测井,震前28天水位上升;震时,记录到地震波、水位固体潮明显畸变,水位急剧下降;震后水位逐渐恢复。 井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震前应变固体潮畸变的物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岩石力学及固体潮理论,建立了孕震期弹性物体应变固体潮的物理模式,给出了其数学公式。通过分析潮汐应力与寻震应力的合力随潮汐力相位的变化,从物理本质上讨论了不同应力阶段应变固体潮曲线的形态特征;讨论了震前不同异常时期,应变固体潮畸变的不同特.点;并对震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应变固体潮畸变与地震三要素预报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着重分析1998年以来平凉C11井水位在西海固一平凉地区5次Ms〉4.0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分析得到的认识是,该井水位在Ms4.0以上地震前大都存在0.5a以上的趋势异常和年变规律的变化,震前1~2个月出现较丰富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水位固体潮畸变、日潮差波幅增大、阶跃等微动态异常,这些分析结果曾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辽宁非网上位、流量固体潮畸变震例的基础上,探讨了水位、流量固体潮畸变异常与地震时、空、强三要素关系,并在利用地下水微动态预报地震方面做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什台和阿合奇台1992~2013年积累的地倾斜观测资料,采用形态法、矢量法对40个MS5.0以上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在模拟记录期间震前异常特征表现为葫芦串、错动、抖动、矢量打结转向、年变畸变,在数字记录期间震前异常特征表现为高频抖动、固体潮畸变、矢量打结转向、年变畸变。两个台站地倾斜异常特征相同点为都有年变畸变和矢量打结转向,而且震前都会出现一些临震异常;不同点表现为异常形态的幅度、形状不同,且出现在不同分量上。  相似文献   

9.
震前井孔水位异常的报道,国内外已屡见不鲜,本文介绍的是1984年11月北京塔院井捕捉到的一组典型的异常实例,包括水位的趋势异常,水位与气压的正相关异常、短临突降及水位固体潮畸变等。 塔院井位于著名的深大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的中段,井深361米,观测层为中侏罗系凝灰岩裂隙承压含水层。通过近十年的观测,已查明其正常水位变化的规律,即多年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上年变规律清晰,较清楚地记录到水位固体潮、水震波、气压效应及降雨荷载效应等多种地壳应力应变微动态信息。表明,该井井位好,对地壳活动的反映能力较强,已弄清正常动态特征,具有捕捉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庄光国 《地震》1995,(1):89-94
本文详细介绍了1992年2月18日南日岛地震前,福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中4口深井所记录到的水位前兆异常。其异常时间以短临为主,基本同步。异常形式主要表现为水位升降,水位固体潮形态畸变和相位错动以及典型的“临震回跳”等。本文还对提高井网监控能力以及沿海地区井受“复合潮”影响等诸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什台钻孔应变仪在2003年2月24日伽师6.8级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 其特征为:① 异常类别齐全. 震前19个月出现趋势异常,震前55天出现短期异常,震前4天出现临震异常,并于震前1个多月出现指数型异常;② 异常量级大. 最大应变异常量级为1.710-5,在乌什台近20年的观测历史中不多见;③ 应变速率波动大. 张压交替变化显著. 依据应变异常量级、指数型异常的出现时间以及异常映震的区域性特点,对地震的强度、发震时段以及可能的发震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86年8月16日德都4.8、5.5级地震前白城ZK6井的水位微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该井水位固体潮发生了畸变,水位气压系数亦发生变异,水位风压出现了负异常,各因子的变化同水位自身演变规律有关,这为用单因子或多因子预报地震,找到了地震短临异常的特征,可供地震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宁波庄市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地震前兆信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庄市井水位在贡海地震区3次MS〉5.0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分析得到的认识是,该井水侠在5.0级以上地震前大都存在0.5a以上的趋势异常和年变规律的变化,震前1-2个月出现较丰富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水位固体潮畸变,日潮差波幅增大,阶跃等微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怀来台体积式钻孔应变仪安装于1988年,以应变固体潮为主要观测目标.多年来,取得了连续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本文列举了怀来钻孔应变的台址背景及仪器观测条件;分析了实际观测中钻孔应变资料受仪器零漂、气压、水位、降雨等因素的干扰;研究了钻孔应变在本区及邻区震前出现的记录曲线畸变、潮汐因子异常、应变固体潮畸变等不同形式的异常变化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钻孔应变观测是获取构造活动异常变化信息,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铁门关钻孔应变记录地震的空间分布、震级和震深特征,选取32组较明显的固体潮畸变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干扰、强远震前畸变和同震响应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分析铁门关钻孔应变记录地震的空间分布、震级和震深特征,选取32组较明显的固体潮畸变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干扰、强远震前畸变和同震响应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选取延寿地震台竖直摆倾斜资料中应震效果明显的4组震例,通过对震例资料进行异常形态判别及固体潮调和分析,发现:震前M2波潮汐因子出现低值异常,并伴有倾斜扰动及固体潮畸变现象。EW、NS分向震前的异常指向与未来地震的发生位置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的观测与预报实践表明,山西水_2井水位固体潮在震前有明显的畸变现象,且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我砷认为:震前水位畸变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临震信息,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1988年1月至1993年2月发生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小震(△≤100km,1.0≤ML<4.0)做了固体潮小震调制比的研究。发现克拉玛依地区自1988年以来,3次ML≥4.3级地震前均出现了固体潮小震累积滑动调制比异常。说明固体潮引潮力对震源区的小地震具有触发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水地震台目前有3个测点,有流量、水氡、水位、水温4种手段(5个测项),是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进行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通过对该台各种资料的分析发现,流量观测资料在甘肃及邻区多次中强震之前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水氡观测资料也有异常出现。自1999年之后,水氡测点附近地区由于大量开采热水,对观测资料造成明显干扰;水位观测资料除记录到较明显的固体潮现象外,还记录到大震的同震效应;水温观测资料也记录到某些大震的同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