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街区定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历史街区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定义.通过对国内历史街区定义的回顾,发现现存定义在名称、对象、范围和内涵上存在诸多分歧,认为历史街区定义应该具有准确性、概念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是指基于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之上,具有完整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延续的社会结构和功能结构的生活街区.并根据该定义要素组成的特点构建了定义的"太极龟"模式,最后分析了该定义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居民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历史街区内居民的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均住房面积、住宅状况及居民对保护政策的知晓度对居民保护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而文化、收入、居住时长、工作状况、房屋性质对居民的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实践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是游客对区域感知的具象化描述方式.本研究借助城市意象理论,探讨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借以描绘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地图.研究发现,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是游客对历史街区的一种逻辑思维结构,呈现出“街道突出,街区微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居民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历史街区内居民的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均住房面积、住宅状况及居民对保护政策的知晓度对居民保护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而文化、收入、居住时长、工作状况、房屋性质对居民的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实践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成芳  孙一民 《热带地理》2012,32(2):154-159
基于GIS和空间句法集成的思路,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结合实地调研从空间实体的“点、线、面”3个层面分别建立建筑、街巷和地块GIS数据库,利用GIS多因子评价对建筑保护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空间句法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段剖析历史街区的街巷路网结构及用地布局,尝试探索建立在量化、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的技术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量算空间句法参数可以直观解析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结构和智能性水平,对研究区的规划定位能提供较好的参考;通过空间句法与GIS集成分析对街巷和用地布局的合理性进  相似文献   

6.
地方文化的塑造是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的重点,而游客、居民、经营者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其认知和态度则是历史街区开发的基础,对历史街区文化旅游的转型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前门历史街区为例,借助内容分析法和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从游客、居民和经营者的综合感知视角,探查地方文化的重塑效果。结果表明:(1)前门地区地方文化构成要素分为物质层、非物质层两大类,包括特色建筑、街道肌理、景观符号、特色商品、地方品牌、文化活动、传统习俗、名人轶事、文学曲艺、生活方式10个子类;(2)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地方文化的感知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对其文化内容和要素的反应相似;(3)游客、居民、经营者对前门地方文化表达的情感反馈均较积极,但居民反馈相对较低,是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点;(4)各文化要素在不同利益主体中的期望和表现效果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是未来提升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山地环境中的街区风荷载与平地条件下有明显不同。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处于台风易发地区,对其开展山地环境下风载作用效应的研究对科学保护历史建筑非常必要。本文以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 Fluent进行数值分析山地地形对鼓浪屿风场与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影响并提出对该地区已有建筑防风保护与建筑选址的建议。表明:(1)鼓浪屿的高风速、极值加速比、极值负压和极值风荷载体型系数均集中分布在成十字相交的两轴线的各山顶,两轴线是核心线性防风区域,龙头山、鸡母山和笔架山山顶为防风重点。(2)龙头山山顶近地面处加速比最大,对应产生极值风荷载体型系数。(3)两轴线的横风向加速比均大于顺风向,山顶加速效应大于峡谷侧风面大于峡谷底处。(4)山顶处数值模拟得到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与规范值差距不大,峡谷处由规范得出的修正系数较数值模拟值偏小。(5)海拔较低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山脚风速低,适合建筑选址。龙头山、鸡母山和笔架山山顶区为高风速频发且极值负压产生的区域,是加强建筑检修与维护、提高防风性能的重点,不宜作为建设选址。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现失调态势,同时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存量规划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议题,近年来以保留现状格局为主的微改造模式被提出,目前其影响和成效被不断地争议与讨论。广州市恩宁路是具有深厚西关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采用视觉方法结合内容分析、符号学及情绪评价解读其微改造空间的感知构筑,探讨微改造模式的影响,并试图揭示历史街区改造的感知建构机制。研究表明,微改造片区的感知强度最大,基础需求的满足实现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参与型节庆活动能提升街区的感知度,而肌理维持和文化细节保留能进行历史感传递,促进怀旧情绪的触发。然在微改造模式的材料替换、功能转化等影响下,外来元素介入到感知实践中,导致文化符码和感知构筑的变动。本文尝试在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视觉感知特质提炼的基础上,以情绪评定形式进行改造前、后感知差异的量化探讨,在空间感知的研究领域进行新方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保护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是许多历史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将文化当作一个有机体.当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以北京什刹海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在旧城更新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文化如何回应环境的变化.资料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什刹海的传统文化特色正在削弱,且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存在隔离;外来文化进入什刹海之后一般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进化现象;就什刹海地方文化建议而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物质空间,积极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业态,尽量维持原有社会网络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区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郊区化的日益明显,城市新区作为郊区化的主要载体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城市新区的概念,认为城市新区是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各种新城市地区的高级形式。从经济、社会、环境三种驱动力量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城市新区开发的理论体系。并比较了中西方城市新区开发的异同,认为西方国家城市新区开发更注重社会因素,而我国城市新区开发更注重经济因素。最后指出我国城市新区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芦芽山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区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又使它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旅游规划分区研究非常必要。芦芽山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地貌形态多样,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气候、植被--土壤呈明显垂直变化。结合其旅游资源,我们对其分区如下;河谷和沟谷农田乡村区--接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落叶阔叶林区--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针阔叶混交林枢--返回自然的生态旅游;寒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区域发展面临跨政区整合及其协调机制重构的挑战,区域发展的冲突和矛盾在"行政边界地带—地方政府—跨政区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和渗透,并在行政边界地带被聚焦和放大,行政边界地带成为跨政区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该文聚焦于国内外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体系。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当地居民和民间组织构成跨政区协调的利益相关者,通过技术途径、组织途径和社会途径等方式,通过冲突、边界共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多边经济合作与竞争、边界生态环境治理等议题展开边界协调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新区的空间生产及其演化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良  叶超  马卫  赵彪  胡森林 《地理学报》2019,74(8):1548-1562
城市新区是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改革开放后,新区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则呈现爆发式增长,具有典型的空间生产特征。从空间的生产理论视角切入,聚焦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空间组织形式——新区的时空演化,发现新区的设立与发展是一个快速的三元辩证的空间生产过程:新区的“空间的表征”主要由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力意志主导,“空间的实践”集中体现为类型与格局、距离与面积等空间要素的规模等级差异和区域分异,“表征的空间”则体现为政府权力与城市权利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策应机制。新区的空间生产与再生产具有时空序列下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但政府主导的空间组织模式也面临着行政区管理协调难度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等一系列挑战。批判地反思新区发展路径是新时代实现区域平衡充分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内的夏茅、金沙洲和大坦沙3个典型重大岩溶塌陷区进行调查,结合现场情况和地质背景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3个地区的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金沙洲塌陷区的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大坦沙塌陷区受影响人数最多,而夏茅塌陷区受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2)覆盖型灰岩是引起3处塌陷的主要物质基础,各地岩溶在纵向上的规律及溶洞的发育各具特点,其中夏茅塌陷区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其余两地为中等―强发育;3)3个地区地质断裂普遍发育,断裂构造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断裂切割使岩石破碎,增加地下水与可溶岩的接触面积,同时地下水的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在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地段,岩溶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光前 《地理研究》1995,14(1):104-105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江苏省农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潜力,探讨了江苏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区的原则、依据、指标与方法体系。然后,选择类型法、PCA法与叠置法,对江苏省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区。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自1895年实施城市规划至今已百余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旧市中心区及老旧衰败地区问题也逐渐浮现。城市历史地段的更新横跨了城市更新及文化遗产保护2个研究领域,与一般旧市中心区的更新相比情况也相对复杂。历史地段是城市之中最为老旧的区域,但在兼顾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仍须顺应时代的变迁及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首先,梳理了国际上与台湾地区的历史地段更新思潮演进,其次,对台湾地区目前历史地段更新规划的相关法令、实施方式及更新理念进行介绍。以台南总爷老街为案例,说明历史地段的更新是如何整合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于物质环境改造手法之中,借由整建维护的更新方式达成促进城市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目标。透过检讨台湾地区近40年的城市更新政策实践的经验,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为中国大陆城市更新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周杨  魏也华 《地理科学》2011,(11):1335-1341
近30 a来,意大利产业区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争论焦点。传统的意大利产业区模式主要强调中小企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与本地社区的嵌入性。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意大利产业区正在经历一系列的以集团化、创新与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重组过程:产业区的组织结构开始由中小企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向"产...  相似文献   

19.
The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Kansas continues to evolve. Declines in theHigh Plains aquifer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ground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s in themid-1970s and reduced streamflows prompted the enactment of minimum desirable streamflowstandards in the mid-1980s. Nonetheless, groundwater levels and streamflows continued todecline, although at reduced rates compared to premid-1980s rates. As a result, safe-yieldpolicies were revised to take into account natural groundwater discharge in the form of streambaseflow. These policies, although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are deficient in several ways.In addition to the need for more accurate recharge data, pumping-induced streamflow depletion,natural stream losses, and groundwater evapotranspiration need to be accounted for in therevised safe-yield policies. Furthermore, the choice of the 90% flow-duration statistic as ameasure of baseflow needs to be reevaluated, as it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s mean baseflowestimated from baseflow separation computer programs; moreover, baseflow estimation needsto be refined and validated.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综合区划,既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地质演化历史的相似性等4个原则,作者把该省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太行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邙山黄河地质旅游资源群、嵩山地质旅游资源群、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南阳盆地地质旅游资源群等5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