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瑶山成矿带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金矿成矿带位于广西东部,金矿化主要产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绢云母板岩中,加里东期中酸性岩浆岩与成矿有关.金矿床(点)主要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受断裂构造的直接控制.成矿带内金矿受区域网格状构造控制,金矿化表现出"三层楼"成矿规律.区内金的资源量预测为50~100 t.  相似文献   

2.
云南巍山县扎村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推覆断裂F_(24)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均为具有碎裂岩化和角砾岩化构造碎屑岩;矿体的蚀变类型为石英-白云石-黄铁矿型;矿体中的金主要以单矿物自然金的形式存在;扎村金矿属构造破碎带控矿的中-低温混合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或透镜状.矿石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和蜂窝状等.围岩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成矿阶段可分为4段:(1)硅化(黄铁矿)阶段;(2)石英-粗粒黄铁矿阶段;(3)石英-细粒黄铁矿阶段;(4)碳酸盐铅锌阶段.各阶段自然金矿物生成顺序是: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硫盐矿物.文中利用构造叠加晕原理,建立了河南嵩县东湾金矿构造叠加晕模式,并利用该模式对东湾金矿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
东平金矿位于辽西凌源-阜新金成矿带上,金矿(化)体主要赋存在硅化构造角砾岩、硅化流纹岩和硅化流纹质角砾熔岩中.矿石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其中自然金约占80%,银金矿约占20%.激电中梯及钻探结果显示矿体主要受北北西向构造控制,金矿(化)体主要位于高阻低极化率的F2构造蚀变带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综合异常22处,Ⅰ-4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多个隐伏金矿(化)体.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邻区赵家沟金矿,初步推断其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同时认为区内北北西向构造蚀变带内具有的黄铁矿化、强硅化和碳酸盐化是主要的矿化蚀变信息,高阻低极化率及Au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带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守奎  张桂银 《云南地质》2013,32(2):133-135
金矿受构造破碎带控制,与岩浆热液活动及地下热卤水溶滤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分出三种蚀变型矿石,自然金为主,少量磁铁矿、黄铁矿含金。  相似文献   

6.
新疆布尔根韧脆性剪切带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良 《矿产与地质》1994,8(5):334-336
布尔根金矿带产于上泥盆统卡希翁组中基性火山岩中.金矿带严格地受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岩石是韧脆性变形的破碎蚀变岩,主要是糜棱岩和石英细脉和网脉,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该金矿具韧性剪切破碎蚀变型金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朱拉扎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拉扎嘎金矿是一个大型矿床,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钙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大理岩、流纹岩.主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划分出两个矿带,总体走向35°.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共发现56个矿体,规模为长10余米到300 m,厚度几十厘米到4.5 m,延伸可达200 m.主要蚀变有透辉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冰长石化,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矿石类型有蚀变变质砂岩型、蚀变火山岩型、交代岩型、喷流沉积岩型和石英脉型.自然金和银金矿是矿石中金的最主要赋存形式.含金较高的原始沉积岩层,比较发育的层间裂隙或破碎带,与多次构造活动相伴的多次热液活动和多次矿化作用,便形成本区的岩浆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羊里尾沟金矿是2007~2014年以来在迭部—武都砷汞锑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评价的一处中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炭(硅)质板岩,局部赋存于炭(硅)质板岩夹灰岩,两组NW向断裂控制金矿带及矿体的产出,主矿体局部表现为厚度大、品位较富、倾向延伸80m左右、赋矿岩性以炭质板岩为主的大透镜体。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辉锑矿,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属粒径大部分在0.01~0.037mm之间的微细粒金。下石炭统炭质板岩,NW向断裂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围岩蚀变,Au、As、Hg、Sb、W地球化学组合异常等是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湖南铲子坪金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骆学全 《湖南地质》1996,15(1):33-38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山构造岩带的白民山花风岩外接触带附近,是产于震旦系中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型金矿床,断裂和岩浆活动联合控矿,金矿化与硅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长安金矿是近年来在哀牢山金矿带发现的另一种独特类型的金矿床。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新获得的深边部勘查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安金矿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向NE陡倾产于NNW向的F6断层破碎带东亚带砂泥质构造岩中,矿体走向及倾向上具有膨大缩小、舒缓波状变化特征;F6断裂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断层破碎带东亚带中砂泥质碎裂岩、角砾岩金矿化较强,西亚带白云质构造岩金矿化微弱;喜山期辉绿岩、煌斑岩、正长斑岩、细晶正长岩等岩浆侵入活动与金成矿关系较为密切,提供了重要成矿流体。砂泥质碎裂岩、角砾岩和侵入岩脉与围岩接触带、断裂交汇处对金成矿有利,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多种蚀变叠加的部位,易形成工业金矿体。  相似文献   

11.
岱王山金矿田是著名的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内新近发现并勘查的一个重要金矿田,包括岱王山金矿及其东西两侧的峰水山金矿和中井金矿。它们并不是常见的产在老变质岩或岩浆岩中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化,而是产在石炭纪砂板岩内的层控-层状的低品位蚀变岩型金矿化,是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内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矿田内共划分出四条北东向矿化蚀变破碎带,圈定了82条金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在层间构造中,赋矿围岩主要为石炭纪轻微变质的砂板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自然金。由于工作程度低,对矿床成因还无法做出较深的讨论。本文把矿田内的金矿成矿期次划分为3期:沉积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对该矿田内矿床地质勘查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岱王山、峰水山和中井矿区的深部、矿区间连接部位以及岱王山矿区北侧和中井金矿西侧均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本文的结果将为今后同类金矿的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首例蚀变闪长岩岩筒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矿体赋存在闪长岩岩筒内部相和边缘相接触过渡地段环边状蚀变裂隙带中。矿体受岩筒产状控制。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和赤(褐)铁矿化。矿石主要由含金蚀变闪长(斑)岩和含金风化赤(褐)铁矿化闪长(斑)岩组成。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高达966.74。自然金粒度以粗一巨粒金为主,重选回收率达85%以上。根据同位素、稀土配分模式等确定闪长岩岩筒由混合岩浆上侵演化结晶而成,成矿物质与其同源,为中-低温热液形成的金矿,其类型属于蚀变闪长岩岩筒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爬奔金矿是近年来在老挝琅勃拉邦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研究表明该区有含铁碳酸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两种矿化类型,前者金矿体产在灰岩中,主要受NW-NNW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后者金矿体产在韧性剪切带旁侧的次级平行断裂或片理化带中,受NE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沉积-韧脆性剪切多期构造活动和热水溶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吴跃升 《湖南地质》2002,21(2):100-104
雪峰金矿田位于雪峰弧形金锑成矿带中段,被两大断裂、三大岩体所夹持,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极好成矿条件。向韧脆性剪切带和向张剪性破碎蚀变带共同控制了-NENW矿床、矿体的产出。矿床类型为韧脆性剪切带型,可分为破碎蚀变岩型、砂岩层控细脉浸染型、片理化蚀变岩型、石英脉型个亚类。面上和深部找矿潜力巨大,预测该区金资源量在4n×102 以上,t 进一步加强该区地质调查工作,有望实现湖南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金常以"大颗粒金"形式存在,但针对其在蚀变矿化带中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采样及分析化验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找矿潜力。本文对宁夏树龙沟金矿床开展人工重砂研究,以期确定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自然金的分布规律,以此指导区内相关勘查工作的具体部署。树龙沟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受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从蚀变中心向两侧分别发育石英黄铁矿化带-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伊利石绿泥石化带,蚀变带宽度累计约10~20 m。采集的101件人工重砂样品中含自然金样品共计74件,其中粗粒金(0.07 mm)样品总量达62.4%。通过区内各类蚀变(矿化)相关的矿物与金含量关系的系统对比后发现:(1)自然金含量与褐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呈负相关关系,与黄铁矿的关系复杂;(2)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中的自然金含量高于石英黄铁矿化带和伊利石绿泥石化带;(3)矿区基性岩脉与金无成因联系,基性脉岩及其后期破碎为金矿化提供了构造通道。本文认为在该区找矿工作中应该将伊利石黄铁矿化及石英黄铁矿化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本矿床自然金属于粗粒-巨粒,矿石中金含量的测定应选用针对明金的过筛火试金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地区岩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勤  刘学通 《湖南地质》1991,10(4):300-306
湘西地区的岩金矿,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基性岩蚀变型三类。金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层控性、构控性和分带性等规律,形成官庄、黔阳、漠滨等三个金矿化集中区。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湘西地区找金的主攻方向,石英脉型金矿次之。两类金矿,均已建立找矿概念模式,并指出了找金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夏河地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夏河地区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该地区存在着巨大的金矿找矿优势和银、锑矿潜力。提出该区找金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 ,以构造蚀变型、石英闪长岩型为远景矿化主要类型。指出下三叠统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中酸性岩体、构造蚀变破碎带是富金的场所。明确了异常 +构造 +岩脉 +蚀变的综合找矿标志。确定了 3个异常带是寻找金矿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万良 《铀矿地质》1996,12(3):156-159
刘家金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赋存于元古代地槽发展晚期形成的陆相碎屑-火山碎屑岩建造之中,矿体受变凝灰岩(少量板岩)中的褐铁矿化顺层破碎带控制,规模中等,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金矿物以不规则中细粒自然金为主,含微量金银矿,伴生元素少。金矿化是热液作用的结果,更是氧化淋滤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砂宝斯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砂宝斯金矿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 ,有 6条矿化带 ,走向近 SN,矿带间距 2 0 0~ 4 0 0 m。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砂岩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矿化与硅化 -黄铁矿化带关系密切。矿床可化分为4个成矿期、 6个成矿阶段。矿带受断裂构造控制 ,硫同位素研究表明 ,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 ,由岩浆活动带出 ,侵入岩参与了成矿作用。根据研究区内已发现的 6处金水系沉积物异常 (异常值高者达 2 0 .3× 10 -9)以及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特征 ,预测矿区内应以 、 号矿体为主 ,在矿体深部及矿区南部寻找隐伏矿体 ;矿区外围宜在有利的基底构造、中侏罗统地层及其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寻找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鲍振襄 《地质与资源》1993,2(3):207-213
半边山含金斑岩体产于桃江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之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金矿化主要富集于斑岩体内的石英脉、接触破碎带及蚀变带中。在富集地段金矿化断续长约150-250m,含Au1.5×10-6-6.67×10-6,厚度0.47-1.65m。据人工重砂资料,金为细粒自然金。该金矿的发现不仅为湖南增加了金矿新类型的可能性,而且还提供了湘西雪峰隆起区钨锑金矿带与岩浆岩之关系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