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40年来珠江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王兆礼  陈晓宏  张灵  李艳 《水文》2006,26(6):71-75
为阐明珠江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00年80个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克里格插值法(Kriging)对珠江流域各月降水量进行插值,并用Mann-Kendall法分析降水序列的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分量。结果表明:①40年来,流域总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5.5mm/10a,且具有明显的11年主周期振荡,但不存在突变现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半部以增加为主,西南部以减少为主。②从降水变化趋势的季节来看,春、夏、冬三季降水都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而秋季降水则呈不显著下降趋势。③汛期(4~9月)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主汛期(5~7月)与非汛期(10~翌年3月)则呈不显著增加趋势。④从月降水量变化来看,1、2、3、7四个月份是增加明显的月份,其余各月都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这种变化加剧了降水年内分布的不平衡,即枯水期8~12月份降水更少,而雨水较多的7月降水增加较多,增加了流域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滨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径流过程和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关系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气候变化下华南湿润区典型小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利用珠江流域北江一级支流滨江流域内及其邻近共10个站点近47年日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Mann-Whitney-Pettitt(MWP)检定方法,对年、汛期/非汛期、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北少南多分布,主要与区域气流走向及流域地形有关;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其中流域南部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主要是汛期(4~9月)降水量减少,非汛期(10~翌年3月)降水量变化不大;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流域南部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在1983年发生了显著性变异;流域北部年最大日降水量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分别在1987年和1985年左右发生显著性变异。  相似文献   

3.
岷江流域汛期降水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岷江流域内15个站点1956~2001年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岷江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汛期(6~10月).西部高原降水年内分配呈双峰型,降水峰值出现在6月和9月,东部平原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对汛期降水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第一主分量显示东西反相变化,表明呈现西干东湿或西湿东干的格局特征.汛期降水时间上46年来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准2年、5~7年、14~15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4.
邓丽仙  杨帆  杨洋  李姣  赵兰兰  胡成龙  李长江 《水文》2024,44(2):113-120+127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中部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盘龙江上游的松华坝水库以上区域及南部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存在31 a的主周期,中部主城区降水集中度高于南部地区;(3)汛期降水的中心整体呈现向东部、南部方向偏移的态势,且移动趋势显著;(4)滇池流域旱涝频发,尤其盘龙江中段昆明主城区为旱涝多发区。该成果对滇池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降水倾向率法、肯德尔秩次相关法法对王宝庆站1951年以来逐月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王宝庆站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77倍;通过采用降水倾向率法和曼-肯德尔(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进行分析: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三个序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趋势不显著,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也决定着全年降水量的趋势,非汛期降水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1955~2014年降水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琪  高玉琴  蔡涛 《水文》2017,37(5):92-96
为了掌握辽西大凌河流域的降水变化规律,更加科学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以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为研究典型区域,根据研究区域内19552014年的降水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法从年降水量和季降水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朝阳地区近60年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秋季、冬季三个季节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降水量夏季的减少最多,而春季降水量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年降水量分别在1982年和2007年发生了两次突变,四季降水量的突变发生年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洛珠尼玛  王建群  徐幸仪 《水文》2011,31(5):76-79,63
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等分析方法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年降水量、年蒸发量观测系列进行了详细研究。雅鲁藏布江上中下游控制站径流20世纪60年代最丰,80年代最枯,年平均流量过程总体上呈略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1960~1981年,中水年和丰水年份较多;1982~1997年,中水年和枯水年份较多;1998年以来,丰水年份较多。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其中,8月份径流量最大,2~3月份径流量最小,径流量月最大值是月最小值的12倍左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7~9月占全年比例年际间较稳定。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和径流变化不显著,气温和蒸发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渭河流域19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的月降水数据和洛伦兹曲线,采用基尼系数及洛伦兹不对称系数定量描述了流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及R/S分析法等研究了流域年降水量及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高值多出现在流域下游,且存在明显的西北-东南方向的降水递增带;(2)渭河干流多年平均降水年内分配呈双峰状,泾河流域为不规则多边形状,北洛河呈单峰状;(3)从基尼系数看,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依次为泾河、北洛河和干流,且除泾河外,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4)洛伦兹不对称系数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多是由降水量少的月份引起的;(5)渭河流域降水量及其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均呈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邹全  王国亚  贺斌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13,35(3):733-740
利用玛纳斯河流域肯斯瓦特站1957-2010年的气温、 降水和洪水径流等资料, 分析了该流域自195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及夏季洪水径流过程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结果表明: 玛纳斯河流域自1957年以来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1979年是年均温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的转折点, 并且1978年之后极端高温天气增多, 主要出现在7月份.玛纳斯河年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波动减少的, 1986年以后降水有所增加, 但只是恢复到多年平均降水量水平的上下波动.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 约占年降水量的70%.气温高的月份与降水量多的月份并不完全对应, 如5月份气温较低, 但降水较大; 7月气温最高, 但6月降水量最大; 8月气温较高, 但降水量较少.玛纳斯河年径流主要集中在6-9月, 4个月的总径流量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80%, 7月份径流量最大, 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28.8%.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1993年是最大洪峰流量由下降变为增多的转折点, 而1994-2010年最大洪峰流量基本保持在高位上下波动.最大15日洪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较大, 说明洪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汛期水量较为集中.最大洪峰流量出现时间基本都在7月和8月上旬.玛纳斯河夏季月径流与夏季月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不密切, 低度相关, 说明玛纳斯河流域自1993年以来夏季洪水频繁发生, 尤其超标准洪水次数增多、 量级增大主要是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天气增多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刘新有  黄英  袁树堂 《水文》2013,33(2):59-63
对松花坝站1953~2011年降水特征分析表明,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地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降水高度集中在主汛期,后汛期降水偏少,不利于水库防洪调度与水库蓄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松华坝水源地年降水量、汛期、主汛期和后汛期降水量均存在2a短周期,但长周期各异。年降水量、汛期及主汛期降水量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分为1977年之前的偏丰期、1977~1993年的偏枯期、1994~2008年的偏丰期、2009~2011年的偏枯期,而后汛期降水量在较大时间尺度上分为1957年前的偏枯期、1957~1968年的偏丰期、1969~1982年的偏枯期、1983~1997年的偏丰期、1997~2011年的偏枯期。由小波分析和趋势来看,2009年之后的降水偏枯期还将延续11a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