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射电天文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有关十一个单位四十一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同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系主任谢炎同志到会讲话,祝贺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两个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2月3—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学术年会,参加者有各天文、测地、气象、地震等19个单位的70多名代表。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冯克嘉到会讲话,祝贺年会召开。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会见了与会代表,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3.
1983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天文台连营寨观测站(河北省兴隆县境内)举行了“双星动力学”学术讨论班。参加这次讨论班的有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天文台等六个单位的36名科技人员。 这次讨论班上宣读的文章或工作报告共16篇,  相似文献   

4.
1984年射电天文年会在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下于1984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北京天文台新研制成的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为重点,与会代表以很大的兴趣听取了有关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研制报告,参观了密云工作站的新望远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市天文学会的支持和赞助下,由北京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文专业、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四次脉冲星和活动天体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16日至2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天文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发表的是用北京天文台6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进行发射线星系物端棱镜巡天结果的第四篇文章。文中的表1包括100个发射线天体,其中的96个是发射线星系;其余的对象有3个行星状星云,1个发射线星。在这些发射线星系中,属于s,sd型的有69个,d,ds型的有27个,分别占72%和28%。除了4个已知的Seyfert星系之外,至少还有5个也可能是Seyfert星系。这些发射线天体中的23个是IRAS源,它们都与具有强发射的现象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文中评价了23 周以来北京天文台的短期太阳活动预报工作,X 射线耀斑的报准率为89 .6 % ,太阳质子事件的报准率为62 .5 % 。另外,还叙述了第23 周峰年北京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工作的选题( 包括研究课题和实施课题  相似文献   

8.
1999年度中国太阳物理年会于 9月 23~25日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太阳分支学科组、中国科学院九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STORM23)协同组织。参会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和数学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等。与会代表共计36人。 会议开幕式由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方成院士主持,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9.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北京天文台新发现近20颗类星体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去年以来已发现了近20颗类星体,由于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X射线选类星体的特点,所以可以期望他们将继续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类星体是在60年代发现的,在天文底片上它看起来是像恒星那样的一个点源,...  相似文献   

10.
全国射电天文数据和图像处理学术讨论会(3)于1993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浙江省岱山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27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南京大学天文系和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会议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射电天文学分会,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天文学会支持和组织的,并由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VLBI分部主办。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报告共29篇,涉及VLBI天文学,分子天文学,米波天文学,毫米波天文学,以及…  相似文献   

11.
狐狸座PU是1979年4月8日由日本东京天文台Y.Kuwano等人首先发现的一颗光度变化特殊的类新星天体.1978—79年间,梅苞在用北京天文台40/200双筒天体照相仪对这一天区的其他天体作系统观测时,同时取得了这颗星的一批照相观测资料,在获悉有关这颗星的发现报道之前,他也曾独立地发现了这颗星的光度变化(图版Ⅰ,图2),并随即用北京天文台的60/90/1800施密特望远镜有缝摄谱仪取得了该星的部分光谱资料.此外,还用北京天文台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了高速光电观测.从1978年12月到1983年3月,共取得照相观测底片和光谱片200余张以及一些光电测光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亚秒级U 型爆首次由北京天文台2 .6 - 3 .8GHz 高时间分辨(8 ms) 太阳射电频谱仪报道。本文对这些环状结构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和相关的光学、X 射线及其它射电波段的观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2 1291(2) 0 2001 3 1151(12) 234(1) (括号内数字指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科学精英  相似文献   

14.
爱好者之页     
4月21日下午,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现已更名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兴隆观测基地),为期2天的2001年流星观测研讨会开始了。52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除了北京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北京天文馆、青岛观象台、天津科学技术馆等单位派出的专业天文工作者外,大部分是业余的天文爱好者。他们来自北京巡天会、北京天文同好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社、清华大学天文学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二次双星讨论班——双星的观测和理论解释,于1985年6月4日至8日在河北省承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天文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等八个单位的38名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参加了会议。美国内布拉斯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ROSATX射线选亮近类星体巡天的选择判据 ,从 1 995年 4月至 1 996年 1 0月期间 ,利用北京天文台 2 .1 6米望远镜进行了试验观测 ,发现了 73个类星体、2 7个赛弗特星系、1个BLLac候选体、1个白矮星和 1个激变变星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天文系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自1978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天体测量讨论班,以提高中级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第六届讨论班于1984年3月31日—4月7日在无锡举行。参加单位除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天文台、所外,还有北师大,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武汉测绘学院等20多个单位计108人。本期内容是星表与天文常数,其中有确定星表零点改正的基本原理;FK5星表的编制和分点的确定: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各天文常数的确定,并专题报告了视差测定的国际动态;用人造卫星确定地球形状参数的概况;行星和月球历表的研究动态以及照相天体测量的现状和展望。 上海天文台朱圣源介绍了1983年8月在联邦德国汉堡召开的18届IUGG/IAG大会情况:上海天文台叶叔华、北京天文台罗定江和陕西天文台张挥分别介绍了1984年1月9日-12日在美国佛罗里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天文学选修课研讨会已于8月万日至27日在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举行。代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七所高校以及北京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山西科技出版社共二十个单位。该会得到了北京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和全国高校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曲钦岳院士的大力支持。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何香涛教授致开幕词,教育部面向21世纪天文教育改革课题组组长、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黄天衣教授到会做了报告。会议学习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文学会图书信息出版工作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9~21日在安徽黟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天文馆的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共宣读了16篇论文。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天文学知识创新工程业已启动的条件下图书信息出版工作的定位问题。代表们一致肯定了图书信息出版工作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图书、信息、出版历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当前知识创新工程中,科研更离不…  相似文献   

20.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19个新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在1994年至1996年1月期间,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对其中16个进行光谱证认,发现了7个新的X选BLLac天体及一个类星体,类星体的红移值为:z=0.331±0.0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