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采芳  张睿卓  林爱武 《测绘通报》2018,(3):134-138,146
随着移动定位、移动GIS与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交通信息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数据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本体应用到交通GIS中,借助本体概念层次结构和语义扩展等特性来组织和分析动态交通数据:首先应用本体论的理论和方法,从交通本体的层次模型出发,构建一个简单的交通应用本体;其次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交通信息本体的系统应用框架;最终就动态交通信息本体实现与应用进行进一步论述。大量实测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解决交通信息领域中的多专题动态信息综合管理问题,促进交通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WebGIS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WebGIS技术管理空间数据并进行网络发布,供用户快速查询与使用,实现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为空间数据的充分利用和可视化表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北京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为例,探讨了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的网络发布平台构架设计与实现过程,并针对系统关键技术的原理及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构建了以J2EE为核心,基于ArcIMS的空间信息服务框架体系,是Web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  相似文献   

3.
GIS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凤  许乐 《东北测绘》2000,23(1):31-33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简称GIS-T,它是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是GI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动态分段是模拟和分析线性特征的有效方法。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模块,本文以安徽省公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为例,研究动态分段功能的实际应用,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GIS在交通中的应用正以指数速度增长。在分析交通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平台的3种运行模式,重点对交通信息平台建设中数据处理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交通信息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历史3种类型,动态信息是交通信息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目前用GPS采集动态交通流信息以及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已经成为动态交通信息获取的两大重要渠道。对这2种数据源的处理进行了简明的介绍,另外,以属性统计表存在的交通信息通常是包含空问分布特征的,对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年波  陆锋  李清泉 《测绘学报》2010,39(4):428-434
导航应用需要动态多尺度路网数据的支持.描述交通特征的时空多尺度语义,利用象形符号扩展的UML表示法,设计适用于导航的动态多尺度路网数据模型.模型以车行道为拓扑数据建模的基本单元,以完整道路为几何数据建模的基本单元,实现路网拓扑/几何的分离与多尺度表达,以及交通状态、交通事件,统计行程时间等动态信息与路网的集成表达.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为相应的数据结构设计与数据库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有效支持导航应用.  相似文献   

6.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简称 GIS— T,它是 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延伸,是GIS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动态分段是模拟和分析线性特征的有效方法,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模块,本文以安徽省公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为例,研究动态分段功能的实际应用,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方式,该方式以订阅-通知模式建立动态交通信息对导航电子地图路网要素属性的影响框架,当动态信息数据源的状态改变时,相应的导航电子地图路网要素能实时准确地调整属性以响应动态信息的变化,充分体现动态交通信息的时效性,从而为用户提供不同需求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最后以路径规划服务为例,验证订阅-通知模式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方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智能交通地理信息及定位平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莉  李力勐 《测绘科学》2000,25(4):21-25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智能交通系统 (ITS)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描述地球表面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地理信息及定位平台是面向交通运输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定位技术为依托的广泛概念 ,构架交通地理信息及定位平台 ,提供车辆在四维时空中的位置和有关空间目标描述的技术和信息 ,为实现交通智能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泛在测绘的发展为实时动态采集交通系统状态信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形式。本文在分析泛在测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平均行车速度与交通量的估计、交通热点的实时获取,以及交通诱导服务几个方面研究了泛在测绘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典型化应用。研究表明,泛在测绘的发展能为解决城市交通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陈能成  肖长江  李良雄 《测绘学报》2017,46(10):1698-1704
长期以来,地球空间信息服务无法反映现场实况,不能满足综合监测实时信息服务需求。本文围绕空天地平台观测共享集成管理和时空信息高效服务问题,提出了传感网观测共享信息模型,重点阐述了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的最大时空覆盖优化布局、任务反馈控制、流式观测实时接入和动态仿真与预警决策支持的实时动态GIS关键技术,介绍了实时动态网络GIS平台GeoSensor及长江流域通航、防洪和发电时空信息感知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交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线路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浦东新区公交职能部门在公交线路管理和规划中所使用的城市公交GIS中的业务分析模型,最后以浦东新区一个小区为例,进行了线路规划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步入信息共建共享的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成为政府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关注的“公交服务”热点,在总结分析传统公交信息采集方式的基础上,介绍了智能公交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方案,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系统的应用实效和后续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换乘信息特别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图文换乘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线网规划和线路优化调整的重要指标与内容。但是公共交通线网具有特殊的网络特征和拓扑关系,它不同于城市道路网络,因此公共交通换乘不能简单应用于目前的最优路径算法,例如Dijkstra算法。本文将通过对公共交通线网的空间特征和语义(交通)规则分析,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几何和语义连通性的集成关系。几何连通性是语义连通性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语义连通性是公共交通网络拓扑的核心。基于语义连通性的公共交通线网拓扑关系提升公共交通换乘算法的效率和信息准确度,任何两个站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可以被迅速获取而不需要检索整个网络的几何拓扑信息。并且该最优换乘路径考虑到最少换乘次数、出行距离最短、费用最少、途经站点最少和换乘中最短步行距离等多目标换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愈发凸显。相比人们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交通管理系统的便捷程度和服务水平却相对较低。本文从GIS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前景,GIS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以及分析对比GIS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在国内应用的几个实例方面强调了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立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基于GIS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将使公交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和舒适。同时,GIS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也将帮助政府交通部门为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航空运输系统中,空中交通管理肩负着维护飞行秩序、监督飞行活动、保证空中交通安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GIS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在民航空管系统中,地理信息与空管信息密不可分,是民航空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形数据、遥感数据、地物点、航路、空域、作业区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民航空管系统实现相关功能,如GIS展示、数据交互、测量分析、地图交互和观察模式等。该系统的的建成将促进新疆空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保证空中交通更加安全顺畅。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与主成份分析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找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份分析的黑点识别方法,并将GIS相关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研究中。通过实实例,验证所述的黑点研究方法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水平的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字苏州"总体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对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平台由标准化方案、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系统维护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包含若干子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标准化、基础数据建库与管理,在数据交换和共享基础上,实现了专业应用、政务管理、公共信息相关应用等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了更好地实现排堵保畅,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交管人员和市民需求的交通数字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实现。系统实时分析传感器获得的交通流信息,显示交通拥堵情况,并提供相应的GIS功能,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出现堵点时,系统还可以为精确制定排堵方案提供决策支持,利用"毛细"路打通"交通微循环",实现"智能排堵"。  相似文献   

19.
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数据形式、系统结构、技术路线和流程,具体说明了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的数据内容和地址数据的采集方法,详细介绍了地籍管理系统、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环保监测信息系统、公众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