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从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至今,中国铁路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支离破碎的铁路线路到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从"一趟下来满脸灰"的蒸汽机车到内燃、电力机车的三级跳,从平均时速只有43公里到350公里,中国铁路正在让速度变得更快,让家乡变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陈出云 《地图》2010,(1):62-69
没有寻常的"咣当"声,没有明显的风噪和路噪,列车正以世界最快的运营速度贴地"飞行",车厢里却平稳得可以倒放一瓶矿泉水。窗外灰褐的冬日景色,没过多久就变为满眼的南国之绿。从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出发,到达南部最大的城市广州,仅仅用时3个小时。一位乘客难抑兴奋,高声吟出:"朝辞武汉彩云间,千里广州一日还"!这就是2009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的武广高速铁路:1秒钟能跑出97米,比12级飓风还快两倍;持续运营时速可达350公里,超过了波音飞机的离地时速。武广高铁将武汉和广州之间的列车行程由过去的10小时左右缩短至3小时,一日之内往返于穗汉之间已然成为现实。350公里的时速,是目前全世界铁路投入实际运营的最高速度,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宣告着中国的铁路已经昂首迈入高速时代。到2012年,将有1.2万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而整体的高速铁路网也将在2020年形成。中国铁路突飞猛进的发展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就连美国的《新闻周刊》也撰文惊叹":铁路革命"正在让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3.
陈潮  方华 《地图》2003,(2):10-23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总结。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4.
绥芬河:边境上的东方商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静 《地图》2008,(2):38-40
中俄边境上的绥芬河,曾是风光一时的国际商业都市,口岸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滨绥铁路的终点。绥芬河原为中国内河,河名为满语"锥子"之意。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将流域下游割让给俄国,遂成为国际河流。距对面俄格罗捷阔沃市25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军港城市海参崴230公里。1898年沙俄在中国修建中东大铁路,1903年,小城绥芬河与中东铁路同时诞生,成为中国铁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小城里  相似文献   

5.
卜庆华 《地图》2010,(1):50-61
<正>如果从第一条营运铁路——1876年通车的上海吴淞铁路算起,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通车的京张铁路算起,也有100余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还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的时间里,这60年来,中国铁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翘首昂姿、呼啸驰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今日国土》2010,(6):25-27
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战略目标,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今天,中国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这是对——  相似文献   

7.
导言 不论是为铁路、公路或水利等计划,修建长的隧道是项重大的工程。根据隧道面的直径、岩石类型和一般水文地质条件,每公里昂贵的修建费用在一千万到二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以网络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地图为载体,以铁路业务数据为核心,通过铁路线示意图、二维地图、三维场景三张图,从一维、二维、三维及多维联动,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全国铁路要素信息,为铁路运输、生产指挥和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支持,并结合Web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为铁路调度、救援决策等提供可靠依据。从数据结构、系统架构、功能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开发了全国铁路综合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9.
《河北国土资源》2004,(8):18-19
邢台车务段管辖京广线(石邯间)和沙午、西矿支线共23个中间站,营运里程230公里。管理铁路用地384万平方米,分属于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及其所属的12个县(市)。邢台车务段铁路用地的特点是点多线长、布局分散、多邻多界、情况复杂,而且历史遗留问题多,权属纠纷多,客观上给本段的日常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增加了难度。另外,该段所管辖的铁路用地多数处于大小城镇,有的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0.
《地图》2003,(2)
读图识史 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就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吴淞铁路示意图到2002年中国铁路分布示意图,地图记录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这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从蒸汽机车到磁悬浮列车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行驶在斯托屯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从此开刨了蒸汽机车的新纪元。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交通发展的历史,同样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铁路工务段设备是铁路运输基础,工务设备管理的质量不仅影响铁路运输效率,而且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而既有铁路复测工作是工务设备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工作。离开真实的、科学的铁路工务设备的测量、调查就无从谈起对工务设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及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突飞猛进,都要求及时更新铁路设备技术资料以适应铁路发展的需求。同时,线路复测工作同样为铁路电务、机务、运输、基建等部门提供科学的完整的技术资料。铁路经过连续6次大面积提速,在主要铁路干线上行车速度有的达到200km/h,沿用传统的钢尺丈量线路里程.  相似文献   

12.
铁路G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铁路行业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分析铁路空间数据库所包含的内容,阐述铁路GIS空间数据库层次结构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田吉舷 《地图》2010,(1):38-49
说起中国近代铁路,大家能有什么联想呢?慈禧太后的御用小火车、詹天佑、四川保路运动、孙中山10万英里铁路计划、二七铁路大罢工、皇姑屯事件、铁道游击队……以上词组都是答题卡上可能出现的答案,把这些看上去杂乱无序的名词连贯,似乎也能蒙太奇出一卷历史胶片,黑白的、带着雪花和毛边划痕,缓慢且无声地播放着旧时代的茫然与无措、辛酸与悲愤、压抑与爆发……  相似文献   

14.
公路、铁路等线路工程是蜿蜒伸展的细长型工程构筑物,线路长度从几十公里到上千公里,其中控制测量是基础工作,它是测绘带状地形图、航测外业控制点测量、线路设计计算、定线及施工测量的主要依据。由于GPS定位精度高、速度快、不必点间通视等特点,目前测绘行业普遍用GPS替代常规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15.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中国大陆速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定义,与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定义一致。它的实现分两步完成:第一步,通过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简称"网络")、全国GPS一、二级网、国家GPS A、B级网和地壳运动监测网等在ITRF97框架内进行联合平差得到约2 600个GPS大地点在历元2000.0的一致坐标;第二步,通过处理"网络"的10年观测数据得到该网络1 070个站的速度,并进而用这些站的速度内插出其余约1 500个非‘网络’点的速度。本文致力于实现中国大地坐标系的第二步,即研究中国大陆速度场的确定,给出了中国大陆速度场的结果,提出了应用速度场的4种方法,即全局欧拉矢量法、局域欧拉矢量法、格网平均值法和块体欧拉矢量法,并从速度精度和使用方便角度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附录中给出中国大陆3°×3°格网速度平均值,以备用户查用。  相似文献   

16.
走进邯郸     
我是邯郸人,小时候感觉离邯郸城很远很远,其实我的家离邯郸城只有60公里。到东北上大学后,离邯郸真的很远了。虽来来回回路过几十次,但对邯郸并不了解。去年我带一个课题组去邯郸调研,才真正认识了邯郸,从近处感受了她的古老、她的沧桑、她的辉煌和她的发展。赵都今昔邯郸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位于河北省最南部,距北京仅四百多公里。京广铁路与邯(郸)长(治)铁路,邯(郸)济(南)铁路,公路107国道和309国道与京深高速公路均在此交汇,成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这条全长1142km、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也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的首例高原数字化铁路。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情况下,铁路设计是在2维环境下进行的。铁路的中心线往往也是由平面线设计和纵断面设计两个部分组成的,而较少将平面设计线和纵断面设计线相组合,生成带有高程的铁路中心线。带有高程信息的3维铁路中心线是快速构建铁路沿线3维场景,开展铁路3维勘察设计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读取线路设计专业提供的数据库生成带有高程信息的3维中心线,根据数据库中的桥梁,隧道表中数据,对生成的线位进行分段,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表示。然后,通根据生成的3维中线进行桥梁、路基、隧道的模型放样。最后,将模型加载到3维场景中显示。实验结果表明线位生成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Susan 《地图》2011,(3):68-73
对旅游者来说,来到一座城市的"零公里"处(人们常常称之为"原点"),大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感觉。它既表明了一个国家或城市干线公路的起点,也是一个城市中心点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包含了历史与人文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杜红星 《测绘标准化》2003,19(1):28-30,44
从实际角度出发,探求用航测方法测绘铁路横断面的作业流程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