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了翻转内衬修复技术的原理、工序、技术特点等,并概括介绍了其它几种非开挖修复技术修复城市燃气埋地管道的方法,最后展望了翻衬法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非开挖软衬法管道修复技术进行管道修复的优点,特别是对城市街道风景毫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朝建 《探矿工程》2008,35(3):54-56
内衬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在不开挖情况下,利用原管位资源,采取相关技术在现有管道内安装内衬的方式使管道获得再生,可以重新获得30~50年的使用寿命.对内衬法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工艺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研究紫外线固化软管内衬修复技术和设备。结合传统热固化软管内衬修复技术和深层辐射固化理论,对光固化树脂胶黏剂配方、浸渍树脂软管结构、紫外线固化工艺和设备进行试验和设计。研制出了管道内衬修复用光固化树脂胶黏剂配方,设计了软管结构,确定了紫外线灯的波长、功率、辐射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与软管口径、壁厚的关系,设计制造了紫外线固化灯组和监控设备及辅助机具。经过试验研究、样品检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紫外线固化软管内衬修复技术是排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的理想选择,内衬管样品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超过国外同类标准指标。  相似文献   

5.
德国与英国的管道修复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称为Epros SeaLiner的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技术,其包括衬管材料、特制树脂和技术工艺。应用该技术能在地下水渗入破损管道的条件下施工,可靠密封衬管与宿主管之间环状间隙和枝管重开处的接头,彻底克服内衬修复及接口重开所致的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发研制的“非开挖管道检查与修复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其中包括管道运行状况评价模型和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选择模型。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和其他的市政设施一样需要例常的维护、维修和更换,然而由于技术原因和管理观念的滞后,导致市政管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可见、不可预测、无法管理”的状态。非开挖技术的出现让工程师和市政管理人员能够统筹地了解和管理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并有效的保障地下管网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响管道运行状况的主要因素和常见的管道缺陷,并简单说明缺陷的分级标准,最后分析了和讨论了影响管道修复工艺选择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7.
非开挖螺旋缠绕管道修复方法是一项城市给水、排污管道再铺设和修复的先进技术。螺旋缠绕管道(SWP)修复的基本原理采用连续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带材修复管道内老化或破损的部分。这种带材通过检修井输送到管道内,使用螺旋缠绕设备将其安装在管道内。这种技术的优点有:可形成长度、直径、形状灵活的内衬;连续作业;不需要开挖。这种螺旋管在原有管道内可以作为混凝土模板,为内部新混凝土层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护。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非开挖螺旋衬管技术在莫斯科特殊城市环境中的早期应用。并介绍了莫斯科一项直径420mm污水管道改造工程案例。同时本文还整理了俄罗斯国内近年来采用螺旋缠绕衬管技术的管网修复工程,介绍了各项工程的施工长度和管道直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城市排水管道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外研发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和设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开挖地面的问题,由此引入了“CS接管管道修复新技术”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从其接管方法、接管步骤等方面阐述了此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最后将该项技术与现有的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随着管道内衬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非开挖技术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各城市排水管道的修建年代、投入使用时间以及维修养护状况的不同,各种管道的淤塞和损坏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严重破损管道进行疏通和修复成为摆在众多非开挖工法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机械疏通和螺旋缠绕工法在天津昆仑桥下DN1200排水管道抢险修复中的应用为例,对螺旋缠绕工法与机械疏通在严重破损管道中的配合使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非开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益蓬勃,在隧道开挖、管道铺设、管道修复与更换等各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管道更换领域,常见的非开挖技术是爆管法,通过气动锤、液压胀管器等等扩孔爆管装置将原管道爆裂,同时通过项进装置将新管道顶入。吃管法则是与爆管法不同的更换工艺。本文将以常见的吃管法施工设备为切入点,介绍吃管法工艺,了解其设备工艺、技术特点以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论述了排水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应满足的一般特征;同时从天津开发区现有排水管道运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非开挖内衬修复工艺选择时的关注点;特别强调了内膜揭除在排水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应用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昆仑山隧道洞内防排水及衬砌隔热保温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晋筑 《冰川冻土》2003,25(1):106-111
介绍了高原多年冻土世界第一长隧道——昆仑山隧道洞内防排水及衬砌隔热保温层的设计特点, 通过材料性能优选和工艺试验, 选定了适宜于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洞内防排水及衬砌隔热保温层施工的材料,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确保昆仑山隧道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
顶管矩形工作井复合式后背墙反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海和 《岩土力学》2007,28(6):1212-1216
顶管工作井在顶进施工过程中受力复杂,主要表现在:确定千斤顶推力在内部结构、围护结构和后背墙外侧土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如何传递,土体变形对墙背土体抗力发挥的影响以及其对结构内力计算分析的影响。对现有顶管工作井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基础上,通过对工程算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求证了后背墙各部分反力在宽度和深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为探求一种合理简化更加接近实际的顶管复合式后背墙结构计算方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穿插HDPE管内衬技术对因泄漏严重而停运多年的过江供水管道进行修复,既能彻底解决管道泄漏问题,又不减小管道过流面积,不影响航道正常航运,而且比更换新管大大节省费用和工期。  相似文献   

15.
非开挖HDD技术具有对环境干扰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电力、通信、油气等领域的新管道敷设和既有管线修复中。本文结合英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导流治理工程,分别从技术原理、工程背景、工艺过程、应用效果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工程实践表明,HDD技术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平排放孔的施工中,并应根据现场地层条件和工艺参数对施工过程加以优化。由于填埋堆体含有大量金属废弃物,采用有线导向系统替换了无线电磁导向,可极大提高导向钻孔轨迹的定位精度。采用正向扩孔和管道敷设技术有助于降低阻力,提高敷设效果。对比运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渗滤液竖井抽排模式,水平钻孔排放效率更高,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但在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堆体非均质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从理论上论证了探地雷达探测时模型边界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隧道衬砌内空洞的物理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三维探测,实现了探地雷达三维探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了方形空洞在不同显示剖面上的图谱特征,在分析CL4多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小波预处理的必要性及对CL4多小波进行了平衡化处理,运用Matlab编程实现了CL4平衡多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并与传统的基于傅立叶变换基础上的滤波效果进行比较。试验和滤波对比结果表明,三维探测能确定空洞大小、形态和位置,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空洞的准确信息,提高雷达探测图谱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可根据缺陷的分布位置及大小评估衬砌内空洞病害的危害程度。常规滤波和CL4平衡多小波滤波均可清晰地分辨出异常目标,但经多小波变换后目标特征得到了加强,同相轴更加清晰,噪声去除更彻底,信号保留更完整,图像变得更“干净”。三维探测的实现为隧道衬砌检测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对隧道质量检测工程及质量司法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友群  朱鸿鹄  孙义杰  施斌 《岩土力学》2014,35(Z2):695-702
管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桩身裂缝、爆桩等病害。将具有实时动态监测功能的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具有分布式监测功能的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联合应用到管桩打入过程中的监测,提出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设计了管桩打入过程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动态监测打入过程中桩身应变变化特征,反映桩身不同部位随不同深度应变变化规律;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监测管桩在打入过程中暂停(接管)状态下桩身应变变化特征;根据应变变化分析管桩受偏心荷载程度,分析管桩是否出现裂缝、破坏等病害,研究管桩打入过程中桩土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还表明,FBG联合BOTDA光纤监测技术在管桩打入过程中监测管桩质量具有广阔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引红(红岩河)济石(石头河)引水隧洞围岩断层带破碎松软,岩石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易产生大变形。以上不良地质条件使其隧洞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TBM卡机等一系列特殊问题。针对引红济石引水隧洞施工中存在的软岩隧洞大变形问题,首先开展了X射线衍射、崩解试验,分析了试样的组成成分、黏土矿物含量对崩解性影响;再通过一系列单轴压缩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和蠕变试验研究了该类岩石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及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岩石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33.49%),对水比较敏感,遇水膨胀易崩解,导致岩体软化;试样具有较大塑性压缩变形,其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强化型,且没有明显的峰值。基于试验研究成果和现场监测数据,对该软岩隧洞大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围岩与管片之间安装聚氨酯缓冲层的新型支护方案,通过数值计算对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缓冲层可以很好地吸收围岩形变压力,避免应力集中带来的管片错台,从而大大减小管片上破坏区的产生。研究成果对该类岩体中隧洞的设计施工以及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5000 m地质岩芯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问题,提高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启动了5000 m智能地质钻探技术装备研发工作,通过钻机装备、钻探器具研制,钻探工艺技术研究并经试验示范验证,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体系。通过特深孔钻孔口径与管柱规格优化研究、钻杆规格设计、装备性能参数选配,形成了5000 m地质岩芯钻探技术规范体系;基于5000 m特深孔地质岩芯钻机、孔口自动化作业装置等关键设备研制,实现了绳索取芯钻进的孔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形成了轻量化钻机孔口管柱柔顺控制技术;基于复杂地层孔内工况判别、钻进参数优化与轨迹优化控制等技术问题研究,形成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地面与孔底一体化钻进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基于高性能薄壁绳索取芯钻杆和系列小口径高效钻具研制,形成了大深度绳索取芯系列钻杆钻具技术;研发了耐高温环保型冲洗液、生物破胶废浆处理技术、“广谱型”双浆堵漏技术,形成了绿色环保型冲洗液体系与护壁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