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9月18日中国气象学会第26届数值预报学科专业委员会总结会议暨2010年度全国数值预报学术交流会在筑举行,该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在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1996年4月1~5日,由中国气象学会数值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中国业务数值预报交流与研讨会”在海口举行,出席会议代表56人,有老一辈的数值预报专家,有在业务数值预报各专业第一线勤奋工作的中年技术骨干,还有不少青年数值预报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杨夏 《湖北气象》2008,27(2):103-103
2008年4月10~12日,全国数值预报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学会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宇如聪,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3):221-223
近十年来天气数值预报(流体力学方法)有着飞速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许多进展和成果还没有很好地总结,以致不论在数值预报的学习上或工作上都有很大的不方便.因此,苏联这方面的著名学者通讯院士这本书的出版是十分及时的.大家现在知道,苏联学者在数值预报方面从理论基础到具体进行预报,作了许多工作.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数值预报领域中一大部分的工作是苏联学者做的.而从现在这  相似文献   

5.
使用2001年7月—2010年8月日本数值模式传真图资料,以辽宁丹东为代表站点,采用统计学与天气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和误差进行检验和分析。同时,对日本数值模式高空环流形势、中低层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日本数值模式对暴雨预报的TS评分为21.8%,具有一定预报能力;预报正...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不同时效的数值预报结果存在“跃变”问题,基于Poor—man集成预报方法的思想,综合考虑各个时效的数值预报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了一个预报模型,并利用2005--2010年欧洲中心下发的数值预报资料对该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克服了利用单一时次预报带来的预报结果“跃变”的不足,对提高预报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贵州气象》2010,34(4):F0002-F0002
7月31日上午8时30分,EFG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科学与技术论坛在贵阳花溪隆重举行。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兼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分别任科学论坛、技术论坛主席,并作科学与技术论坛总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特征和ECMWF、T639数值预报模式误差的分析,对2010年1月23日沿天山一带降雪过程以及鸟鲁木齐市中量降雪漏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发现这次过程ECMWF数值预报对于锋区上的弱系统预报能力较差,而T639模式预报较好。预报员过分依赖ECMWF数值预报是造成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在短期天气预报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数值预报产品,而应在有效检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信息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8-9日江门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北部出现大雨,西南部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通过分析不同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订正预报,结果发现,欧洲数值预报对西风槽及高空槽的进退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日本数值预报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量级往往偏小。物理量诊断有一定的误差,但仍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基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在2001年初进行了首批研究人员和流动客座研究人员的招聘工作,4月份人员基本到岗并开始运作。共招聘了固定研究人员13人,流动客座研究人员8人。所招聘人员之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正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3人,其中博士6人。数值预报研究中心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一支最年轻的研究队伍,但这是一个完全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台作的新机制建立起来的新型研究开发机构。数值预报中心2001年共争取到国家支持的项目3个,其中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刊编委会顾问委员、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刘东生生前曾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气象》2019,(7)
正《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李崇银院士从事大气科学六十周年纪念文集》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该书收集了李崇银院士及其学生依据国家需求在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臭氧和平流层,以及边界层大气扩散,大气与海洋、大气与空间科学等交叉领域发表的综述文章和在大气科学不同领域的研究论文。可供天气气候分析、天气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报、卫星遥感、臭氧和平流层,以及边界层大气扩散,大气与海洋、大气与空间科学等交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应用天气学方法对2010年8月22~25日发生在甘孜州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背景以及数值预报物理量条件的分析。分析表明:稳定的槽脊形势、副热带高压588线位置偏西且较稳定的环流背景下,高原低涡、切变是造成此次区域暴雨过程的重要因素。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和壮大对暴雨具有一定的预报提前指示意义。对数值预报产品可预报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中各种物理量预报对实际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风霞  陈林祥  张芹  刘艳红 《山东气象》2012,32(1):22-23,29
为了提高更加精细化的温度预报,通过对2009-2010年德国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中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士2℃误差范围内,德国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对高温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78%;低温预报准确率平均达49%。分析影响该模式预报高、低温偏差的主要天气原因,找到通过该模式订正高、低温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文使用T639、WAFS数值产品对贵阳龙洞堡机场2010年8月27日、28日两次辐射雾的生消进行预报,讨论两种产品的预报能力,并探讨提高精细化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营口地区数值预报降水产品定量检验和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天气在线、日本传真图、美国全球预报系统(以下简称GFS)、以及T639等数值预报降水预报产品,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方法,按照预报时效、预报降水量级、影响系统等不同方面对营口地区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值产品做好降水预报,提高营口地区的降水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从整体角度看各种数值预报产品预报准确率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但天气在线和GFS预报效果相对较好且稳定,日本传真图次之,T639稳定性最差;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均存在预报偏小的情况,特别是对暴雨的预报效果均不太理想,稳定性差、量级偏小;小雨量级降水空报和漏报明显;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高空槽和冷涡漏报情况较明显,主要为小雨量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检验,对2010年10月10—11日通辽市出现的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这次天气过程在西来槽与地面低压倒槽共同作用下,并且在低层配合有切变线,前期暖湿气流的蓄积与后来冷空气的交汇而产生的。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检验,EC形势预报比较准确,对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于降水预报德国和日本传真预报都比较准确,只是德国降水预报在一定程度上比日本降水预报保守一些。通过检验,使数值预报产品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0—2009年信阳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15个区域性大到暴雪日个例,根据影响系统特征对个例进行分型(蒙古高压底部型、华北高压前部型),并利用物理参数指标及数值预报产品分别建立了信阳市区域性大到暴雪24h预报判别方程,在2010年11月—2014年3月进行了试报,预报准确率达到67%,预报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卫星云图等,对2010年9月17日一21日山西北中部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一些预报指标,为做好秋季连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2010年10月10日发生于宁夏南部山区的一次罕见大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失误原因,借助诊断分析和统计分析,分析了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相关物理因子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认为这次天气过程中,降水量级和降水性质的预报失误,是因为对本地秋季重大天气成因及规律认识不够,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把握不准,并且过度依赖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