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从煤田构造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合于煤田构造特征的断裂构造岩分类。分类中将断裂构造岩分为角砾—磨砾岩类、碎裂岩类和糜棱岩类三大类,进而划分出各种断裂构造岩,并阐述了各种断裂构造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断裂构造岩的分类,主要涉及其组构。不同的组构,反映不同的变形机制,并受应力大小、应力性质及岩石强度等所约束。本文根据教学需要,参阅前人的分类标准,结合对湖南桃林铅锌矿区断裂构造岩的薄片观察,提出断裂构造岩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六十年代中期,在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开展了区域性地震地质调查,对一些在历史上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动性断裂进行了研究。经观察发现不同断裂或同一断裂的不同地段,断裂带产物各式各样;而在同一露头上也常有不同特点的构造岩共生。从而提出了断裂带构造岩特征随断裂形成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1972年,笔者总  相似文献   

4.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我们通过金矿勘查及专题研究,对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对可观测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形成与演化、相互关系及控岩控矿作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认为,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前构造基础上经印支期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记录了江南过渡带北缘中生代构造转换的过程;区内断裂构造具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其中高坦断裂控制了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兰程畈断层带控制了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区内的矿体多受O/S界面逆冲推(滑)覆断裂、花山洋湖断层带和北东向断层带控制,并主要赋存于其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对区内高坦断裂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及本区和区域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北京十三陵地区4条推覆断裂的构造岩进行了研究。其显微构造的分析研究可对宏观认识起到验证和补充作用。 在宏观方面,通过用近年最新定义的磨砾岩砾径比和长轴倾侧角投影,判断了这4条推覆断裂的力学性质。 在微观方面,除对构造岩的镜下微观特征进行定性描述并据以研究断裂活动期次等问题外,还利用测量石英重结晶晶粒度的方法估算了断裂古应力的大小,这是对构造岩以及区域断裂进行定量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李伟  陈建平  褚志远  徐磊 《地质学报》2020,94(9):2728-2735
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床是中国著名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西峪金伯利岩管是山东蒙阴地区的典型代表。三维建模技术于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领域。本文选择山东蒙阴地区西峪金伯利岩管为研究对象,借助于三维建模技术构建金伯利岩管和断裂构造的三维实体模型,在岩管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开展断裂构造三维空间特征定量分析和三维模型叠合讨论,探讨西峪金伯利岩管与断裂构造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管呈现出连续的上大下小“放射状”空间形态特征,岩管赋存部位往往断裂构造密集;金伯利岩岩浆上涌的通道可能为F1、F2、F10等深大断裂,岩管分布于断裂交点旁侧,岩管形态与构造交点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六十年代中期,在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开展了区域性地震地质调查,对一些在历史上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动性断裂进行了研究。经观察发现不同断裂或同一断裂的不同地段,断裂带产物各式各样;而在同一露头上也常有不同特点的构造岩共生。从而提出了断裂带构造岩特征随断裂形成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1972年,笔者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作了初步讨论。1975年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讨论了断裂带的垂直变化。Казанский(1975)提出断裂带按深度分为五带;Sibson(1977)提出断裂带的双层模式;张文佑等和舍尔曼分别提出由浅到深从脆性变形转为塑性变形;本文笔者提出划分为七个构造岩组合;198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达戈城举行的糜棱岩讨论会上,归纳为三个深度带;钟大赉将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内不同方向、不同矿化程度的断裂构造岩、地层岩石以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构造岩与地层碳酸盐岩及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δEu亏损显著,δCe异常不明显的右倾型,显示出断裂构造岩、地层岩石、矿石三者间稀土元素特征存在着同源的性质;成矿环境主要是在相对还原的条件下进行;探讨了影响各类岩(矿)石的稀土含量及配分模式变化的因素,从而为今后隐伏矿体的找寻提供一定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9.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控矿及断裂构造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大型富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研究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划分断裂构造岩类型及构造体系的基础上,提出NE构造带(华夏系)是会泽铅放离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概括了构造控矿特征,以控矿断裂带中的构造岩、矿及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方向断裂的构造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按其特征和酝酿民分模式,将构造岩(矿石)划分为7种类型:Eu富集-开阔“W”型、Ce富集-Eu弱亏损-平缓型、平缓型、HREE-LREE较富集-开阔“V”字型、Eu强亏损-下斜型,Eu亏损-下斜型、Eu亏损-平缓型、其中NE向断裂带中的Ce富集-Eu弱亏损-平缓型与Eu富集-平缓型模式的构造岩是成矿预测的微观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述断裂杂岩特征的同时,还认为具有区域规模的断裂杂岩应作为一个构造地层单位在填图中整体填出,并对其中较大的构造岩块进行研究,以期对断裂作用的物质表现做出客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湘西雪峰山中段金矿区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雪峰山中段金矿区基本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着重指出,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该区主要的导矿构造,而NW向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矿体也均沿此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西珊城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构造岩、矿物和岩石的形变相变、构造地球化学、X光岩组及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论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力学性质转化及其控岩控矿作用。本文着重指出,在珊城多金属成矿区,沙坊源断裂与南瓜山-冷水坑断裂斜接构成的"入"字型构造,是该区主要的控矿构造;NNW向构造是该区重要的赋矿构造,目前探明的多金属矿体均沿此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沂沭断裂带内晚元古代至古生代益层变形的详细研究,发现这套盖层遭受了明显的顺层左旋走滑剪切变形。这期盖层变形是与沂沭断裂带基底中北北东走向左行韧性剪切带同期形成的。它们是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在不同层次上所造成的不同产物。这套益层的变形及其特征证明了郯庐断裂带大平移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14.
“波西米亚地块”是世界重要的铀资源产地之一,本文强调了该区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特征,分析了该区成矿的历史-动力学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该区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形成是因为具有富铀的前地槽残留稳定陆壳基底、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富铀的有利岩性建造和后期强烈的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华南地区存在相似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寻找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摘 要  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 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作者阐明了在该项 研究中应解决的3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 关于断裂形成时代的研究,目前存 在3种不同认识。其一,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就已存在,强调自早古生代以来断裂的多 期活动;其二,认为断裂从华力西—印支期就开始活动;其三,作者根据柴达木盆地中由于 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而引起的 “反犛型” 同沉积构造的雏型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因而 认为阿尔金断裂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查明断裂带内出露的不同时代 的地层岩块究竟属于原地岩块还是异地岩块?同时应对断裂本身进行变形年代学研究;(2) 断裂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这关系到断裂两侧原有构造带、地块和原型盆地的构造复位问题, 作者认为通过断裂旁侧牵引构造形成的过程来研究断裂运动学演化的特征是一重要途径;(3) 断裂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影响。这3个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北大陆构造 的格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找油勘探的战略部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与活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的断层泥和构造岩显微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对断裂带中的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显微构造研究表明,断裂带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粘滑活动显微构造,也发育有剪切滑动、定向排列等蠕滑活动变形现象。ESR测年结果显示,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形成于1.5Ma前,在0.4~1.0 Ma和0.08~0.12 Ma期间进行了二次再调整。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一致,说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德润  卢建忠 《物探与化探》2007,31(6):499-503,513
利用航磁资料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的基本特征,讨论了构造线通过海域细节特征,探讨了该断裂对渤海湾盆地的控制作用,以及新生代期间与油气田的关系,指出渤海湾地区是寻找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并可期待在郯-庐断裂主断裂一线及旁侧具备生油的范围内寻找新近系油气田.  相似文献   

18.
邵世才  汪东坡 《地质论评》1994,40(6):520-525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的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结合晚太古代至元古宙的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和成矿时代,作者认为该类金矿床是一种复杂的改造型矿床,燕山期的构造-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利用重磁场及其向上延拓计算资料,分析研究重磁场的空间变化特征。文中结合有关地质资料着重探讨了重磁场特征与断裂构造的关系,然后解释推断出上海及邻近地区的20条断裂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叠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