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冻土作为天然气水合物重要的形成条件,控制着陆域水合物的成藏。本文根据祁连山多年冻土参数经验公式,通过在ArcGIS中对由木里地区DEM空间分析,建立多年冻土参数计算模型,得到木里年均气温、年均地温和多年冻土厚度空间分布特征。木里地区年均气温-8~-5℃,年均地温-5~-2℃,冻土厚度80~180m;聚呼更矿区年均气温-7~-5℃,年均地温-4~-2℃,多年冻土厚度90~120m;大通山地区,年均气温低于-7℃,年均地温低于-4℃,冻土厚度大于130m。结合研究区烃源岩分布资料,认为木里盆地与大通山接壤的盆-山地貌过渡地带为天然气水合物最有可能成藏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突变检验法等分析博斯腾湖流域1980~2018年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等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和突变现象及其对开都河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年均气温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其变化速率为0.15℃(10a)-1,年降水量则以0.765mm(10a)-1的速率增加,而年蒸发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龙眼荔枝的主要气候生态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给出广西龙眼荔枝生产的气候区划,认为在广西,年均温21℃以上、最冷月均温12℃以上、极端最低温-2℃以上的地区为龙眼荔枝最适宜区;年均温20℃以上,最冷月均温11℃以上,极端最低温-3℃以上的地区为次适宜区;年均温19℃以上,最冷月均温10℃以上,极端最低温-4℃以上的地区为零星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交错的边缘地区.全省年均气温为12.8~15.5 ℃.7月最热,月均气温在23.9~27.7℃之间;1月最冷 ,月均气温在-2.5~2.5 ℃之间.无霜期在190~230天之间.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在550~1295 mm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果树、林木生长,但气候的异常变化又常常产生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大风等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均≥21℃。年均温17.4℃以上拔海400米内地区为再生稻可蓄留区,年均温17.7℃以上拔海350米内地区为适宜蓄留区,年均温18℃以上的拔海300米内地区为最适宜区,但不应影响杂交双季稻的稳步发展。主攻单产。  相似文献   

6.
利用威宁县气象站1951-201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威宁县市各界限温度初、终日年际变化趋势,持续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年代变化特征,两相邻界限温度间隔日数年代变化特征,各界限温度期间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界限温度初日呈推后趋势,终日呈提前趋势,持续日数呈减少趋势,相邻两两界限温度间升温幅度以5~8℃上升最快,8~10℃次快,以10~15℃升温最慢,0~5℃次慢.活动积温和有效年均呈缓慢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四川138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地区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0年四川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呈非对称性升温,年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31℃/10a和0.185℃/10a,后者增温幅度约为前者的1.4倍。年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在空间分布上多数地区也呈非对称现象,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在西部高原地区升温较快,但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这导致气温日较差在高原西部地区下降幅度较大。年均最高气温在1980年代最低,2000年代达到最高;年均最低气温在1960年代最低,2000年代最高;年均气温日较差在1960年代最大,1980年代最小。年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在1996年和1993年发生转变,年均气温日较差分别在1973年和2005年发生了转变,年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的不同及转变年的不一致导致气温日较差在转变年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漠河站点1961~2004年逐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得到的年均温、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持续暖口和冷夜频数,分析了它们的线性趋势、增量、显著性和平稳性.其中年均温升高了约1.61℃,年持续暖口频数增加了约4次,冬季持续暖日频数和夏季持续冷夜频数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对年均温和年持续频数的线性回归关系,以及年均温和季持续频数的线性回归关系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在线性回归关系显著的情况下,分别就各频数序列埘年均温的影响逐一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揭示了年均温与符频数序列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按年,变化的角度米分析,年均温的升高是由年持续暖日频数的增加和年持续冷夜频数的减少共同显著影响的;从按季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年均温的升高主要由春、夏季持续暖日频数的增加和春、秋季持续冷夜频数的减少共同显著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秦岭巴山地区处于亚热带北界边缘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2.0—15.6℃,1月平均温度0.8—3.4℃,年极端最低温度-8~-16℃,7月平均温度24—26℃,年极端最高温度38—42℃,年平均降水量700—12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年雨量40%—50%,且多暴雨天气,年均出现1—4天暴雨,也有伏旱天气出现,平均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径流变化情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据实测资料和利用古树年轮等资料重建兰州站数百年径流量系列,采用周期叠加外延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近期黄河中游降水特点,预测了河源区未来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情势.结果表明,20世纪70-90年代,黄河中游地区年均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而近8 a(2000-2007年)则略高于多年均值.黄河源区唐乃亥以上区域,21世纪2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日最高气温将在基准期基础上分别升高1.34~1.41 ℃、2.42~2.60 ℃和3.44~3.90 ℃,日最低气温则分别升高0.87~1.49 ℃、1.49~2.68 ℃和2.27~3.76 ℃;未来3个时期的降水量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是增幅不显著,分别比基准期增加3.47%、6.42%和8.67%.无论对于哪种情景,黄河源区在未来若干年内将可能出现持续增温趋势,而降水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很可能导致未来水资源的紧张趋势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3年-2015年观象台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论如下,北京市观象台降水年均pH值的变化范围为4.34~5.87,北京市观象台酸雨变化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5年年均pH值较高,2006年是转折点,年均pH值比2005年下降0.42, 2007~2010年的年均pH值均低于4.5,在此期间北京地区已成为重酸雨污染区,2011~2015年pH值呈现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于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温度及湿度均较高,加快了酸雨前体物的转换速率,而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大气中沙尘和颗粒较多,对酸性降水有缓冲作用,所以酸雨发生频率在夏季、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冬季。降水的年均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8.8~99.5μs/cm,年际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电导率与降水量存在相关性,总降水量较小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高;总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年均电导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建德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亚热带中部,山区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本文试以1957~1991年35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某些事实,对建德近35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作一初步探讨。一、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建德气温常年平均值为16.8℃。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曲线(见附图)来看,历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主要可分为以下二个阶段: 1.1959~1968年偏暖阶段此阶段除1962、1965年年平均气温16.7℃略低于常年平均值外,其余各年均高于常年平均值(见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0~2019年若尔盖生态区内及周边共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的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观测资料,以及2018~2019年葵花-8卫星AOD数据、MODIS卫星NDVI数据,对若尔盖生态区旅游气候资源和空气清新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生态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128.2h;气温偏低,年均气温为5.5℃,各站月均气温为?9.3℃~22.6℃;平均年降雨量为685.6mm,干雨季分明,4~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80%;年均相对湿度为65.7%,年均适宜湿度日数为287d;年均风速为1.9m/s,年均适宜风速日数为358d;若尔盖生态区空气清新指数RSAI全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7月RASI值最高达到24.16,平均空气清新度全年皆在“较清新”及以上级别。该地区4~10月旅游气候资源相对最优,空气清新度达“非常清新”级,温度、湿度、风速适宜且日照充沛。夏季体感凉爽舒适、空气清新度高、最适宜开展避暑旅游活动。春秋偏凉,但大部分人仍可进行户外旅行,适逢开花季和红叶季前后,有利于挖掘物候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模拟分析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0年发布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设计的B2情景下华南区域2071~2100年的温度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结果显示:2071~2100年均地面温度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上升约2~4 ℃;华南区域未来夏季降水量在22°N以北区域较气候基准时段增加,而以南区域减少;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华南区域较气候基准时段减少.2071~2100年华南区域的温度气候趋势系数为正值,年均降水气候趋势系数为负值.2071~2100年的高温事件和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均比气候基准时段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西省61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资料,采用百分位值定义法、Mann原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省近50 a极端温度事件年均发生频率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西省极端高温事件年均发生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为6.1 d/10 a,与此同时,极端低温事件年均发生频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年均发生频率均发生了突变现象,变化趋势均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加显著;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年均发生频率均呈显著波动变化,在整个研究期间极端高温存在5~6a、4~8a显著周期,极端低温存在4~5a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达州及周边15个气象站资料和国内香椿主要产区气象资料、GIS资料,基于香椿生物学特性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了达州香椿气候生态适宜性,并选取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集优法开展香椿栽培生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达州气候生态条件总体适宜香椿生长,影响其栽培的主要因子是年均气温和地形条件;冬末春初的气温水平和积温及其变化是影响香椿上市时间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头茬椿芽采收要求≥10.0℃有效积温约60~70℃·d。香椿栽培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达州中南部,面积占比约58.7 %,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m、年均气温≥16.0℃的中亚热带浅丘平坝区,其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800m、年均气温14.0~16.0℃的北亚热带向山地暖温带过渡的低山深丘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高度800~1200m、年均气温12.0~14.0℃的山地暖温带半山区,面积占比约26.2 %;北部海拔高度≥1200m的中高山区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约15.1 %。达州南部浅丘平坝区为香椿重点发展区,中南部低山深丘区为香椿适度规模发展区,北部低中山区为香椿自然生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CMIP5模式结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胡芩  姜大膀  范广洲 《大气科学》2015,39(2):260-270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对青藏高原气候模拟较优的气候模式, 在RCP4.5中等偏低辐射强迫情景下对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在2006~2100年的线性趋势平均为0.26℃/10a, 增暖幅度与海拔高度大体成正比;相比于1986~2005年参考时段, 2090年代平均升温2.7℃, 21世纪末期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在早、中和末期, 年均增温分别为0.8~1.3℃、1.6~2.5℃和2.1~3.1℃;各季节也均为变暖趋势, 其中冬季增温最大。对于年均降水来说, 未来百年将小幅增加, 集合平均趋势为1.15%/10a, 2090年代较参考时段增加10.4%;在早、中和末期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至15.2%、-0.9%至17.8%和1.4%至21.3%;季节降水也呈增加趋势, 夏季增幅明显高于其余三个季节且在21世纪末期较大, 青藏高原未来年均降水增加主要来自于夏季。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预估结果在气候模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范围较大, 地表气温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而降水的则偏低。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变化的趋势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做好本地预报服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林口县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林口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4—4.8℃之间,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增长趋势系数为0.34℃/10a。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秋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年降水量在316.6—685.0 mm之间变化,年总趋势变化率为4.16 mm/10a,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其中季节降水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的变化强度。  相似文献   

19.
达坂城位于天山中部的山沟之中,海拔1103.5米,居住着回、维、哈、汉等四个民族,全区近20000人口,50000多亩耕地,牲畜70000多头(只),是一个半农半牧区. 我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3025.4小时,年均气温6.2℃,≥5℃积温3224.3℃,≥10℃积温2732.5℃.降水量稀少,大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63.6  相似文献   

20.
韦昭义 《贵州气象》1995,19(6):35-36
1前言五倍子的生产,必须具备五倍子蚜虫、倍树(盐肤木)、提灯苔藓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五倍子能够在自然界中生存、发展,主要靠有适宜它发展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最适宜五倍子生长、发展的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6.0℃左右,年降雨量1100mm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年相对湿度80%左右,极端最低温度高于-10℃。三都县位于省之东南部,年均温为18.0℃,年降雨量1384mm,无霜期325天,年相对湿度80%,极端最低温度-5.3℃,其气候条件适宜五倍子的生产与发展。我局从1993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倍蚜虫的引种挂袋试验、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