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各种天气现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在实际观测中,有些天气现象出现的特征并不典型,某些天气现象的形态很相似,其形成条件也很类同。如果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仔细观察,严格地按照各种天所现象形成条件去分析,就不会出现误记,从而使观测资料具有分析预报天气的作用。近年来地面气象资料审核工作中,时常会发现天气现象记录中存在一些疑误,下面就常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2轻雾与困的判别有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往往容易把轻雾与摩搞混,交替记载。那么怎样区别这两种现象呢?经查阅历史气象资料发现,轻雾与增的生消同季节、天气条…  相似文献   

2.
各种天气现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在实际观测中.有些天气现象出现的特征并不典型.某些天气现象的形态很相似.其形成条件也很类同。如果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仔细观察,严格地按照各种天所现象形成条件去分析,就不会出现误记,从而使观测资料具有分析预报天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振水 《山西气象》2002,(1):40-40,46
在实际观测中,有时某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也有共同点,容易混淆。霰和米雪就是2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虽然《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根据其外形和结构做出了定义,但是,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并不象《规范》中规定的那么标准、典型,而是同时具备2种现象的某些特征,或者介于2种现象的标准之间,这就给观测识别和记录带来一些困难。如2000年初冬我们观测到这样的天气现象:层积云产生固态颗粒降水,直径在1mm~3mm之间,下降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雷暴的观测和记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按规定认真观测、正确记录好这一天气现象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规范》中对雷暴观测、记录的要求:“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住cb云的形成和发展,以此来判别其雷暴的系统,正确记录闻雷的时间和方向。大家知道cb云是雷暴形成的必要条件,观测时,密切注意cb云的形成和发展,就可准确地观测,记录雷暴的起止时间和方向。在判别雷暴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济南地面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对飑过境时压、温、湿、风等气象要素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地面气象要素分钟数据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出飑的变化特征,将其作为判别飑的依据,为观测员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把握、记录该天气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虽然现在全区都已经用自动站进行观测,解决了人工观测易出现的读数不准确、编码不正确等一些错误。但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还需人工观测。为了能准确判别云状,就一些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云的识别。云是地面观测中的重要项目,不同的云天所代表的天气意义不同,但它的演变非常  相似文献   

8.
吹雪与雪暴的区别及雪暴标准的讨论阎海涛(泰安市气象局,271000)1前言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天气现象吹雪和雪暴的定义、特征已描述的比较清楚了,但在平时的业务学习和基础知识考核中,常有一生同志将两者的判别标准理解错,若是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也将两...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省一般航危报站使用的 DM CX-B 测报程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能见度与天气现象强度配合编报的逻辑判别及提醒显示功能不够完善,稍不注意极易出错(今年我站出现了天气现象与能见度配合不当的5条发报错情)。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个判别子  相似文献   

10.
各种天气现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在实际观测中,有时某种现象的特征并不典型,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去观察分析,就容易混淆,出现误记,造成资料失真。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特别对一些刚  相似文献   

11.
目前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已在国内台站大量列装,观测记录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了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的数据结构、内容及其在业务中的应用。发现: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记录的降水天气现象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但记录的降水开始时间比实际滞后,结束时间比实际提前,一些微弱降水没有记录;利用观测的雨滴谱数据可以揭示降水过程的细微结构和演变特征,加深对降水过程的认识,为处理地面观测中出现的降水量与天气现象矛盾等问题提供观测依据;本次降水过程中雨滴数和雨滴尺度谱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较多的是直径0.3mm左右的小雨滴,但对降水强度影响比较大的是直径大于1mm的雨滴,且伴随着大于1mm雨滴增加,雨滴尺度谱加宽,地面降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综合几年来各种天气现象对桃仙机场能见度的影响 ,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以及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因子 ,以期对实际观测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实现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针对地面观测规范中34种天气现象,设计了基于图像、光学散射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多种技术的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它由天气现象传感器和数字处理器两部分组成,天气现象传感器完成天气现象的图像和光学特性采集,数字处理器将模拟图像数字化,对数字图像和光学特性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结合自动站的资料进行天气现象自动化识别。图像采集和识别技术在凝结天气现象自动识别试验中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空气污染也随之加重,空气质量也逐步走进人们的关注视线。霾作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天气现象,日益成为各类期刊、杂志、学术性交流和科学文献所关注的焦点。实际观测中,由于霾的判别还只能根据其定义配合相对湿度来识别,非常容易与轻雾相  相似文献   

15.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能、天的观测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为能使广大台站准确地记录,许多有关气象观测技术解答中有这样的规定,当能见度<4.0千米时必定要记录天气现象,4.0—<10.0千米时可有天气现象也可以没有天气现象,≥10.0千米时无天气现象。对这一解说,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观测员是不理解的,并且不少人还提出<10.0千米时必须记录天气现象,甚至有的同志在有关技术刊物上也提出<10.0千米时须有天气现象的观点。如何评论这一问题呢?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理论的问题,对其讨论,有利于提高能、天观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综合几年来各种天气现象对桃仙机场能见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以及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因子,以期对实际观测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露霜观测的综合判别技术,2014年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试验基地建立了近地面温湿度观测系统,利用近地面温湿度、自动气象站以及露霜的人工记录和图像自动记录数据,研究露霜综合判别技术。初步确定草温与近地面露点温度之差为露霜形成的主要判别因子。当草温与近地面露点温度差小于某一阈值时发生结露结霜天气现象,且这个阈值与日最低气温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利用综合指标判别露霜得出结果与实测结果对应较好,一致率达到84.5%。近地面温湿度观测对露霜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秀平 《贵州气象》2009,(Z1):134-135
用通俗易记的诗歌形式归纳出云和天气现象的识别和记忆方式,在实际观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重要天气是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可能产生影响或造成危害的天气现象。正确观测、编发重要天气现象,对进一步加强大风、龙卷、冰雹、沙尘天气、积雪、雨凇、雷暴、雾等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掌握台站重要天气出现情况,开展短时天气、特别是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服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员对一些常见重要天气现象的观测方法、编报规定学习理解不够深入,从而造成观测数据错误、多发报、少发报等错情。  相似文献   

20.
田茂 《四川气象》2006,26(1):27-2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云与云之间及尘一类天气现象之间相似主点的比较都有详细说明,观测判别这类现象时有据可依,而对沙尘下云的判断则无详细说明,当遇到沙尘天气,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均较差的情况下,云特别是卷层云的判别就比较困难。一、有霾时卷层云的判别霾散射太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