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核桃坪铅锌矿区容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沙河厂组下段和保山组上段可能是Cu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和沙河厂组可能是Zn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可能是Pb矿化的矿源层。此外,上寒武统整体上以强烈富集(K≥5)Bi、B,富集(K≥1.2)Sb、As、W、Sn为特征;Bi、Sb、As、B等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矿化剂元素在容矿地层中的普遍富集可能为在后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捕获成矿元素、导致成矿物质巨量堆积,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奠定了基础。基性岩脉以强烈富集(K≥5)Au、Ag、Cu、Pb、Zn、W、As、Sb、Bi、F为特征,富集元素的种类和矿石具有一致性。综合各类控矿因素,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等认为,矿床是在晚寒武世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矿源层和矿化剂的基础上,再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的层控型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矿体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利用ICP-MS对矿床矿石、矿化岩石及围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矿石中以富集As、Cd、Sb、Bi、Ge、Mo、Sn、Cs、Tl等微量元素,亏损V、Cr、Co、Cu、Rb、Sr、Nb、Ba、Ta等元素。分散元素Ga、Ge、Cd富集与Zn、As呈正相关,说明流体本身富含该类元素。Ga/In值及矿石产出状态指矿床是中低温热液成因。矿石、矿化白云岩及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均以Eu负异常为特征,不同矿石类型之间富集元素类型及富集程度差别较大,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含矿地层本身和下伏的灯影组地层及深部基底。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金山金矿床深部扩建工程的0、-80、-10 m三个中段Au等元素原生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矿床原生晕组合复杂,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吻合性好,As与Au关系密切,是金矿化的最佳指示元素; As、Hg、Sb前缘晕指示元素与Bi、Mo等尾晕指示元素相互叠加,且平均异常强度较高,预测矿体应向深部延伸出现第二个富集带,具有很大的工业远景;到-10m中段Au矿化减弱,Cu矿化增强,燕山早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明显,在深部可能出现Cu、Au叠加矿床.  相似文献   

4.
滇东Pt-Pd-Cu含矿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东Pt-Pd-Cu含矿建造包括黑色页岩建造和玄武岩建造,黑色页岩建造由不同层位的黑色岩系组成.作者重点对元古宙昆阳群、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和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昆阳群黑色岩系以As、B(K≥5)显著富集,Sb、Pd、Mo、Ag、U、Pt、V、Zn、W、Cu(K≥1.2)富集为特征;滇东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以Mo、Ag、U、As、V、B、Pd、Sb(K≥5)显著富集,Pt、Pb、Zn、W、Cu、Ni(K≥1.2)富集为特征;峨眉山玄武岩则以Pt、Pd(K≥5)显著富集,Au、Ag、Cu、Zn、Sb、B、U、V(K≥1.2)富集为特征.总之,分布于研究区不同层位的黑色岩系和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建造构成了该区贵金属(Pt、Pd、Ag、Au等)和有色金属(Cu、Mo、V等)元素成矿的初始矿源层,上述区域成矿要素最佳匹配地段是可能产出非传统贵金属(pt、Pd、Ag、Au等)和有色金属(Cu、Mo、V等)矿床的潜在地段.  相似文献   

5.
对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得出;矿床次生晕中Au,As关系密切,As是最佳指示元素,矿床原生晕特征在不同的成矿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热液成矿作用的早期石项-毒砂-黄铁矿阶段以富集Au,Ag,As,Sb,Bi,W,Mo组合为特征,与岩浆演化关系密切,地表与之对应的氧化矿为“红矿”,成矿作用的晚期则富集Au,Ag,As,Sb,Bi,B组合为特征,与其有关的热液流体为地下水热液,地表与之对应的氧化矿为“灰矿”,总体上分析As,Bi,B,Ag为哲波山金矿床的特征指示元素,对“红矿”可增加Co,Pb作为辅助指示元素;最后给出了哲波山式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扎西康矿床是北喜马拉雅Sb-Au成矿带上一个较为特殊的大型-超大型锑硫盐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矿床容矿围岩以黑色含炭钙质板岩为主体,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常见硫化物之外,还大量发育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黝铜矿、车轮矿等硫盐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锰矿、菱铁矿、石英和方解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元素地球化学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和矿化岩石除富集Sb、Pb、Zn、Ag等主成矿元素外,还富含MnO、Cu、As、Cd、Au等矿化元素;容矿地层中Sb、As、Ag、Pb、Zn、Mn等成矿元素也较为富集,具备提供成矿物质的能力;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容矿地层接近,指示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地层中的Sb、As、Ag和S等组分,日当组为硫的主要提供者;铅同位素具变质结晶岩系特征,指示变质结晶岩系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主要典型矿床在矿质来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矿带中部和北部的Sb和Sb-Au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包括中生代中基性岩和新生代闪长岩),而在成矿带南部的Sb(-Au)-Pb-Zn矿床中,除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提供Sb、As、S之外,变质结晶岩系(拉轨岗日岩群)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也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  相似文献   

7.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为一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主要受近SN向的层间断裂(F1)及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岩石(性)控矿也十分明显,成矿作用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对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该矿床主要矿化作用是深部高温成矿流体贯入并与围岩发生矽卡岩化蚀变,随后发生矿化作用。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构造改造成矿机制:——四川羊石坑汞矿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勇 《地质与勘探》1996,32(2):4-11
羊石坑汞矿床是位于四川省秀山县境内的大型汞矿床,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中,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并以细脉浸染型为特征而区别于我国其他大型汞矿床。概括了该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物质来源和构造控矿特征,通过对不同构造部位矿物、元素及同位素等的分布、分配特征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地层,矿源层的形成与同生断裂活动和深部物质加入有关,构造-热液活动对矿源层的改造导致了矿床形成,  相似文献   

9.
矿化剂元素硫(S)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化剂元素硫(S)是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矿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其对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作用不言而喻。在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关S的研究多集中在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方面,而关于地质体中S初始富集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活动特性对成矿的控制却少有涉及。本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在40多个矿床上对矿化剂元素S与成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热液成因矿床均产出在富S地质体中,地质体中S的富集与赋矿围岩同期形成,而且伴生有成矿元素的富集,构成初始矿源,奠定成矿物质基础。热液活动期间,初始矿源中矿化剂元素S及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控制成矿的直接因素。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研究结果证实,试验区灰岩中S的富集与灰岩同期形成,同时伴生有Pb、Zn、Ag、Cu等富集,构成矿源层。后期热液作用主导矿源层中S与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成矿的必要条件,矿源层的沉积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此项研究成果对矿床形成机制研究和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均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华砷铊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张忠  张兴茂 《地球化学》1998,27(3):269-275
南华砷铊矿床位于云南省南华县城东南,北距县城55km。矿床产于上侏罗统江边组雄黄厂段(J3^1c),以砷和铊元素组合为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温热液改造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稀土元素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对矿床成矿作用进行讨论。卤素,尤其氯是铊富集成矿的矿化剂,铊价态变化在富集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成矿流体是具有Ce和Eu负异常的酸性溶液,基本保留了矿源层的稀土分布模式。在成矿过程中亲石元素和亲硫元素均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钱丽红 《吉林地质》2011,30(3):47-49
大黑山条垒是吉林省重要的贵金属及多金属成矿带,八台岭金银矿床产于条垒的北东段,矿床类型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本文在总结矿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和成因模型,并提出了有效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Utilizing basic balance laws of saturated granular media,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a of dilatation and densification of dry sand,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of saturated sand during shear loading, is developed. An expression for the free-energy function of loose sands is postulated, and the problem of static shearing of a sand sample is analyzed.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 for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for dry pluviated and moist vibrated samples of fine Ottawa sand and solid-glass beads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构建起具有通用性的黄河下游一维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该模型建立了新的泥沙连续性方程与河床变形方程,克服了以往数学模型计算中取饱和恢复系数小于1等缺陷,引入了符合黄河下游河道水沙特点的水流挟沙力和河床糙率计算等公式,给出了悬移质含沙量以及悬移质泥沙平均粒径沿横向分布的计算方法,以及阐明了河槽在冲淤过程中河宽变化规律的模拟技术.运用Preissmann四点差分格式离散水流方程,并与泥沙连续性方程进行非耦合求解.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Ⅱ模型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阿克苏河平原绿洲为研究对象,在所建立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模型的实证研究,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阿克苏河流域平原区1980-1995年逐月水量平衡研究中,模拟结果比较符合研究区水盐监测的结果,模型效率系数超过90%,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6%,证明模型在干旱区具备很好的模拟精度,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绿洲有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何冠  姚仰平 《岩土力学》2022,43(Z2):11-22
Hashiguchi下加载面本构模型是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之一。因此,选取该模型进行理论和构建方法分析,并与UH模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Hashiguchi下加载面模型通过定义单一的数学公式来拟合超固结土内变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了超固结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公式;而统一硬化(unified hardening,简称UH)模型掌握了超固结土体的强度特性,因而能够更准确、合理地描述超固结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相较于Hashiguchi下加载面本构模型,UH模型在理论上更为先进。同时,两个模型的试验预测与试验数据的对比也验证了UH模型在数值计算上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河南小秦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建之 《矿产与地质》2009,23(4):302-307
小秦岭金矿为产于绿岩中的脉状金矿床,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文章根据危机矿山项目在小秦岭地区的深部探矿资料,结合浅部勘探资料,通过研究认为:剪切带的规模与分布密度与金矿的成矿关系密切;剪切带的产状变化控制矿体的富集部位。剪切带演化的不同期次与不同成矿阶段相对应。总结控矿模式为“一街五巷三层楼”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辉  徐九华  成曦晖 《地质通报》2015,34(6):1011-1025
美国阿拉斯加红狗(Red Dog)铅锌矿床为典型的喷流沉积型(SEDEX)或页岩容矿矿床,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锌储量。矿床赋存于石炭纪库纳组中。该地层由黑色富有机质的硅质泥岩和页岩组成,局部有大量的碳酸盐浊积岩。根据闪锌矿结构和成分变化,矿化可分为4个阶段:早期褐色闪锌矿阶段、黄褐色闪锌矿阶段、红褐色闪锌矿阶段和晚期棕褐色闪锌矿阶段,其中第2和第3阶段为主矿化阶段。成矿年代学及古地磁研究表明,矿化作用与库纳组沉积作用同时发生,且存在中生代热液叠加。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沉积-热液成矿过程:未固结泥中重晶石和硫化物沉积、重晶石的热液重结晶和硫化物沉淀、重晶石和硫化物脉的形成并交代早期重晶石,以及晚期角砾岩-细粒石英和晚期棕褐色闪锌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Ⅱ模型验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所构建的非恒定输沙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铁谢至孙口河段内的1977年高含沙洪水、1982年大水少沙型洪水以及1996年典型洪水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表明该模型不仅能模拟黄河下游河道一般洪水和高含沙洪水的水沙传播、水位变化及河床变形等,而且对模拟现行严重萎缩河道内的洪水演进及河床冲淤特性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