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美国陆军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CRREL)、美国陆军研究局及阿拉斯加州联合主持的“第三届国际土冻结讨论会(ISGF)”于1982年6月21—24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西黎巴嫩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西德、英国、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约60篇论文。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袁忠淮所长和笔者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48-648
2006年9月6~11日在英国诺丁汉召开了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 2006)。本次大会共有400余位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IAEG中国国家小组2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833篇,其中论文集中收录论文450余篇,中国大陆内地论文有65篇,海外中国作者有9篇,位居全部论文总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国际土冻结会议将于1982年6月22—24日在美国陆军部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举行,会议将由美国陆军部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北卡罗米纳州陆军研究所及阿拉斯加州三个单位举办。筹备委员会已发出第一次征文通知,欢迎世界各国从事土冻结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专家和研究者携带论文与会,并要求于1981年10月1日前提交200字的英文摘要,1982年2月1日前提交全文(英文)。被选取的所有论文将以论文集形式出版。  相似文献   

4.
中国物理学会委托南京大学主办的全国穆斯鲍尔谱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6月16—2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3个单位的13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87篇。  相似文献   

5.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6.
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分两部分进行,1987年12月7日——10日在广州进行论文交流,11日——16日分二路地质考察路线进行野外观察,即:①广东阳春盆地线;②云南个旧线;③福州—苏州线。参加会议代表240位,其中香港及国外代表34位。会议收到论文277篇,在大会宣读10篇,分会宣读130篇,张贴论文交流73篇。按论文内容大体可划分为10个部份,即:①花岗岩的成岩作用;②花岗岩产出的构造环境;③花岗岩的成矿作用;④碱性和A型花岗岩;⑤酸性火山岩的成岩成矿作用;⑥地区性花岗岩研究;⑦花岗岩的REE成矿和地球化学;⑧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六届学术年会于1998年9月13—16日,在湖南张家界市召开。13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正式出版了论文集《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包括论文88篇。  相似文献   

8.
1997年4月15~17日在瑞典吕勒奥工学院召开了“国际地层冻结和冻结作用研讨会”。会议共发表论文82篇,涉及7个专题:ISSMFE工作组报告、正冻正融土岩中的热质迁移、冻结敏感性和冻胀、已冻已融和正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环境土冻结、工程设计和工程实例。文章主要论述土体冻结和冻胀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1987年10月7日—12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在北京举行。63位学部委员、40多位中青年科学家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代表、科学院机关部分职能部门的代表共200人参加了会议,国务委员康世恩、  相似文献   

10.
七月十九日至三十日在英国埃克塞特市的埃克塞特大学召开了国际水文科学大会。我国由水电部、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台湾省台湾大学的一位代表在内,我国共有七人参加。 协会按专业划分为地表水、地下水、高山冰雪、水质、水资源系统、陆地侵蚀等六个专业委员会。这次大会基本上按照上述专业,组成六个论文讨论会。每个论文会的中心议题分别是:水文测验的进展;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地下水资源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变化的长期予测方法的改进;大陆侵蚀和泥沙予测的近期发展;高山地区冰雪水文;废物处理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体冻结和冻胀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学祖  何平 《冰川冻土》1997,19(3):280-283
1997年4月15 ̄17日在瑞典吕勒奥工学院召开了“国际地层冻结和冻结作用研讨会”,会议共发表论文82篇,涉及7个专题:ISSMFE工作组报告,正冻正融土岩中的热质迁移,冻结敏感性和冻胀,已冻已融和正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环境土冻结、工程设计和工程实例,文章主要论述土体冻结和冻胀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在山东泰安召开,有117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 这次会议在岩溶勘测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特别对勘测掩埋在地下的岩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针对津浦线K423—K425地面路基岩溶坍陷问题进  相似文献   

13.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14.
粘土冻结壁的变形特性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仁和 《冰川冻土》1996,18(1):47-52
基于冻结壁变形模拟试验数据,本文对粘土冻结壁的变形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得出了冻结壁井帮最大位移计算公式。文中还以冻结壁充许位移位为基础,给出了深部粘土冻结壁承载力与安全掘进段高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国际冻土会议于1983年7月18日至22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召开。来自25个国家共700余名代表,提供了约350篇论文。其中,关于道路工程方面的论文并不多,初步统计只有11篇,着重在材料的冻结敏感性能;采用不同外掺剂稳定土壤,增加土的强度和水稳性;寻求保护冻土的措施以及防止冻土退化等方面的研究。会后,安排了考察。笔者根据会议提供的论文和在阿拉斯加极地冻土区的考察拟成此文。  相似文献   

16.
季国容 《地质论评》1987,33(2):200-201
为了交流近年来,特别是“六五”期间我国区域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新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与安徽省地质学会,于1986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在安徽铜陵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8人,提交论文57篇,分别在大会和小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另有6位代表虽未提交论文,但也为大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于1981年9月14—17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召开(第一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又称“地球科学新近技术进展”会议,于1980年6月23—25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真纳大学召开)。 应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邀请,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张祥松、陈建明,北京地球物理所林邦佐,兰州大学李吉均、徐叔鹰和董智斌等6人组成的中国喀喇昆仑学术小组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6篇学术论文。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1980年6—9月间国际喀喇昆仑考察队在巴基斯坦北部进行大规模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成果,来自英国、中国、巴基斯坦、瑞士和美国的61位科学家总结应用现代先进技术解决地球科学有关基本问题的情况。会上共宣读了32篇论文(英国28篇,中国1篇、巴基斯坦3篇)。论文包括地质学、地震学(板块构造)、地貌学、冰川学、测量及自然灾害等6个专题。这次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面地反映了1980年为期3个多月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团结、合作、奋进,开拓黄金科研新局面──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95黄金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95青年科技工作者黄金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4月1~3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院地学口5个研究所的3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论文摘要58篇。这些论...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国际钻井会议于4月7日至10日在英国斯通利(Stoneleich)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9个国家的93名代表,宣读和交流了论文20余篇,内容包括钻井工艺、钻井设备、自动控制及钻探管理等最新发展,有色总公司派中南工大赖海辉教授、矿产地质研究院邱振元  相似文献   

20.
2 0 0 0年国际地层冻结和土冻结作用会议于 2 0 0 0年 9月在比利时召开。会议共设 6个专题 :热质迁移、冻结敏感性和冻胀、力学性质、环境土冻结、工程设计和工程实例。围绕这 6个专题 ,介绍了国际冻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 ,既反映了国际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的水平 ,也代表了 2 1世纪冻土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