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遥感指出的罗布泊地区钾盐矿得到证实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李廷祺等人曾于1988年,1990年,1991年二次撰文指出,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卫星图像上有类似青海钾盐湖的影像(棕黑色—棕褐色蘑菇状影像),并指出该区有形成大钾盐矿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因此有望找到...  相似文献   

2.
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盐矿床远景规模的遥感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罗布泊地区的陆地卫星常规假彩色合成图像上有明显的四种不同影像区:白色背景影像区、暗黄红色蘑菇状影像区、耳朵状影像区和弯曲状条带影像区。笔者经分析研究认为,暗黄红色蘑菇状影像是古湖泊干涸区,为钾矿产地,钾盐品位高、埋藏浅,推测储量在1亿吨以上。  相似文献   

3.
热红外图像钾盐异常信息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相的热红外遥感图像,对罗布泊盐湖区内几种主要地物和钾盐异常区的热信息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取,探讨了盐湖区内热场变化及其意义,解释了热红外影像表征钾盐异常信息的机理,进而提出了钾盐异常信息的成因模式,认为热红外遥感技术是寻找现代盐湖钾盐异常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从多尺度重新对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进行遥感解译,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位置及活动性进行判定。首先,采用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的Sentinel-1雷达图像和光谱信息丰富的Landsat 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提取并分析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信息;其次,将DEM数据与ETM+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获取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方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活动断层的构造地貌分析;最后,综合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各自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等处理来降低活动断层遥感解译的多解性与可疑性,明晰了西藏山南研究区的活动断层遥感影像特征。根据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在研究区共解译出主要活动断裂带4条,分别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札达—拉孜—邛多江断裂带、桑日—错那断裂带和达吉岭—昂仁—仁布断裂带。研究区的活动断层解译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活动断层解译的准确率与可信度,并为研究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矿床遥感影像模式及证据权重法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熊耳山地区为我国金矿的重要成矿区,为加速金矿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探工作,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金矿找矿靶区优选。首先利用多种方法进行TM数字图像处理,以获取理想的遥感图像,然后进行遥感影像信息解译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典型金矿床解剖研究,确立主要控矿因素(如构造、含矿地层、岩体、蚀变等).根据金矿分布规律和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综合影像特征,建立了不同金矿床类型遥感影像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斑岩型铜矿资源潜力评价中,斑岩体是圈定铜矿最小找矿预测区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遥感图像上的许多环形影像与岩浆活动(包括斑岩体)有关。为了快速进行斑岩型铜矿成矿预测,利用遥感技术在西藏玉龙—马拉松多斑岩型铜矿周边地区开展了找矿预测。首先建立了环形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然后开展了环形构造的解译工作,研究了该区环形构造的展布特征;最后总结了由环形构造推断斑岩体的标志。结果表明,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为该区斑岩型铜矿最小找矿预测区的圈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资源三号影像、ETM+影像为数据源,在分析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基础上,研究断裂构造解译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运用灰度拉伸、图像融合、定向滤波等方法进行增强处理,依据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源三号影像与多光谱分辨率的ETM+影像相结合的遥感技术在断裂构造解译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罗布泊、华北平原、吕梁山、巴丹吉林沙漠、新疆柯坪地区等地区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图像与陆地卫星多波段扫描图像的对比研究,总结了两种图像上风蚀地貌、平原区河流、村镇、黄土高原山地水系以及沙漠、基岩的影像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种图像成像机理,指出了两者解译效果的差异,对不同研究对象选择最佳信息源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沙特阿拉伯吉达东北部地区位于非洲—阿拉伯成矿区,矿产丰富,地质构造情况复杂,岩浆热液活动明显,多金属成矿作用极为发育,成矿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寻找该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部位,圈定找矿远景区,利用Landsat8影像对该区进行线性-环形构造解译,运用"主成分分析-最优密度分割"方法提取铁化等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综合分析区内7个铁化蚀变区遥感影像的地质特征并筛选有利于成矿的线性-环形构造,基于上述特征对沙特吉达东北部地区成矿有利部位进行预测,圈定出3个找矿远景区;最后通过高分二号(GF-2)和Google Earth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岩浆侵入的环形构造区及断裂交汇处是该区成矿的有利场所。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进一步找矿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光谱假彩色合成遥感影像已经广泛应用于线性构造解译,受构造应力场制约,区域构造均具有显著的定向性,当卫星影像拍摄时光照方向与区域线性构造方向不能匹配时,构造特征常常不能很好显示,从而影响解译效果。文章提出一种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特定方向光照模型增强多光谱影像的新方法,用垂直于解译目标的最佳光照模型替代原光照模型以增强区域构造线性特征,同一地区对不同方向的构造解译采用了不同方向的光照模型,有效提高了线性构造信息的可解译程度。以四川盆地西侧的龙门山以南地区为例,进行了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对该区地震研究和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中,全面、综合地总结了各种解译要素和常见的各种典型地物及其解译标志。该库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同时,结合该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成功地实现了对研究区的遥感地质解译。根据所建立的解译标志库系统地总结了研究区各种岩性的遥感影像特征;解译结果与1:200000地质资料相对比,共发现18处影像特征与其不一致的地方。经野外验证,根据解译标志库所建立的不同岩性的解译标志及解译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沿海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中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遥感影像解译角度出发,浅析遥感影像解译在沿海矿山生态修复调查中的作用,概略梳理沿海矿山生态修复遥感解译的基本方法,针对基于光学遥感图像配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对象区域形状特征的配准方法。本文采用分割方法提取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中具有结构性的小区域,按照小区域的属性与几何形状特征进行匹配,利用空间关系做控制约束,查询正确的同名小区域对,提取小区域的中心点作为匹配控制点对,解算仿射变换模型参数,有效解决影像间的自动配准问题。采用该方法对实际光学影像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与实用价值,为沿海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工作中确定矿山空间位置与设计方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GIS辅助下的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信息量大、细节多、纹理变化复杂等原因,其解译工作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难题。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的各种地物影像特征信息,对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乡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综合解译,建立了相应的军屯乡1:1000~1:5万的空间数据库。其成果将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土地动态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为其他平原地区提供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介绍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等旅游资源和地质构造背景的遥感影像特征及遥感解译,通过解译对武陵源旅游资源有了更全面了解,为该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遥感影像的类型、解译概念、解译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及其应用,并以建立图像解译标志的实例,生动的展示了遥感影像解译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在影像解译流程化、系统化工作层面,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遥感图像自动解译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秦其明 《测绘科学》2000,25(2):21-24
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从海量遥感数据中快速识别与获取不同专题信息的需要。目前图像自动解译主要依赖地物光谱特征 ,其解译精度不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 :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这些特征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背景数据库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实现背景数据与遥感信息覆合 ,采用专家系统完成遥感图像自动解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讨论了赣北地区推覆构造四种主要的TM影像鉴别标志。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数字镶嵌TM遥感影像的详细解译、分析,探讨了该区推覆构造的宏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苏门答腊岛DMC多光谱数据地质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灾后苏门答腊岛DMC32米多光谱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校正、主要地名标注、波段B2(R)、B1(G)、B3(B)组合和直方图正态增强处理制作了影像图,图像总体纹理信息较弱,但对海啸受灾区有突出作用。为了突出不同区域植被的色差和纹理信息,对影像图进行比值增强组合处理实验,比值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对空间纹理有增强效果。依据DMC增强图像显示的纹理影像特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图像中有较明显规律的线状和环状纹理信息进行提取和制图,作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构造活动及与之相关地质灾害的基础依据。通过对图像的纹理信息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线形纹理信息和一些环形和火山机构影像信息,这些影像特征可能与该地区的一些地质活动有关,如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火山机构等。结合已知的地质、遥感三维立体图像和早期的TM图像资料,根据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线性纹理分布特征和典型地质体与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部分线性影像和环状影像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解译,认为北西断裂为岛内的主干断裂,其次是与其相垂直配套的北东向断裂。初步分析了可能控制或诱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断裂分布特征,推断出三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易发区和两处火山活动可能区域。所推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具备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形成、流通、堆积等先决条件,如果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强降雨影响,极有可能诱发上述地质灾害。火山活动区均处于北东向断裂带与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根据地质构造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推断,区内地震及火山活动有可能受板块活动地震影响而再次激活,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以上遥感地质信息,在进一步经过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后,对岛内灾后重建及减灾、抗灾等活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图像上构造、火山机构有明显显示的特点以及研究区岩石裸露较好的条件,笔者在对多种类、多时相遥感图像进行综合地质解译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利用遥感技术在火山岩地区进行找矿的方法,并分析了成矿条件与遥感影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探讨了金、铜等有关矿种的找矿遥感影像标志,并进一步分析圈定了成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罗布泊作为中国西部乃至全球典型极端干旱区之一,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过程及其原因,反映了干旱区气候环境演变的规律.自从1972年被美国Landsat-1遥感影像发现以来,罗布白湖盆"大耳朵"特征成因一直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遥感影像宏观大尺度的特点对研究大空间范围地质现象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作为传统实地考察和踏勘等手段的有力补充.罗布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域广阔,野外工作困难,遥感技术应用尤为重要.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对干燥介质层的穿透作用,使其不仅可以用于地表形态的研究,而且能够对地下目标及其隐伏特征进行探测,为干旱区次地表特征的信息提取与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