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四平地区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四平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平地区年平均气温正以0.38℃/lOa的速度增加,且以冬季增暖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开始发生突变;四平地区年降水量呈稍有减少的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减少的速率为39.2mm/10a;影响四平地区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平均风速、日照和降水。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近40年季降水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58-1999年降水资料,对河南省四季和全年的合计降水量进行滑动t检验,分析近40年来降水突变情况,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显著升高,冬季降水变化呈多种形式,夏,秋和全年的降水量基本一臻,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百余年来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对未来情景的预估。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20世纪90年代是20世纪最暖的10a。近百年来,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气候模式模拟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到2100年时将比1990年上升1.4 ̄5.8℃。21世纪全球平均降水将会增加,但大部分年平均降水增加的区域很可能同时出现大的年际变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时将比1990年上升0.09 ̄0.88m。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未来,若干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基于18个CMIP5模式在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全球升温1.5~4℃阈值下亚洲地区平均温度和降水以及极端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并着重对比了1.5℃与2℃升温阈值下的异同。结果表明:相比工业化前,在全球升温1.5℃、2℃、3℃和4℃阈值下,亚洲区域平均温度将分别升高2.3℃、3.0℃、4.6℃和6.0℃,高纬度地区的响应大于中低纬地区;降水分别增加4.4%、5.8%、10.2%和13.0%,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极热天气将增加,极冷天气将减少;极端降水量的变率将会加大。与2℃升温阈值相比:1.5℃阈值下亚洲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将降低0.5~1.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幅减少5%~20%,但西亚和南亚西部的降水则偏多10%~15%;极端高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地区均匀下降,而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在亚洲中高纬地区降低显著;亚洲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的增加幅度减弱,但在西亚会增强。全球升温1.5℃和2℃时,亚洲发生非常热天气的概率相比基准期(1861-1900年)均将增加1倍以上,发生极热天气的概率普遍增加10%;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增加10%。  相似文献   

5.
近42年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中游夏季气候趋势和突变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周顺武  假拉  杜军 《高原气象》2001,20(1):71-75
根据1957-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4个站6-8月的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等方法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气候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过去42a里,该流域夏季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980年突变增暖非常明显;而夏季降水呈下降趋势,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降水普遍偏少,90年代降水出现回升势头。气温、降水的主要周期集中在高频波段,显著周期为2.8-3.5a。  相似文献   

6.
荒漠地区草地天然牧草地上生物量动态的初步研究张辉远(阿拉善盟气象处,750300,阿拉善左旗)1试验地自然概况和试验方法阿拉善荒漠地区年降水量为80-220mm,牧草生育期(4-10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92%。年平均气温6.0-8.0℃,无霜期15...  相似文献   

7.
1961-201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58个气象站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低和最高温度)、降水和风速资料,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61-2010年青藏高原主体正在变暖变湿,但是高原东侧部分地区正在变暖变干,同时高原整体风速都在减小。(2)升温主要是夜间的最低温度贡献的。不同地区升温速率有差异,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加快;三种温度都存在准8年周期震荡,其他短周期及更长周期震荡表现不一致。(3)降水量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减少,并且出现过多次突变,突变时间分别为1965年、1977年和1995年,突变前后降水的变化速率明显不同,降水存在准4年和准10年周期震荡。风速存在18~20年周期震荡。(4)青藏高原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一载荷向量均表现出全区一致的正值,中心区位于94°E-97°E一带,说明青藏高原腹地是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5)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及最高温度EOF分解的第二载荷向量大体表现出高原主体与东部以及北部边缘地带变化趋势相反,即高原主体升温(降温)时,东部及北部边缘地带是降温(升温)的。  相似文献   

8.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对环青海湖地区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且线性变率达-7.28mm/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但增加出现在80年代,而减少则出现在90年代;同样,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只是减少出现在80年代,而增大而出现在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1998年全球气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沆  易文 《气象科技》2000,28(1):60-62
1998年全球地面温度是自1860年全球范围开始有可靠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1961 ̄1990年的平均温度高0.57℃。在本世纪末之际,全球温度比19世纪末几乎高0.7℃。1998年是第20个连续的全球地面温度不正常的年份。区域温度分布表明所有大陆的温度都高于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Yamamoto方法对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突变分析,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进而讨论了该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年和春季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增暖的突变;北部地区的春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湟中、互助、大通3站的平均气温因迁址而产生了虚假突变,迁址对降水的影响不明显;在没有对比观测气差的情况下用相似法订正效果较好。西宁和海东的气温升高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降水各时段分布不均,总体有弱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Yam amoto方法对西宁和海东地区的年、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突变分析,对资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进而讨论了该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年和春季的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增暖突变;北部地区的春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南部地区的冬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了增多的突变;湟中、互助、大通3站的平均气温因迁址而产生了虚假突变,迁址对降水的影响不明显;在没有对比观测气差的情况下用相似法订正效果较好。西宁和海东的气温升高以冬季升温最为显著,降水各时段分布不均,总体有弱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12月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降水北多南少,日照接近常年。2001年10~12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0.6℃。10月平均气温全省偏高1℃以上,以瑞金市偏高2.1℃为最大。11月除上饶市东部和南部较常年偏低外,全省其它地区接近常年。12月除景德镇市、上饶市的东北部较常年偏高0.3~0.7℃外,全省其它地区偏低0.1~1.6℃。2001年10~12月降水除吉安市的南部、赣州市较常年偏少0.4~5.2成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偏多0.6成~1.2倍。其中信江流…  相似文献   

13.
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9,他引:68  
李艳春  李艳芳 《高原气象》2001,20(1):100-104
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80年代中期年平均气温及秋冬季平均气温发生改变;60年代左右年降水量发生突变;70年代中后期全区秋季降水量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6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异常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年及夏半年平均气温均为随年代升高趋势,而冬半年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较70年代略偏低,90年代后又逐渐升高。21世纪前7 a升温最为显著,较20世纪70年代升高0.6~1.1℃。1997年该地区南侧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异常偏暖年份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且南侧多于北侧。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侧年及冬夏半年降水均呈增多趋势。南侧年和夏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半年为增多趋势。降水异常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后降水出现异常的概率明显减少。近40 a,北侧气候具有暖湿化趋势;南侧冬半年与之类似,但夏半年及全年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55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山地针叶林林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2014年,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9℃,温度变化达0.168℃/10a,升温突变出现在200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更为显著,其气温变率达到了0.232℃/10a;四季气温均有所升高,其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到了1.42℃;年降水变化无明显趋势,主要呈现年际和年代际震荡,未发生降水突变,春季降水增加而夏、秋两季降水减少,春季降水增量为3.95mm/10a。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博州地区降水量、降水日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61--2005年新疆博州4站逐日降水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及Monte Carlo检验、t检验研究了降水量与降水日的长期变化趋势与突变时间。结果表明:(1)博州地区年与冬季降水量均在1977年前后突变增加,夏季降水量均在1998年前后增加,大部分地区年与冬夏降水量的长期增加趋势达到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2)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增加造成的,其次是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日降水量≥0.1mm的日平均降水量强度的增加。(3)年与冬季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约在1975年前后突变增加,45a里增加了7~8d。(4)0.0mm的降水日除精河外,其余地区均在1975年前后突变减少,阿拉山口减少最多,约10.5d,其余减少3~5d。其中,秋、冬季大范围在1975年前后突变减少。(5)博河上游地区年与冬夏日平均降水强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突增现象。(6)夏季日平均降水强度除精河外,其余也均在1998年前后有一次显著的突增。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5个气象站观测气象站的逐日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距平、Mann-kendall 时间序列突变及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不同类型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年均气温以0.459℃/10a趋势显著上升,上升速度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且在2002年气温发生突变后升温加剧;(2)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夏季小雨量和小雨日数的减少引起;(3)在2002年气温突增后,强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且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波动幅度也明显增大,这可能预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在增加。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增加,增加明显的是中雨日数和小雨日数,分别增加了1.1%和1.7%。  相似文献   

18.
2002年4~6月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偏高;日照南多北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赣南南部偏少,其余地区偏多,其中赣中局部降水异常偏多。另外,2002年4月全省风雹天气较明显,5~6月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比较突出。2002年4~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2.5℃,较历史同期偏高0.6℃。除南部部分县市偏高1℃左右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偏高。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1.8℃;5月份赣北较常年偏低0.2~2.0℃,赣南较常年偏高0.6~1.1℃;6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7~2.4℃…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1—12月份天气特点是,冷空气活动活跃;天气过程频繁;气温偏低;多阴雾天气;降水偏多,局地降水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自1985年以来的暖冬天气至今年前冬呈现出破坏的趋势。1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11月份,月平均气温北疆大部分地区呈偏低趋势。北疆西部偏低0.1℃─0.8℃,北疆大部分地区偏低2.3C-4.5C,其中阿勒泰偏低幅度最大,较常年偏低45℃。南疆的哈密、库车气温偏低0.6C-IC,吐鲁番、焉者偏高06C-0.7C,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月降水量,北疆大部分地区比常年偏多,其中阿拉山o、精河、北塔山较常年偏多2.5倍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晋中地区11个县40多年的气象资料,对降水、温度、日照、蒸发、无霜期以及≥0℃和≥10℃积温、积降水等气象因子分年、分季、分月进行年代变化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晋中地区40多年的气象因子变化呈现出降水逐渐减少,温度逐渐升高,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明显,2月和12月的中下旬常为异常高温时段。≥0℃、≥10℃积温增加,≥10℃期间的积降水却大幅度减少,蒸发量与无霜期不稳定增加,日照时数逐渐减少等特征。以上各因子尤以1997-1998年变化最为明显,幅度最大。由于上述气象要素的变化导致晋中气候向干暖化转变。据资料统计表明,气温每10年约上升0.12℃,降水每10年减少17mm,日照时数每10年减少41.5小时;蒸发量70年代明显偏大,80-90年代呈偏少趋势,1997-1998年为异常偏大(每年增多100mm)。气象因子的这些变化对晋中地区农业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