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北岳庙尚存,庙内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拜山朝圣者不绝于途。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更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玉龙雪山是欧亚…  相似文献   

2.
邱坚  刘将 《中国地名》2010,(8):74-75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雕梁画栋的建筑木雕丰富了中华建筑的文化底蕴。本文根据对在云南大理、丽江各地的实地调研,对白族、纳西族建筑木雕文化的地域特色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山是青的维利埃峰狼牙峰摩尔人峰像巨人样向下俯瞰着水是绿的安纳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翠绿的群山中景观是自然的楼房的拱廊前和过河的桥头上长满了野花生活是悠闲的沿河的小街遍布着露天的咖啡馆餐馆安纳西(Annecy),是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最美丽的小镇,位于法国东南部罗纳——阿尔卑斯(Rhne-Alpes)大区的上萨瓦省(Heute-Savoie),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临近瑞士,距日内瓦只有30多公里,人称"阿尔卑斯山的阳台",又称"萨瓦省的威尼斯"。到安纳西要先去老城。从西部山区来的休河流经整个老城,并在市政厅前注入安纳西  相似文献   

4.
李德孝 《地理教学》2011,(13):21-23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中指出:“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面,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整个流域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即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类气候特征: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比季风区均匀,夏秋季节降水梢多,冬春季节降水较少,雨热同期。但是从纳西河流域局部范围来说,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周永博 《地理教学》2012,(11):F0003-F0003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束河是云南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同时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路过此地,  相似文献   

6.
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龙雪山冰川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观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分析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的响应过程,探讨冰川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近年来白水1号冰川冰裂隙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冰川退缩速度不断加快;冰川冰体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快;2004和2009年在玉龙雪山东坡发生的崩塌事件,是冰川消融加剧,冰体温度上升的直接反应;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8.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都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城市建设史、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古城建设崇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永博 《地理教学》2012,(11):F0002-F0002
1 垂直带谱完整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冰川是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育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几十年前有19条。根据丽江市1951年至2008年气象数据分析,1998年之前丽江市年平均气温为12.6℃,1998年至2008年间的平均气温达13.2℃,2009年平均气温为13.9℃。随着丽江市气温的逐年上升,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出现萎缩,仁河沟的三条冰川及漾弓江1号冰川已完全消失,玉龙雪山冰川剩下15条。  相似文献   

10.
玉龙雪山景区游客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09年玉龙雪山景区索道接待人次数据,从客流量的年度变化、季度变化、黄金周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景区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景区客流量随着时间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幅明显;(2)夏季为玉龙雪山景区的旺季,冬季为淡季,景区内部各景点季节性差异大小为:牦牛坪冰川公园云杉坪。(3)黄金周客流量变化呈"单峰"型,中期人数最多;最大日客流量为年内日平均客流量的2.43倍。各景点"五一"、"十一"客流分布集中程度相似,牦牛坪的变化程度最大,冰川公园最小。(4)景区客流量空间分布集中程度高,主要集中于云杉坪和冰川公园。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史正涛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2007,27(5):400-404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
2011-11-12,2011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学术论坛在南昌市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得到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3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是厦门大学在原福建省亚热带湿地生态学重点和福建省亚热带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水生  相似文献   

14.
玉龙雪山冰川崩塌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分布区。2004-03-12上午,玉龙雪山东坡干河坝山谷上方漾弓江5号冰川区发生一次剧烈的的崩塌,2005年又有小规模的崩塌发生。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这是冰岩体崩塌事件。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区域气候变暖对冰川和永冻带稳定性的干扰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因为2003年和2005年为两个极端干热的年份。通过与本区其他冰川的变化对比,说明这次冰川崩塌可能是本区一些小冰川对区域变暖响应的另一种方式。同时发现,这次崩塌在现场留下的堆积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极易形成泥石流。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缪启龙  丁园圆  王勇 《地理研究》2009,28(3):634-64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气候带也有相应的变化。亚热带北界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界,是中国气候带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论文讨论了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数据资料来自于中国气象局,采用中国740个站点1951~2005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气候区划的第一级气候带定义指标,以≥10℃天数为主导指标,≥10℃积温、1月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定义亚热带北界为≥10℃天数为218天,≥10℃积温为4500~4800℃,1月平均气温为0℃。分别统计1951~2005年暖温带与亚热带指标的年代变化及亚热带北界在1951~1970、1971~1990、1991~2005年的位置演变,结果表明:34°N附近55年来≥10℃天数、≥10℃积温、1月平均温度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今,亚热带北界西段几乎没有变化;亚热带北界中东段向北推移幅度较大,到本世纪初向北已推移到35°N附近,较1951~1970年向北推移2~3个纬度。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向北推移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响应,这将对我国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追根溯源完颜氏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往往是以部落居住地为姓。所以,研究其姓氏来源,首先要从了解部族开始。"凡姓完颜者,皆女真族也",其部族的演变,上可追溯到尧舜传说时期,那时称肃慎族,秦汉时称挹娄  相似文献   

17.
杨崝源 《地理教学》2020,(7):F0002-F0002,F0003
因为一档综艺节目,被泸沽湖深深吸引。这里远离丽江的喧嚣,深邃如梦的湖泊,让人分不清天在湖里还是湖在天上,目之所及尽是自然美景。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同时也是中国第三深的淡水湖。在当地纳西族摩梭语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洁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0,(1):78-80
虎跳峡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峡谷长16千米,右岸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左岸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长江上游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的上峡口海拔1800米,下峡口海拔1630米,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2月5—11日,西南师范学院亚热带生物地理研究所、四川省生态学会和四川省地理学会在重庆北碚联合召开了中国亚热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省计经委、贵州省科委等46个单位112名代表。会议的东道主——西南师范学院自始至终给与热情接待。会议的目的是、交流亚热带地区的研究成果,推动亚热带生物、地理等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与会代表热烈地讨论了我国亚热带的理论、研究方法、合理利用、保护亚热带资源和今后研究方向问题。关于亚热带的划分指标和界线这一理论问题,中外学者众说纷纭。竺可桢教授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提出的我国亚热带划分指标和界线已为多数人所公认。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全国农业区划,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引种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丽江旅游开发30年呈现表象的商业化与内在的文化自觉两条线索.基于访谈样本,认为丽江古城独特的地方智慧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这使其呈现世界休闲古都的文化意象.最后进行两点学术讨论:(1)丽江古城遗产保护,应该兼顾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丽江古城作为茶马古道的重镇,其未来的发展不应该摒弃纳西族文化、马帮文化、人-水-城-大环境四合一的中庸文化等特质,高品质的深度旅游和文化传承才是符合世界遗产旅游的潮流和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