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松嫩平原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地矿部下达的“松嫩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有关土体工程地质特性问题。根据粒度成分和其他工程地质特性,将土体分为砾质土、砂性土、粘性土和特殊土四大类。又依据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划分亚类。按亚类描述其分布、厚度变化、结构特征等,并根据物理力学指标评价其强度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安市临潼城区地基土的成因、类别、物质成分和土的特性,将其分为冲、洪积扇硬土区;杂填土、软土区;埋藏型古河道复杂地层区;骊山北坡工程地质区等4个区城,同时对不同分区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在该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根据南京市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将地基土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分区:阶地硬土区,低漫滩软土区;埋藏型古河道、古湖泊复杂地层区.并着重从地基承载力等土体力学参数方面分析了各分区中地基土对建筑地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碎石土滑坡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碎石土滑坡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工程实践,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碎石土滑坡滑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质,滑带土的颗粒成分、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遇水弱化性质和渗透性质。根据碎石土滑坡发育的工程地质特性,得到碎石土滑坡的工程地质模型、水文地质模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于工程实践中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体,从工程地质角度可分为珊瑚砂屑土和珊瑚礁灰岩两大类。本文回顾了珊瑚礁研究30年的基本历程,重点对珊瑚砂屑土的静力学特性、动力学特性、颗粒强度低等特殊力学性能以及桩基工程性质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以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为引,号召更多的科研学者加入到珊瑚礁的研究队伍中,共同促进珊瑚礁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州城区浅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苏州城区地表以下30m深的沉积层(以下简称浅地层)进行了分层,全面论述了各层土在物质成分、组织结构、物理-水理和物理-力学等方面的差别和特点,重点闸述了浅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后根据各层土的工程特性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对如何合理利用苏州城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城区规划及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膨胀土工程地质特性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从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强度、渗透性、微观结构及工程处治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得到如下认识:(1)胀缩性主要取决于强亲水性黏土矿物含量、水/力边界条件及初始状态,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具有不可逆性,关于胀缩机理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2)裂隙性是膨胀土区别于一般土体的显著特征之一,裂隙的存在会极大破坏土体的整体性,弱化力学性质,是许多工程地质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裂隙形成过程与膨胀土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干燥过程中的内应力发育状态有关;(3)超固结性使膨胀土具有较大结构强度和水平应力,易在开挖过程中引起较强的卸荷效应,是促进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4)膨胀土的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其中裂隙发育和土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5)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裂隙的控制,但目前关于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还缺少系统研究;(6)微观结构反应了膨胀土的形成条件和应力历史,是决定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开展微观结构研究是掌握膨胀土宏观性质本质规律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处治技术上,本文重点介绍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膨胀土路堤物理处治技术和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技术。最后,针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胀缩性和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裂隙形成的力学机理、裂隙形态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宏-微观力学模型耦合问题及多场耦合作用下膨胀土工程性质响应特征等。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09,30(4)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勘察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特殊土、地形与地貌、地下水、不良的地质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原位测试方法、不同类型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理等。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前十章附有较全面、较详细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9.
杨健 《矿产与地质》1994,8(4):292-296
通过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土工试验,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分析研究桂林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形成原因,认为桂林红粘工在工程性质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其中的土洞、塌陷发育,区别于其它地区红粘土。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滨海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海水进退、河流迁徙改道等形成了包括海相淤积、泻湖相沉积、河流冲积、三角洲沉积等多种成因的地基土。这些不同成因的地基土,不仅工程性质差异大,而且三维空间分布变化显著。本文在搜集了大量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基土的地质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不同类型地基土的埋深和厚度以及工程性质指标的变化,把滨海新区上更新统五组(Q_3~eal)及其以上地基土分成了4个工程地质分区,编绘了滨海新区地基土工程地质分区图。滨海新区地基土工程地质分区图可为滨海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地基土标准层序的建立以及合理利用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bou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 mass presented in the 3rd 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held in Chengdu, Sichuan, Dec. 1988. Based on thi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 mass and their researching developments are described, in view of some kinds of soil distributed in China, or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oess, expansive soil, dispersive soil, red clay, marine clay, and fly-ash soil.  相似文献   

12.
孙巧银  李成柱  方磊 《中国地质》2019,46(S1):32-38
本数据集是作者2017年在银川盆地平罗站幅施工的14个工程地质钻孔岩心中采集的234个岩土样品,经过测试分析后所得的共2 602组测试数据。这些数据主要体现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颗粒成分等。图幅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厚度大,为区内主要的工程地质岩组,且成因多样,从西到东主要包括:上更新统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砾石、砂砾石;全新统灵武组细砂土;全新统湖沼积层,岩性主要为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全新统风积层,岩性主要为土黄色中-细砂、粉砂。其中,全新统灵武组占据了图幅大部分区域,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砂质粘土等。钻孔揭示,银川平原区地层纵向上以河湖相细砂、粉砂为主,夹粉质粘土,局部钻孔含卵砾石层。样品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图幅区内碎石土、冲积砂土、粘性土具较高的抗剪强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图幅西北部砂岩、泥岩由于中等到强风化程度,且有软弱夹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湖沼积成因的淤泥、砂质粘土及粉砂工程地质性质亦较差。本次图幅区内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施工规范,测试分析均由具备国家资质的实验室承担,得到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反映了该区域内地层信息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秦岭北缘仙游寺粘土(膨胀土)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在秦岭北缘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一带发现了中更新世厚层褐色粘土,命名为“仙游寺粘土”。它们是中更新世晚期湿润(半湿热)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坡面流堆积,其物质来源为秦岭山地表层的褐色古风化壳。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仙游寺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的膨胀土,是以往渭河盆地没有发现的膨胀土新类型。仙游寺粘土不良的工程特性导致仙游寺周边和108国道秦岭北缘一带的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都很不稳定,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土体滑坡频繁发生。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着重介绍了仙游寺粘土的发育特征、成因时代及其工程地质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北秦岭山地第四纪古气候的恢复及对北秦岭和渭河盆地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的认识,而且对于认识秦岭北缘土体滑坡的成灾机理并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系统分析了滇西北红粘土的物质组成、物性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红粘土粒度组成主要以粘粒为主,粘土矿物成分比较复杂,在丽江以南其矿物成分主要以高岭石(K)为主,在丽江以北则以伊利石/蒙脱石(I/S)混层矿物为主。此外,滇西北红粘土具有含水量高、重度低、塑性高、膨胀性弱等物性特征,在天然状态下比较稳定,但是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其土体强度大大降低,易引发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软土样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进而获得了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指标间的线性相关方程,并应用相关系数的方法来检验相关的显著性程度。统计回归分析成果可为软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互估算做参考,也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定形态游离氧化铁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脱水老化作用,对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乃至工程性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就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在无定形态游离氧化铁脱水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期望对粘性土的土工测试方法及参数的合理测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A study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perties, distrib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jor superficial soils of the Niger Delta was carried out as part of a study programme to provide the much needed information and data for the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Four major superficial soil groups we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in geotechnical,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oils are generally fine grained and their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revealed that they are essentially clays with varying proportions of sand, silt and organic matter. The clay, silt and organic contents increase seawards. The values of the various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s of clay (and/or sand) and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18.
黄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易引发诸如黄土崩塌、滑坡、泥流等地质灾害。因此,研究黄土土性参数区域性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吕梁山区L1黄土地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代表性点位取样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133个取样点340组黄土试样进行黄土土性参数室内试验,获得其土性参数;基于所得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及ArcGIS软件平台,分析研究区内L1黄土地层土性参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黏粒含量、天然含水率、孔隙比、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山脉东西两侧规律略有不同。另外,黏粒含量、天然含水率、黏聚力、湿陷系数的区域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内摩擦角区域分布上较为离散。研究结果为从土性特征方面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盱眙地区软土成因复杂,矿物成分特殊,本文通过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颗粒分析、物理指标、膨胀性、压缩性等试验研究,对该软土的工程性质取得一些认识。结果认为该类软土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亲水性强,填土液塑限高、有机质含量高;在含水量高时碾压成饼状,含水量低时坚硬难以破碎,不能直接做路基填料,采用常规的掺灰处理效果不理想,是一种特殊性软土。  相似文献   

20.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其下伏软土具有典型的闽东北第四系软黏土沉积特性,独特的内湾地形又使其兼具与传统浙闽沿海软土不同的物理力学特性。本文结合海岸带地质调查结果,通过环三都澳软黏土的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宁德第四系海相软土沉积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发现该海相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液限、高灵敏度的特征,容易受到扰动导致强度的损失,工程建设中及基础设施灾变演化中应加以注意。大量内部孔隙极度发育且亲水性强的硅藻残骸使宁德软土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同时也是令其具备结构性的重要原因,这两点是宁德软土区别于传统软土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