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正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生态工程,2018年是这项工程建设40周年。2018年12月24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40年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614万公顷,占规划造林任务118%。目前主要存在成林衰退、灌木规模有待提高、重度沙漠化防治作用有限、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困难、  相似文献   

2.
洪家宜  安琪 《地球》2021,(2):32-39
2018年11月,“三北工程”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三北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是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6)
<正>“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7,(6)
<正>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生态工程,享有"中国绿色长城"之美称。它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华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1979年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不久前"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召开期间,北京遭遇沙尘暴的袭击,室外狂风席卷着沙尘呼啸蔓延,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一  相似文献   

5.
宜兴太湖防护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源增汇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太湖沿岸防护林宜兴段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控制效果,通过在宜兴市太湖防护林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中营养元素含量,结合周边农业生产施肥概况,初步分析了该区域防护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源—增汇效应.结果表明,2009年10月份防护林地上部分固定的C、N、P和K分别为2439.48、18.34、2.48和13.42 g/m2;2011年5月份固定量分别为3114.12、23.42、3.16和17.13 g/m2;而2013年8月份固定量分别为4722.46、35.53、4.81和25.99 g/m2.可见C、N、P和K的固定量是逐年增加的,相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93.6%、93.7%、94.0%和93.7%.结果说明宜兴段太湖沿岸防护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较显著,有助于太湖水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工程软件是先进、成熟的地震工程理论和方法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中最强有力的工具,是提高地震工程工作效率的必需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地震工程智能化、集成化和可视化的保证。在总结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震工程软件相对落后的原因,论述了我国开发地震工程软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我国地震工程软件开发应采用的策略,对我国地震工程软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40年前,一项以防沙治沙为主要目标的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简称"三北工程")在我国启动。这项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的工程,建设周期最长、范围最广、面积最大,涉及省份最多,规划到2050年结束,全部完成需要73年,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40年来,三北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02%,森林蓄积量由7.2  相似文献   

8.
本文明确提出了地震工程专业软件的概念,说明了它的作用;在总结我国地震工程专业软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地震工程专业软件的发展策略,并对其研发工作给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陈园田 《华南地震》1991,11(4):55-61
在我国大陆地震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时期的形势下,在实行对外开放的福建沿海,认真做好工程抗震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通过三个实例,浅论了工程抗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郧文聚  张超 《地球》2020,(3):22-25
耕地是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以耕地为核心的农田生产生态系统,除了包括具有肥沃土壤的耕地地块之外,还包括进入农出的道路,出块周边的生态防护林、灌排沟渠,以及电力没施、物联网等监控设施,甚至包括进入农田耕种的农业机械和喷洒农药的无人机等。  相似文献   

12.
《地震学刊》2010,(5):508-508
为了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拟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为交流平台,以《学报》编委会为学术依托,发起组织召集"全国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系列研讨会",会议立足于交流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工程领域里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我国人居和重大工程提供安全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学术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相似文献   

14.
刘月东 《地球》2019,(9):104-104
为促使我国工程地质勘査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提高其质量,保证整个工程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在确保质量与安全性基础上,有效减少成本投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令整个工程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针对我国工程地质勘査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水文、工程和环境物探近50年的历史,简介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发展的四个阶段.重点论述了我国能源、交通和城市工程物探在电力、铁路、水利建设以及海洋平台工程建设等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水资源和地热物探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并紧密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相结合,未来将倍受重视.本文在介绍2004年武汉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术会议(ICEEG)基础上,阐述了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的一些新进展和主要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我国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现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修建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内,所形成的高填方工程往往不具备放坡的条件,因此如何解决高填方工程的稳定性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因格栅材料具有特有的网孔结构,对土颗粒能产生极强的嵌固与咬合作用,在高填方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计算理论,并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在某机场工程中的应用说明了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适用性,以及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加筋土挡墙设计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第16届欧洲地震工程大会于2018年6月18—22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市召开,笔者全程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会的概况,通过对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的分析,重点对地震危险性、工程地震和强地面运动,土动力学,场地效应与小区划研究,岩土地震工程等4个主题分会和"欧洲—中国地震工程与风险合作"1个专题分会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8)推广应用与修订、韧性城市、新近地震启示、大尺度地震工程试验装备和土-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可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程物探的应用与发展,我国城市物探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物探手段解决与城市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大量探测技术成果资料,已经成为应用地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物探、环境物探有着密切关系.城市物探工作具有很多特点,工作内容方方面面,涉及地面探测、工程测试、水域作业以及井中探测,...  相似文献   

20.
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学术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2本刊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科研简讯、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3来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