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康古尔塔格含金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古尔塔格含金剪切带基本对应于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其东西延伸逾 5 0 0km ,韧性和脆韧性变形组构均较发育 ,变形序列分 4~ 5期 ,变形高峰期为 2 85~ 2 5 0Ma ,与金成矿时代一致 ,脆韧性变形转换域金成矿和找矿潜力巨大 ,已预测和发现了十余个大中小型金矿床 ,其成矿和找矿科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北大城金矿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小型金矿。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北大城—马鹿沟一带,总体呈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区域变质岩中。韧性剪切带早期以韧性剪切为主,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韧性剪切带内由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组成。宏观微观构造明显。金矿化带分布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晚期断裂构造中,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3.
丹东五龙金矿位于阴山纬向带、华夏系鸭绿江断裂带及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北北东向断裂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是成矿期构造。本区成矿断裂迭加在韧性剪切变形带,即花岗质糜棱岩带上。金矿富矿部位与糜棱岩化的强度关系密切,剪切变形带的变形强度与岩石含金值呈同步增长。上述事实表明,韧性剪切变形可促使围岩中分散金局部富集,同时糜棱岩化可以提高围岩的孔隙度,便于成矿热液充分活动,从围岩中萃取更多的金元素,从而形成更富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一、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 韧性和脆性构造变形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别:韧性变形以连续的塑性流变为特征,其主要变形机制包括晶体塑变、质量传递(如扩散、压溶等)和晶界迁移3种。变形产物为糜棱岩系列岩石,而脆性变形则以不连续破裂为特征,其产物是各类碎裂岩。大量证据显示这两种构造形变及产物可在同一构造带中共生,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可分为同期和后期脆性构造两种。  相似文献   

5.
豫西双龙韧性剪切带是位于秦岭造山带核部的一条韧性剪切带,由两侧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及假玄武玻璃一系列动力变质岩。该韧性剪切带是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网结状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的一条,对其开展显微构造研究,对了解东秦岭造山带的变质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具有一定地质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韧性剪切带进行岩石学和矿物显微构造特征分析,对韧性剪切带的性质及温度、古差应力、应变速率等变质变形环境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双龙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性质为左行剪切,变质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古差应值约为51~61MPa。  相似文献   

6.
尾亚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石炭纪晚期.根据其宏观变形构造、显微变形构造等变形特征,说明其经历了早期的推覆剪切和后期的右行推覆剪切两个主要演化阶段.对该区的构造演化及指导找矿增添了一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东天山觉罗塔格金矿带构造变形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东天山觉罗塔格金矿带构造变形特征明显,横向分带可分为3个变形子带,组构差异显示走向分段韧性剪切带发展演化过程中相伴的脆-韧性变形转换带较为普遍。脆-韧性变形转换过程受多种动力作用方式控制,造成多种变形方式同存互竞,常见微破裂、碎裂流和晶内滑移。有两种转换过程,宏观上各圈层的变形连通和微观上主要地质体内的变形开合使脆-韧性变形转换带内流体强烈对流,并富集成矿。近年来在该区带发现的一系列金矿床(点),约85%都分布于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中,数值模拟显示脆-韧性变形带控制金矿床,其中的张性扩容构造控制金矿体。此已成为该区剪切变形带内控矿的重要特征和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桂东南射广嶂伸展滑脱韧性剪切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小锋 《南方国土资源》2000,13(2):11-16,38
文章介绍了在桂东南1:5万长山幅、那卜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在射广嶂一带识别出4条规模较大的伸展滑脱型韧性剪切带和一系列小型顺层韧性剪切带,这是该地区地质研究的重要突破.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详细叙述了这些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岩石组合、显微组构以及韧性变形过程中的岩石转变等,初步探讨了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形成环境和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在中元古代碧口群内,呈NEE~SWW向延展,向南倾斜。韧性剪切带内广泛发育有拉伸线理、S-C构造、剪切褶皱、鞘褶皱、剪切透镜体构造以及旋转碎斑系、多米诺骨牌式构造、不对称微褶皱等不同尺度的运动学标志,剪切指向表明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式为自南而北的逆冲型。构造式样的不对称及L-S构造岩的发育表明剪切带为区域非共轴变形机制,对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形成时代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五龙沟地区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龙沟以蚀变碎裂岩型为主的金矿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构造背景控制,产出于北西、北北西向断裂中。控矿断裂属剪张性脆性断层,其发育及分布受控于石灰沟等韧性剪切带,是东昆仑印支期区域走滑作用下的产物。金矿化的构造控制作用主要体现为剪切带的动力作用和脆性断裂作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铧厂沟金矿床北部控矿剪切带地质特征及金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研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韧性剪切带在铧厂沟金矿床非常发育,并经历了右行—左行—右行多期(次)活动。北部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以左行剪切为主。位于铁夹树—庙湾北部厚层灰岩的下部。北部金矿带受北部控矿剪切带控制,长度大于1km.厚度约70cm,从地表延伸至1120m标高。未见尖灭趋势。黄铁矿是该类矿石中最重要的金属矿物。自然金是主要金矿物。有明金和显微金两种。矿石结构构造较为复杂。集中反映了热液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带的形成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原生矿石中绝大部分明金、显微金中的包体金和裂隙金都与黄铁矿密切相关。黄铁矿(Ⅰ)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因而是金的最佳载体矿物。北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使金富集成为工业矿体。结合地质特征,预测该矿带可延伸至1120m以下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12.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预富集的基础上,与进变型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而形成的,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3.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间山金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形成与柴北缘区域地壳多阶段演化和多次成矿作用有关,属多因复成矿床。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热变质等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成矿物质来自容矿黑色岩系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相似文献   

14.
The pala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 underwent sub - bedding ductile shear flowing deformation with metamorphism and magmatic emplacement. The reversal structure following the processes constructed the present framework of palaeoproterozoic orogenic belt. As a result of the ductile shearing along the layers, the gold in the Liaohe group was activated, migrated upward 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Dashiqiao rock formation, which was lower green schist facies and the Gaixian rock formation, so the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space of brittle - ductile shear zone as ductile - shear - zone - typed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15.
金山金矿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中,属于热液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严格受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文在介绍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该矿床的构造-成矿作用期次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成矿前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成矿期韧脆性变形阶段和成矿后脆韧性变形阶段,每个阶段对矿脉的形成和分布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在主成矿期左形张剪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断裂带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脉(体),这种构造控矿模式是胶东地区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马头滩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中,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年龄与控矿的糜棱岩带的形成时代相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火山岩,成矿流体由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溶液组成。这些特征说明该矿床与剪切带之间存在时-空和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野外工作中,于遂昌─大柘变质岩断块(下称遂昌变质岩断块)北西侧,麻车─后山垵等地的地表或探矿巷道内,相继发现了多处糜棱岩化岩石露头,认为这一带存在一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经对该带的地质,地球化学及金银矿分布的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指出该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银矿化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即早期金在韧性剪切活动中初始富集,晚期的脆性变形在局部地段形成金矿体。提出在该韧性剪切带找矿工作中,应重视继承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和断裂带内的浅色蚀变组合及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剪切带及原岩建造分析入手,论述了工作区内金矿的分布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区内的金矿床(点)无论其物质来源和时代如何,就其空间位置而言绝大多数金矿直接产在剪切变形变质带─—脆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中。Fe/(Fe+Mg)高比值的容矿岩石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9.
鲜水河走滑断层主形变带与地震形变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主形变带和地震形变带与老断层面的关系,指出主形变带与地震形变带不能简单地看成一致或重合,二者是随时空变化的。把断层形变测线布置在地震形变带最大剪切形变段上,不一定能测到断层带上平时的最大剪切形变值。鉴于鲜水河走滑断层两盘同时运动的事实,建议把形变测线布置在老断层带非闭锁段上,并向两侧延长80—1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