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雷庆玲  窦炜 《北京测绘》2006,(1):9-12,21
主要以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系统为例研究和探讨了基于GISWebServices的分布式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和GIS系统无缝集成的优点,可以实现跨平台和异构系统无缝集成,实现了分布式计算。  相似文献   

2.
GIS在水资源空间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问题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水资源面临的各种问题,首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评价,得到相关的决策信息。本文以利用AccGIS开发某区域水资源管理系统为例,介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水文地质模型相结合来建立水资源空间分析和管理系统,管理地下水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剑锋  刘小勇 《东北测绘》2012,(1):51-54,58
地理信息系统在以浏览器为客户端的WebGIS方向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交互性能与响应速度问题。本文在采用互联网GIS的前提下,讨论B/S和C/S体系的优劣及在GIS中混合应用的可能性,以此来平衡客户端硬件和服务器的压力,解决大型模型运算时响应速度与计算速度的矛盾,并以新疆南疆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及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包含地下水动态调查、动态监测信息和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成果的地下水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运用单点登录、消息中间件等技术,实现了对系统的地下水数据存储、地下水信息发布、成果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地下水资源信息,对全面掌握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亚洲各国家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入手,运用遥感技术,利用GIS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动态信息共享平台,最终完成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填补了洲际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件亚洲地区的空白,有助于统一有效管理亚洲地下水资源,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储量快速减少,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急需系统研究掌握地下水储量变化趋势,该文利用基于2010—2020年GRACE和GLDAS连续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其与相关要素时空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储量变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出东北向西南下降程度逐渐加深的态势,且大部分区域下降趋势极为显著;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储量变化与NDVI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负相关,说明农业生产与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以地下水储量减少为代价;与年总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正相关,降水能够对地下水储量起到一定的补给作用;与地表温度表现为负相关性,地表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地下水储量的恢复。相关成果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反映中国陆地区域地下水储量的变化情况,该文利用2003—2019年间GRACE、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对8个典型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气象资料从相关性上分析各区域地下水储量显著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东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储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华北平原等人口稠密区地下水亏损严重,研究时段内持续呈下降趋势,降水仅能缓解地下水储量的亏损速度;天山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冰川区质量变化和温度异常的相关性较好,这些地区的质量亏损可能是冰川消融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GRACE和GLDAS数据计算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区、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储量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与西南地区地下水储量最低值在冬季、最高值在9月,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最低值在6月、最高值在12月,结合3个区域降水与农业耕作模式对地下水储量变化进行分析.西南地区地下水储量变化最显著的为云南省,可能与云南省的气温和喀斯特地貌有关.冬季华北平原冬小麦存在越冬期,灌溉需水量减少,地下水储量上升;春末处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轮作期,农业灌溉需水量增加地下水储量减少,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和GIS的扬泰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扬泰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对DRASTIC模型进行了修改。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大气降水入渗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含水层厚度、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影响、含水层富水性7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建立了符合扬泰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利用ArcGIS10.0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编制了扬泰地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等级图,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吻合,对扬泰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区域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流域地处高纬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开展该地区地下水变化的探测和分析工作对揭示区域地下水变化特征、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采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发布的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重力数据,联合全球陆地数据同化模型和全球降水测量计划卫星降水数据反演了松花江流域2002—2017年地下水时空变化,引入可持续性指数定量探测了该区域地下水时空可持续性,并与降水、温度数据及实测水井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松花江流域在研究时段内地下水以0.34 cm/a的速率持续增加,空间上从南到北地下水恢复速率依次增大;研究时段内流域地下水系统呈现出严重不可持续性;地下水与降水、温度数据存在明显滞后关系,其变化受降水影响显著;卫星手段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在重合时段具有相同的地下水恢复趋势,并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江阴市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探讨了区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数据组织、软件结构;着重介绍了系统的查询检索及应用分析功能的实现;最后指出这种基于地图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GIS应用系统设计,是GIS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基于UML的GIS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用Rational Rose工具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为该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与实现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洪程  陈江  祝勇仁 《测绘科学》2003,28(3):69-70,9
本文初步探讨了开发企业地下管网管理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本着为客户实际需求而开发的原则,讨论了几个在系统设计期间应着重注意的数据库结构问题,就管线图数据的分层、管线节点的特征分类、编号以及属性结构设计等问题,有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实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GIS应用系统设计,是GIS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介绍了基于UML的GIS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用Rational Rose工具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为该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与实现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GIS应用数据库设计二阶分析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数据库设计二阶分析模式,将二者分别应用于空间数据建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中,并以国土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中房地关联部分为例对二阶分析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对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视觉变量理论为基本依据,总结了面状符号设计的知识和经验;分析了影响面状符号设计的因素;阐述了面状符号设计的过程;并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知识的表示方法、系统的功能等。文章指出,面状符号设计专家系统模块作为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对任一幅专题地图上的各种面状符号进行设计并作各种修改;系统的自适应功能可以使系统在运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系统的知识库。  相似文献   

17.
对建筑用地钉桩数据组织、空间数据存储模型、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基于ORACLE关系型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引擎进行建筑用地钉桩数据管理,建立建筑用地钉桩数据库;建立建筑用地钉桩数据存储模型,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建筑用地钉桩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实现了AutoCAD平台与GIS平台无损数据交换;建立了建筑用地钉桩数据一体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用地钉桩数据生产一体化、网络化管理及分发服务,具有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璟宏 《东北测绘》2012,(8):155-157
省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围绕省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从系统的设计、软硬件配置,以及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结构等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重点论述了远程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实现了多点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袁园 《地理空间信息》2009,7(6):113-115
在对标准地址库系统进行设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门牌、单位等系统数据的采集思路。采用Oracle+ArcSDE为数据平台,建立了广州市番禺区的标准地址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图浏览定位,道路与门牌,门牌与单位地址匹配等功能,为社会公众中在工作和生活提供详实的检索、定位信息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