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波测距是电磁波测距的一种,它与光电测距相比较,所不同者在于:光电测距是以光波作为载波,而微波测距以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光电测距的两端测站是分别安置仪器和反射镜,而微波测距要由两架仪器(主台和付台)安置在两端测站进行,主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由卢小平、王双亭主编的《遥感原理与方法》一书已于2012年8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叙述了当代遥感的理论、方法、过程、应用及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技术系统及其发展历程;第2章详细叙述了电磁波及其传播机理,包括电磁波及其特性、物体的发射辐射特性、地物的反射特性、大气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反射辐射和热辐射传输方程;第3章至第4章系统介绍了各种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和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各种新型电磁波测距仪不断出现,并正向着高效率、轻小型、全能性和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电磁波测距仪开辟了新途径。近年来,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是光电测距仪和微波测距仪,其中有些测距仪已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和自动化,测距精度已能达到10~(-7)以至2~3·10~(-8)。由于电磁波测距仪在测量工作中被应用日益广泛,从而引起测量工作者的极大重视。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洋为中  相似文献   

4.
卓健成 《四川测绘》1994,17(3):99-103
现代的“工程”一词,早已不单指“土木工程”,所有科学、技术为各式各样的建设服务,为各种社会功能服务的应用,都属于工程范畴。在未讨论OPS的工程应用以前,先粗略地介绍一下美国OPS卫星的现状。美国在三月十日成功地发射了GPS的第组卫星的第24颗卫星,至此,全球定位系统的生产型卫星已全部发射到轨道上。这个新发射的卫星SVN36/PRN6,布置在CI轨道面上,预计在四月十八日左右就能正常工作。这样,如果其他第!组卫星不产生问题,那么整个GPS工作星座的任务就能达到。以后的卫星发射,就根据特殊需要进行了。与此大致同时(…  相似文献   

5.
一、概 述“快速转印技术”是地图出版社最近研制成功的一项新颖的制图工艺方法。所谓“转印”,就是予先将我们常用的各种专业符号或常用文字印在塑料薄膜上,在使用时,再通过某种手段将它转移到我们所需要的地方。简单地说,亦即用一种简易的特殊“印刷”代替传统的手工画图,故称“转印法”。由于这是一种予制性的图形,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尤其对一些具有统一标准而且是大量重复出现的各种专业符号,它的优越性将更加突出。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图形,只需在其背后稍加摩擦,该符号即可完整地“转印”到图面上去。采用“转印法”制作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差分实时定位技术概论陈俊勇(国家测绘局)第三讲四、电离层延迟参数的差分改正计算GPS卫星发射的电磁波的传输当然要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即产生由于电离层的影响而使传播时间的延迟。在GPS用户有双频接收机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以利用电离层时间延迟和频...  相似文献   

7.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5):45-45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在建的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7年4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由一代开始向二代过渡。  相似文献   

8.
信息广场     
《中国测绘》2014,(5):100-103
中国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2022年或建成空间站 近日.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位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担任本届年会组委会主席。杨利伟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空间站工程稳步推进.海南发射场已具备发射条件.2016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波的相位与坐标的函数关系,以及由相位差求距离增量的公式ΔR=K·Δ(?)。这些都是雷达航空测量的基本概念,也是制造雷达航空测量仪的依据。本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如何确定系数K值和如何记取相位差的变化。K值是由发射频率、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以及记录相位差的方式所决定的,对于某一机器来说是一常数。相位差的变化Δ(?)是通过相位鉴别器显示出来,并由摄影记录仪记取的。我们根据记录的资料,加以计算处理,就可以求出每张航空摄影象片象主点的坐标。其次,本文简单介绍了自制的雷达航空测量仪,着重讨论了它的相位计算器的特点,提出了实际工作中必须满足的四个要求,即:(1)强弱讯号均不应影响计算器工作,(2)外界干扰讯号不应影响记录,(3)要表示出飞行的顺向和逆向,(4)其输出要满足摄影记录仪的要求。文章最后叙述了满足上述要求的解决方法。本文是根据苏联专家的指导、参考了有关文献以及作者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写成的。作者认为:文中有几个问题还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2000年10月31日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运用“中心遥控”透明工作模式对“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进行一系列在轨 测控获得成功。目前,卫星运行正常。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已由传统的分级操作测控模式 ,转变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中心遥控”测控模式。   “中心遥控”工作模式是通过地面测控中心直接向航天器发指令,实现对航天器的远程有效 监控。这种测控模式指挥便利,突出和强化了测控中心对航天器的集中监控能力,特别是提 高了测控中心在应急情况下对航天器的抢险能力。   在对“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测控中,中心直接向卫星发送了几千条指令,卫星均应答正常, 执行无误,星地信息交流畅通,充分显示了“中心遥控”远程透明测控模式的优越性。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星导航 系统”。这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为满足 国内卫星导航需求,我国将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它是 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 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 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用杠杆式计算机(如文化牌计算机)计算前方交会是比较方便的,这种方法我们称它为“找数法”。它利用计算机的连乘性能,在计算机上直接“找出”座标值。我们仿照这一原理,用于后方交会的计算,几年来在生产中应用颇感方便。现把它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据http://www.rednova.com网站2004年12月26日报道,莫斯科时间26日,俄罗斯成功发射了3颗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发射任务是由“质子-K”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因为2003年火星和地球最近距离“亲密接触”,欧洲的“猎兔一号”,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等火星探测器都抓紧契机相继升空,日本也在加紧研制“希望号”,估计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间,火星周围将出现“太空堵塞”。到时人们对火星的观测知识必将进一步提高。而中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但据齐锐等天学专家说,按科研实力来讲等时机成熟(忙完“登月”),中国必将是下一个“探测火星大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测绘》2006,(1):13-13
欧洲伽利略计划第一颗导航卫星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8日13时19分在哈萨克斯坦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参与的这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进入部署阶段。俄罗斯航天局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联盟-FG”运载火箭,搭载着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首颗实验卫星升空。外界评论,首颗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为“伽利略”计划中30颗正式卫星的发射开了个好头。据悉,这次成功发射的实验卫星名为“GIOVE—A”,重600公斤,由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制造。用来发射该卫星的是俄罗斯“联盟”系列火箭。按预定进程,发射升空后3小时 42分,卫星将在距离地面2.3万公里处脱离运载火箭,以每天环绕地球两周的速度开始测试工作。“GIOVE—A”实验卫星的发射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所有30颗卫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电磁波测距离程导线测量的各种误差对预测高差的影响,并结合三堆河电站引水隧洞高程定位实践,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5-GPS     
1995-GPS谢世杰一、卫星概况1.GPS系统1973年,美国国防部(DoD)将海军的TIMATION计划和空军的721B计划合并为NAVSAR/GPS系统(意即“测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开始执行GPS计划。五年后,即1978年2月22日发射第一个实验卫星。11年后,即1989年2月14日发射第一个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测绘学会于82年11月下旬在昆明召开了“电磁波测距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我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合汇报如下:大会上报告的论文有三篇。  相似文献   

18.
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就发射“阿里朗 2”(以前称“韩国多用途卫星 2”)遥感卫星一事签署了一份价值达 1,6 85万美元的合同。这颗卫星将于 2 0 0 4年用“长征 2号丙”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 ,该卫星正由欧洲的Astrium公司和以色列的光电工业公司制造 ,它将提供 1m分辨率全色和 4m分辨率的多谱段地面图像。(椐SpacefliteJuly 2 0 0 1)中国将发射韩国Kompsat-2卫星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王长耀等同志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空间遥感图象的分析应用》一书,已于1985年底出版发行。 这本书主要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空间遥感主要活动概述”。编译者在这一部分,以很少的篇幅,高度概括地叙述了近二十多年来一些主要国家发射的与航天遥感技术有关的气象卫星系列,“阿波罗”宇宙飞船,地球资源观察卫星系统(包括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1—4号、海洋卫星、热容量制图卫星、天空实验室,苏联发射的”联盟号”和“礼炮号”卫星系列,法国拟发射的具有较高分辨力的SPOT卫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雷达卫星“应用开发与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是加拿大第一个大型的航天遥感计划。经过约十年的研究和建造,计划1995年初发射。这是由加拿大政府、美国政府、加拿大的若干个省和私人企业联合投资的发射计划。卫星上主要携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