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秦岭蟒岭高Sr花岗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蟒岭花岗岩体位于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北秦岭构造带上,为一呈近东西走向的中生代花岗岩基。蟒岭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I型花岗岩,其w(SiO2)=67.3%~73.7%,w(Al2O3)=14.0%~16.3%,w(Na2O)=3.17%~3.93%、w(K2O)=3.9%~6.3%,具高Sr、Ba、LREE、Sr/Y、La/Y,低HREE、Y、Mg#(50)、Rb/Sr,亏损Nb、Ta、Ti和P,无明显负Eu异常的特征,与中国东部的高Sr、Ba低HREE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锆石εHf(t)值为-9.4~-3.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1.4~1.8 Ga,暗示蟒岭高Sr花岗岩的原岩主要为中新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混入少量幔源物质;源区残留石榴石,而角闪石、斜长石为主要熔融相。蟒岭高Sr花岗岩形成于陆内造山阶段,由增厚的下地壳物质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形成,而底侵的镁铁质岩浆可能为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  相似文献   

2.
冈底斯中段达布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在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含矿斑岩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岩系,其地球化学组成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非常类似,如高w(Sr)(401×10-6~1 060×10-6)与w(Sr)/w(Y)、[w(La)/w(Yb)]N比值,亏损重稀土元素Yb与Y,无Eu异常、具正Sr异常等.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中,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认为达布埃达克质含矿斑岩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在中新世后碰撞构造环境中在板片断离作用下受到软流圈热源上涌影响而触发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交代同时期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使二者产生混合交换反应,一方面导致埃达克质岩浆的w(MgO)增高,一方面埃达克质岩浆萃取超钾质岩浆中的金属元素,有利于成矿.达布Cu、Mo成矿作用与高Mg#埃达克质岩关系密切,表明在冈底斯地块上寻找与高Mg#埃达克质岩有关的Cu多金属矿床是一个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
资锋  王强  刘新华  邱华宁 《矿物学报》2011,31(2):185-200
冶山和山里陈岩体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东部,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它们的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1.22±0.77 Ma和130.07±0.48 Ma。冶山和山里陈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w(SiO2)>56%,高Al2O3[w(Al2O3)=14.95%~17.67%]、Sr[w(Sr)=495×10-6~2086×10-6]、Sr/Y(44~159)和La/Yb(26~68),低重稀土元素,如w(Yb)=0.82×10-6~1.56×10-6),w(Y)=9.14×10-6~20.32×10-6,无明显-正Eu异常(δEu=0.90~1.11)。另外,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MgO[w(MgO)=2.01%~4.98%]、IMg(45~71)和Cr[w(Cr)=19.2×10-6~199×10-6]、Ni[w(Ni)=13.8×10-6~58.8×10-6]。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特征为:(87 Sr/86 Sr)i=0.7059~0.7062,εNd(t)=-14.75~-12.15,(206 Pb/204 Pb)t=16.082~16.847,(207 Pb/204 Pb)t=15.303~15.461,(208Pb/204Pb)t=35.889~36.919。冶山和山里陈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是由于扬子与华北地块在三叠纪的碰撞及扬子地块东部的地壳拆离作用,导致下地壳增厚并发生拆沉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反应。郯庐断裂带两侧早白垩世时期的埃达克(质)岩可能形成于断裂带早白垩世时期由左行平移向伸展活动转变的阶段,其源动力很可能是受到滨太平洋板块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七尖峰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早白垩世构造背景与钼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七尖峰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40±1) Ma,说明其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七尖峰花岗岩具有高SiO2(72.88%~73.60%)、低MgO(0.33%~0.36%),高Sr(620×10-6~642×10-6)、Sr/Y(107~111)比值,低Y(5.65×10-6~5.95×10-6)、Yb(0.52×10-6~0.59×10-6)、无Eu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典型的埃达克岩。岩体富K2O、贫Cr和Ni,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0.7075~0.7078,εNd(t)=-15.5~-15.1),锆石εHf(t)值在-19.9~-13.2变化,对应的两阶段Nd和Hf模式年龄分别介于2.15~2.19 Ga和2.00~2.43 Ga,暗示七尖峰花岗岩是由古老的加厚下地壳含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桐柏—大别造山带白垩纪存在两期与钼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事件,早期(130 Ma)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晚期(130 Ma)则形成于非加厚地壳部分熔融,证明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早白垩世(约130 Ma)经历了从碰撞挤压地壳加厚到碰撞后伸展地壳减薄的构造垮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柴北缘早古生代埃达克质花岗岩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石观岩体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偏西段,是该地区新发现的具埃达克岩特点的花岗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铁石观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71.36%~73.70%,Al2O3含量介于14.48%~15.64%之间,MgO含量为0.44%~0.71%,w(Sr)一般350×10-6,w(Yb)变化于0.67×10-6~1.58×10-6,w(Y)介于6.74×10-6~18.02×10-6,w(Sr)/w(Y)=21.32~72.49,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及高场强元素,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相似。铁石观岩体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22.0±6.4)Ma,代表了岩浆形成年龄。研究表明,铁石观岩体形成于大陆后碰撞造山阶段,为加厚陆壳重熔形成。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地区早白垩世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地区地处华北地台南缘、豫陕两省交界地段.区内早白垩世酸性岩浆活动强烈.该区内文峪、华山、娘娘山3个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如下:w(SiO2)为68.13%~73.56%,w(Al2O3)为13.50%~16.27%,w(MgO)为0.11%~0.44%,全碱质量分数为7.62%~8.94%,碱度率(AR)2.63~3.67,铝饱和指数(A/CNK)0.95~1.05,属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Ba、Rb、Sr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Ta、P、Ti.w(Sr)高达452×10-6~965×10-6,Y和Yb质量分数分别低至5.8×10-6~15.9×10-6和0.63×10-6~1.68×10-6,Cr和Ni含量甚低.稀土元素总量为60.84×10-6~227.44×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w(La)/w(Yb)]N为12.47~39.19,δ(Eu)为0.73~0.80.岩石具增厚下地壳熔融成因的埃达克岩特征.早白垩世时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变、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是小秦岭及周边地区岩浆活动及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古老地壳物质在减压作用和底侵幔源岩浆加热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是区内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花岗岩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核桃坝地区流纹斑岩体与该区铀成矿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寻求找矿突破,通过地球化学和岩浆与构造演化等方法,着重讨论流纹斑岩和构造与铀富集的关系。该流纹斑岩体位于多伦火山盆地榛子山破火山口南部,岩石富硅(w(SiO2)= 7015%~7858%),富碱(w(Na2O+K2O)=749%~1082%),属钾质(w(K2O)=528%~930%);A/CNK的值在084~128之间,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亚碱性流纹岩范围内,属于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稀土总量高(∑REE=25447×10-6~49999×10-6),其中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特别是U含量(666×10-6~96600×10-6)异常富集,部分数据极高,而Sr和Eu明显亏损。岩石岩浆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侵位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属于A2型花岗岩类型。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富铀流纹斑岩侵位、后期促进铀运移富集的成矿构造及富铀热液随构造上移并进一步萃取等多种事件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核桃坝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处于扬子地块西缘,靠近盐源-丽江坳陷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该矿区侵入岩体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组成。西范坪铜矿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0.8±0.7)Ma(MSWD=0.2),表明了斑岩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石英二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LREE富集、HREE亏损,为高钾准铝质花岗岩。w(Si O2)为64.06%~65.24%,具有高w(Al_2O3)(15.58%~16.55%)、w(Sr)(719×10~(-6)~1221×10~(-6))及Sr/Y比值(49.2~82.5),低w(MgO)(1.30%~1.63%)、w(Yb)(1.08×10~(-6)~1.55×10~(-6))及w(Y)(13.7×10~(-6)~14.8×10~(-6)),Eu异常(0.83~0.90)不明显,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29.94~52.14),具有埃达克岩特征。西范坪埃达克岩富钾贫钠(K_2O/Na_2O=0.78~2.44),低Cr、Ni,高Th、Th/U以及相对低的Sr/Y等特征,表明其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西范坪早白垩世(100.8Ma)地壳增厚作用可能受控于甘孜-理塘洋闭合后的造山运动,该斑岩体为印支期褶皱造山后(200 Ma),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之前(65 Ma),陆内由挤压向伸展转换期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西藏冈底斯中段的斑岩铜矿带与中新世的埃达克质岩浆作用具有密切联系。本文报道了位于冈底斯中段日喀则地区的北西-南东走向和东西走向的的闪长玢岩岩墙的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对于该时期的岩浆作用成因进行约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玢岩侵位于约14~15Ma(中新世兰格期)。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玢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征,富硅(SiO2=59.19%~63.66%),富铝(Al2O3=16.55%~17.16%),钠大于钾(K2O=1.1%~2.09%;Na2O=5.53%~6.17%);较低的K2O/Na2O比(0.18~0.37);高Sr,低Y、Yb,高Sr/Y比(85.2~141.7),以及较高的相容元素的含量(Cr=35×10-6~104×10-6,Ni=29.2×10-6~48.3×10-6),稀土总量较低,亏损重稀土,无明显Eu异常(0.85~0.94)。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Hf(t)比值为-1.75到+7.35之间,Th-Nb-Zr等不相容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俯冲洋壳残片部分熔融的特征,但高初始Sr比值、较低εNd(t)(ISr=0.7055~0.7076,εNd(t)=-6.33~-2.26)显示较为明显的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或者中上地壳的混染,同时较高的MgO含量(2.21%~3.96%)、Mg#(51~55)的特征也表明这部分大洋岩石圈在加厚地壳背景下可能成为这些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源区。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综合指示,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岩浆上升,并底侵于壳-幔边界附近形成基性新生下地壳。在20~14Ma期间,由于侧向地壳增厚变化不均导致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造成南北向的后碰撞伸展与东西向垮塌伸展的构造叠加,同时基性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埃达克质岩浆。  相似文献   

10.
安徽丁里岩体是徐淮地区出露规模最大的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侵位年龄为(180±2.4)Ma,属于早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富硅[w(SiO_2)=76.10%~76.65%]、富碱[w(K_2O+Na_2O)=8.53%~8.56%]、贫钙[w(CaO)=0.39%~0.45%];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1~0.26);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Ga(23.0×10~(-6)~23.5×10~(-6))、Nb(46.7×10~(-6)~48.4×10~(-6))和Y(18.4×10~(-6)~20.7×10~(-6))含量,较低的Sr(10.7×10~(-6)~12.1×10~(-6))、Ba(10.7×10~(-6)~15.5×10~(-6))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丁里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可能是地幔玄武岩浆演化或玄武岩浆上升后受地壳不同程度混染或亏损地壳熔融的产物。丁里花岗岩是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下的板内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北拉萨板块上发育大规模的晚白垩世岩浆作用,长期以来,关于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论。本次研究对产出于北拉萨板块尼玛县西约150km的拉木那勒晚白垩世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工作。拉木那勒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68. 12%~72. 21%)、Al_2O_3(12. 28%~17. 02%)含量和较高的Sr/Y比值(26. 7~145)、La/Yb比值(24. 1~28. 4),低含量的MgO(0. 88%~1. 86%)、Y(4. 58×10~(-6)~10. 03×10~(-6))和Yb(0. 33×10~(-6)~0. 73×10~(-6)),具有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本文共对4件年代学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其中2件样品获得了88. 4±0. 5Ma和88. 6±0. 4Ma的谐和年龄,另外2件样品获得了89Ma和95Ma的下交点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我们倾向于认为拉木那勒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之后,是陆-陆碰撞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地壳增厚可能是北拉萨板块晚白垩世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热林钼铜矿床和铜厂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义敦弧南部的中甸弧。热林含矿二长花岗岩和铜厂沟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9.0±1.4Ma和81.3±1.1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热林岩体和铜厂沟岩体具有高的SiO_2(65%)、Al_2O_3(13.74%~14.91%)和低的MgO(0.86%~1.49%)含量和Mg~#值(36.3~47.3),同时也具有高的Sr(326×10~(-6)~1174×10~(-6))、低的Yb(1.00×10~(-6)~1.51×10~(-6))和Y(10.2×10~(-6)~15.6×10~(-6))含量以及较高的Sr/Y(22~86)、La/Yb(30~70)比值,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些特征表明热林和铜厂沟岩体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很可能是以石榴石为稳定相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位于扬子西缘的大理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76.4±2.3Ma,首次在扬子西缘证实有晚白垩世岩浆活动,表明晚白垩世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已经跨越了中甸弧进入了扬子地块西缘。对比中甸弧及保山地块发育于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初步认为在燕山晚期,扬子西缘很可能处于与中甸弧类似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川西拉拉含矿镁铁质层状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构造环境复杂,关于其成因机制及岩浆源区的问题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针对该岩体七个岩相带,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七个岩相带(YWS-1—YWS-7)是岩浆经历不同的演化过程而形成的。其中,第五相带SiO2含量高(42.95%~44.07%),MgO含量低(1.62%~1.89%),稀土总量明显偏低(295.32×10-6~366.36×10-6),Cr、Ni含量偏低,87Sr/86Sr为0.7391~0.7812,是受到地壳混染所致;其它相带Mg#值高(0.54~0.74),稀土总量偏高(672.53×10-6~986.66×10-6),87Sr/86Sr为0.7087~0.7097,显示岩石圈地幔源区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层状岩体产生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源区,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和多次脉动作用相伴。这一活动过程与新元古时期扬子板块西缘的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橄榄石和熔体包裹体,结合全岩的方法对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黄半吉沟火山岩的成因进行了研究。黄半吉沟火山岩SiO_2=53.41%~53.74%,MgO=8.15%~8.23%,Mg#=~70(Mg#=mol Mg/(Mg+Fe2+)),为高镁安山岩;全岩在TAS图解上,落在玄武安山岩范围内,属于亚碱性系列;它们具有较高Ni(119×10-6~125×10-6)和高Cr(467×10-6~521×10-6),显示幔源岩浆特征;在微量元素组成上,黄半吉沟高镁安山岩Sr=920×10-6~930×10-6,Y=16.1×10-6~16.4×10-6,Sr/Y=57~58;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黄半吉沟高镁安山岩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的Nb-Ta-Ti和弱的Zr-Hf负异常,Ba、Sr和Pb正异常,这些特征与大陆下地壳非常相似。熔体包裹体MgO为6.5%~9.7%,SiO_2为51%~53%,不符合典型高镁安山岩的定义;在TAS图解上它们落在玄武粗安岩内,属于碱性系列;MgO与其它主量元素成分呈明显或者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它们的成分主要受控于橄榄石结晶分离过程。黄半吉沟高镁安山岩的橄榄石Fo值为75~91;CaO含量为0.10%~0.18%,NiO为0.05%~0.41%,Fe/Mn比值为60~80。黄半吉沟高镁安山岩的全岩和熔体包裹体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如熔体包裹体具有更高的Al2O3和更低的SiO_2。结合全岩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黄半吉沟高镁安山岩在地壳深度的岩浆演化过程中加入了来自下地壳的酸性熔体,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全岩较低Ni高Mg#,熔体包裹体低CaO并落在CATS-Olivine-Quartz相图的热障碍边界线富硅一侧,以及橄榄石低Ca和陡倾的Fo-Ni关系,指示黄半吉沟高镁安山岩的幔源岩浆是来自以斜方辉石为主辉石岩的源区。我们认为广泛发育于辽西地区的早白垩世义县组高镁安山岩可能经历了壳幔相互作用,因而不能作为拆沉作用导致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5.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巨型造山带南缘,是剖析中亚造山带南缘增生构造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古亚洲洋闭合时间存在较大争议,聚焦于泥盆纪古亚洲洋仍在俯冲还是已经闭合。作者在北山造山带南缘黑山头一带首次识别出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中酸性侵入体,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山头岩体中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07.7±1.6 Ma,形成于早泥盆世。地球化学数据表明,黑山头岩体为过铝质,属钙碱性系列,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高硅(SiO_2=60.85%~67.81%)、高铝(Al_2O_3=15.59%~16.98%)、低镁(MgO=0.55%~1.53%,Mg~#=0.36~0.46)、富钠贫钾(Na_2O=2.65%~3.54%,K_2O=1.09%~3.16%,Na_2O/K_2O=0.96~2.44)、高Sr(Sr=253×10~(-6)~487×10~(-6))、低Y和Yb(Y=5.65×10~(-6)~16.70×10~(-6),Yb=0.37×10~(-6)~0.96×10~(-6))、高Sr/Y值(25.75~73.58);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样品不具明显的Eu异常(0.66~1.31,平均0.92);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残留相为石榴子石+金红石。结合前人研究认识,认为柳园洋(古亚洲洋)具有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的特征,柳园洋(古亚洲洋)在早泥盆世仍处于俯冲碰撞阶段,早石炭世是北山地区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上限。  相似文献   

16.
延边天宝山矿集区已发现矽卡岩型铅锌铜矿床(立山和选厂后山)、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新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铜铅锌矿床(东风南山)和斑岩型钼矿床(东风北山)等四种成因类型、十余个矿床(点)。为确定矿集区内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期次,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本文首次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金属硫化物Rb-Sr法,对新兴铅锌(银)矿床开展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与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化密切相关的新兴花岗闪长岩的16个锆石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61. 1±3. 5Ma(MSWD=0. 46),角砾岩型矿石6件金属硫化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259±3Ma(MSWD=1. 05),锶同位素初始值ISr=0. 71359,表明新兴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结合矿集区内其它矿床的同位素测年资料分析认为,天宝山矿集区至少发生过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岩浆-热液成矿事件,在中-晚二叠世形成了立山、选厂后山和新兴等多金属矿床,在早侏罗世则形成了东风北山斑岩型钼矿床。新兴矿床6件金属硫化物的Rb、Sr含量分别介于0. 1238×10-6~0. 7536×10-6和0. 3786×10-6~3. 247×10-6之间,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介于0. 71350~0. 71371之间,均值为0. 71361,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在中-晚二叠世(255~265Ma),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影响,天宝山矿集区发生了深源岩浆侵入,引发地壳物质同熔,形成富含Cu、Pb、Zn、Ag等金属元素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沿着构造裂隙上升至地壳浅部,侵位形成了矿集区内的立山、新兴、东风北山等多个晚古生代成矿(含矿)中酸性岩体。在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通过含矿热液交代作用,形成了立山、选厂后山等矽卡岩型铅锌铜矿床;随着岩浆期后热液在岩浆房顶部的不断聚集,挥发分的增加,当内压大于上部围岩压力时,发生隐爆作用,形成隐爆角砾岩,压力骤减引起流体不混溶,导致铅、锌、银等金属组分沉淀富集,形成新兴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乌兰沟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金芳  李英杰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通报》2018,37(10):1933-1943
内蒙古中部贺根山缝合带的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中,新发现乌兰沟埃达克岩,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乌兰沟埃达克岩的侵位年龄为279.3±1.4Ma,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乌兰沟埃达克岩SiO_2含量为65.92%~69.65%,MgO为1.34%~2.16%,Al_2O_3为15.30%~17.33%,Na_2O/K_2O值为3.95~14.09,Sr=359.60×10~(-6)~734.00×10~(-6),Yb=0.83×10~(-6)~2.02×10~(-6),Y=6.65×10~(-6)~12.84×10~(-6);富集K、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为32.18×10~(-6)~65.41×10~(-6),明显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值为2.84~7.56,无明显Eu异常,显示出高硅埃达克岩(HSA)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埃达克岩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特征,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可能为洋内俯冲洋壳+俯冲深积物部分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成因。根据乌兰沟埃达克岩与梅劳特乌拉蛇绿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贺根山缝合带在早二叠世可能存在洋内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拉脊山口蛇绿混杂岩是分布于中祁连和南祁连构造带之间蛇绿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混杂带中的岩石种类相对齐全,各岩性间为构造接触;其中辉绿岩以岩块和岩墙两种形式产出。辉绿岩块SiO2含量为49.80%~50.13%,MgO含量为5.43%~5.64%,FeOT为10.96%~11.52%,TiO2含量较高(2.38%~2.62%);辉绿岩墙SiO2含量为43.41%~45.74%,MgO含量为9.04%~10.64%,FeOT为8.39%~9.96%,TiO2含量较低(0.89%~1.02%),二者均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其中辉绿岩块ΣREE为135.4×10-6~150.9×10-6,(La/Yb)N=3.51~4.03,具有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Th、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呈现洋岛拉斑玄武岩特征;辉绿岩墙ΣREE为36.10×10-6~43.72×10-6,(La/Yb)N=1.12~1.20,稀土配分曲线相对平坦,呈现出与洋中脊玄武岩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这两类辉绿岩样品均缺乏Nb、Ta和Ti负异常,可能分别形成于洋岛/海山和洋中脊环境。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绿岩块形成时代为491.0±5.1Ma。这些不同构造属性的辉绿岩可能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甜水海地块作为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夹持于麻扎-康西瓦板块缝合带和洪山湖-乔尔天山板块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的探讨对认知西昆仑地区早古生代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笔者在甜水海地块中部麻扎地区通过野外填图新发现并厘定出一套火山岩-沉积岩组合,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和少量沉积岩组成;与安山岩互层产出的英安岩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519~513Ma,表明这套火山-沉积地层形成于中寒武世。该火山岩套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安山岩SiO2含量为57.0%~67.2%,具有高MgO(1.91%~7.17%)含量和Mg#值(39.1~65.3,平均值为55.0),较高Cr(31.0×10-6~190×10-6)和Ni(12.2×10-6~121×10-6)含量,低FeOT/MgO比值(1.12~3.26),低Al2O3(13.7%~17.3%)和K2O(1.12%~5.52%)含量的特征,属于低铁钙碱系列高镁安山岩-镁安山岩;英安岩较安山岩SiO2含量高(63.8%~71.8%),具有相似的Al2O3(13.4%~15.4%)含量,低MgO(0.28%~1.19%)含量和Mg#值(9.98~36.5,平均值为25.3),低Cr(11.5×10-6~25.2×10-6)和Ni(4.33×10-6~11.8×10-6)含量,高FeOT/MgO比值(3.64~18.9)和K2O(4.84%~9.27%)含量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和英安岩总体表现出右倾轻稀土富集分配模式,富集Rb、Ba、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野外调查表明,安山岩与英安岩在空间上相邻,呈互层产出,且它们都出露于中寒武系地层中,暗示了二者在成因上紧密相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安山岩和英安岩可能源于富集地幔楔不同比例的部分熔融作用,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又遭受了不同比例的地壳混染。推测麻扎地区寒武纪火山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消减机制下的岛弧构造环境,同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在寒武纪甜水海地块存在两期岩浆作用,在早寒武系末期(~520Ma)原特提斯洋发生双向俯冲,甜水海地块北缘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20.
朱强  胡召齐  施珂  吴礼彬  江来利 《地质通报》2018,37(6):1101-1112
用LA-ICP-MS测得安徽滁州2个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26.19±0.44Ma和126.4±0.7Ma,结合前人研究,得出滁州地区岩体的侵位时代应为120~130Ma之间,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Si O_2含量变化范围为56.75%~60.90%,具有高Al_2O_3(14.82%~15.77%)、Mg O(4%)、Sr(750×10~(-6))、Sr/Y(62~110)、La/Yb(20~36),低Y、Yb的特征,同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属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Mg~#值为39~45,K_2O/Na_2O值为0.57~0.96,平均值为0.75,明显低于大别造山带加厚下地壳埃达克岩,Ce/Pb值较低,大多集中在3~5之间,类似于陆壳而明显低于洋壳。研究认为,安徽滁州地区埃达克质岩由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导致熔体Mg O、Cr、Ni等含量增加。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地壳伸展减薄导致下地壳拆沉,地幔物质的参与带来铜、金等成矿物质,埃达克质岩可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