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1月—1991年4月,对于中国大陆M_s≥5.0级地震可以划分出62个地震丛,并讨论了缺6级地震丛与中国大陆强震及在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丁鉴海  姜秀娥 《中国地震》1989,5(1):88-88,90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及特点 1988年我国共发生M_s≥5地震56次(大陆地区43次,台湾地区13次),其中6.0—6.9级地震7次(大陆地区5次都为余震,台湾地区2次),大陆地区7.0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11月6日云南澜沧7.6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0月16目的6.2级地震。如果不计算唐古拉山、澜沧—耿马震区的余震,我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37次(大陆地区24次,台湾地  相似文献   

3.
傅征祥  王晓青  蒋铭 《地震》1995,(4):299-307
华北北部是指39.0—41.0°N,114.0—117.0°E的区域,其历史强震活动呈现出百年尺度的轮回(M_s≥6 3/4)和10年尺度的幕式(M_s≥5.0)的不均匀过程。应用上述特征和强震活动重复性的伯努利模型,预期在2005年前该区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
高华根 《地震研究》1993,16(1):73-79
台湾地震东带是我国地震活动性最高的地区。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台湾地震东带1947—1990年间的年最大地震构成的时间序列,建立了台湾强震(M_s≥7)的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其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模型为:(?)~(1)(t+1)=(47.74+790.30)e~(0.060786t)-790.30外推结果,本带下一次Ms≥7的地震事件将发生在1996年前后。经检验,本模型的拟合精度属第一级“好”。  相似文献   

5.
一、1990年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90年我国共发生M_s≥5地震47次(大陆地区19次,台湾及南海28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大陆地区4次、台湾地区11次),最大为12月14日发生在台湾花莲的M_s=7.1地震,该次地震是台湾地区近四年来最强的地震。大陆地区最大地震发生在4月26日青海共和地区,震级为6.9级。大陆地区19次地震分布在青海4次、新疆6次、甘肃2次、西藏1次、云南3次、四川2次、江苏1次。  相似文献   

6.
白超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4):351-355
1990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强震发生在重力异常梯度带的拐弯处;强震前存在明显的M_s≥3.5级地震围成的空区;空区走向为北西西向,与斋桑强震发震构造走向一致,长轴约170km。1990年2月14日4.0级地震可视为信号震。最后初步讨论了阿勒泰活动区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7.
应用全球九个区域的大震预测中国大陆强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献智  张国民 《地震》1992,(3):41-47,61
在一年尺度内,全球有九个区域的大震(M_s≥7 3/4)与中国大陆强震(M_s≥7.0)对应的次数较高,总的大震对应率达85.5%,二者相关性较好,因此,可根据这九个区域发生的大震预测中国大陆将要发生强震的概率,作为预报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一种方法。文中对一些现象做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8.
乌恰-帕米尔地区强震的灰色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可佩 《地震》1992,(5):35-43,5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可公度性理论,试对新疆乌恰—帕米尔地区的强震活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给出了一个检验性预测的反演实例,结果表明:该地区6级以上地震具有3.8年的可公度值,7级以上强震具有10.1年的可公度值;M_s≥6地震可能发生在1993年3月8日—1995年2月2日和1997年1月10日—1998年12月2日,下次M_s≥7强震大约在2003—2007年前后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根据美国地震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发布的2014年11—12月全球地震动态,通过修订后给出以下监测结果。2014年11—12月全球共发生M≥5.0地震305次,其中11月146次,12月159次。东半球发生地震206次,其中M 5.0—5.9中强震191次,M 6.0—7.9强震15次;西半球发生地震99次,其中M 5.0—5.9中强震93次,M 6.0—7.9强震4次。东西半球各发生一次7.1级强震,东半球发生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北2014 8 14 02 31 40 2014 11 1  相似文献   

10.
一次破坏性的或明显有感的地震发生以后,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震级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开展地震速报工作。在短时间内对已发生地震的参数(发震时刻、位置、强度)进行测定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称为地震速报。 中国的地震速报可以追溯到东汉,公元138年张衡用候风地动仪测报了洛阳西北方向的一次地震(即甘肃临洮七级地震)。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区域性地震电信传输台网,从事区域地震速报工作。197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负责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M_s≥5.0、边境附近的M_s≥6.0、世界范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