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2.
国际会议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今年7月9日至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自上届国际地质大会结束后,美国已花了五年时间为这次大会做准备,现任总统布什亲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组织者向世界各国发出的1号通知达10余万份,会议前后和会议期间共组织了150条地质旅行路线,其中包括去南极的地质旅行。预计这次大会是自1878年召开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将派出以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3.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4.
第十五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查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5月6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会主办,里诺会议执行委员会筹办的。大会分为会前考察、大会交流和会后考察三个部分。会间还有技术讲座。 会议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出席,美国和加拿大代表占会议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他代表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西班牙、委内瑞拉、南斯拉夫、牙买加、澳大利亚、伊朗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地矿局积极迎接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即将于今年8月在北京举办,四川地矿局参加该会议活动的内容有四项:一是组团参加北京11天的大会交流,二是参与世界地学成果展览,三是准备接待外宾来四川作地质路线考察,四是选派青少年到北京参加国际...  相似文献   

6.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到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馆举行。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人与会。中国代表团250余人,仅次于东道国日本,其中以朱训部长为团长的官方代表团80人,受大会Geohost委员会资助的中青年代表35人,其他代表百余人。大会分三方面、25个学科,25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图1)。会议期间和会前会后又安排了34条地质旅行路线、66个科技展览、4个短训班、9个讨论会和两个讲座。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将在推动地学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议决定下一届大会于1996年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7.
《地球学报》1985,7(1):54-54
<正>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4年8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112个国家的5000多人(其中苏联250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50人以上的代表团有苏联、美国、中国、捷克、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十一个国家。大会除安排22个分组讨论和九个专题报告会外,还安排了80条地质路线的旅行。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地质机械仪器展览和地质图件展览。  相似文献   

8.
经国务院批准,由十二个部门的七十八位同志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期间,我们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各国际地质组织的工作会议,参观了苏联地质展览馆和苏联科学院及地质部的十几个研究所,参加了遍及全苏的三十二条地质路线考察,广泛接触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  相似文献   

9.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今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一次有112个国家,5574名学者、专家参加对盛会.会议期间进行了两次大会学术交流,并在八月六日至十三日按学科及科学分枝划分22个分组,进行论文宣读与讨论.同时还穿插组织了按“国际岩石圈”计划安排的专门讨论会及其他科学专题的座谈会.在各类会上宣读的论文共3551篇.在会前、会间和会后还组织了80多条地质路线旅游.会议期间安排了苏联某些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参观以及文化参观,同时还举办了有许多国家参加的地质展览馆.八月五日大会以“地质学的最近成就”为题进行了大会论义宣读.内容包括1.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地质学(Kozlovsky,E.A.);2.科学海洋钻探的过去和未来(Hay,W);  相似文献   

10.
第三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8年8月6日~14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成功举行,来自113个国家的6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地球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共有376名代表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了350个学术研讨会、96个工作会议、20个专题研讨会和短期讲座,80个单位参加了大会科技展览会,664名代表参加了35条会前或会后地质考察路线。  相似文献   

11.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到8月28日最后一条野外地质考察路线结束,历时23天。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  相似文献   

12.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3):300-302
1 会议概况第 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 2 0 0 0年 8月 6~ 1 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千年的挑战”,表明国际地质学界对未来的责任感。下面我将对巴西会议学术交流的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的综述。这是首次在南美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 ,由此终于在 2 0世纪完成了六个大洲轮流开会的完整局面 ,进一步扩大了地质科学的全球视野。也许还可以说 ,第三世界国家的地质科学在进一步的崛起 ,因为在过去的近 50年内先后由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印度、中国和巴西等五国主办过这样的大会。大会学术活动包括大会主旨报告、大会特别报告、专题报告、专题讨论会和面上讨论会 ,以及讲习班、研讨会、会前—会间—会后野外考察和大量学术团体的业务会议。与大会召开的同时 ,还举办了2 0 0 0年地质博览会。学术活动的安排非常丰富 ,包括了当代地质科学的前沿、热点和交叉学科问题 ,同时体现了地质科学的多学科特色 ,几乎覆盖了地质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相关学科问题。本次大会的新特点可以归纳为 :对理论与技术成就的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 ,对未来面临的矿产资源、能源、环境、灾害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于1979年5月10日至6月2日在美国召开。参加这次会议有三十多个国家,近一千名代表。大会开幕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务院会议厅举行,负责科技的助理国务卿和美联邦地质调查所所长等都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学术交流活动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厄巴纳市的伊利诺斯大学举行,各国向大会提交论文近五百篇,内容包括石炭纪地层,古生物门类化石的研究,沉积岩相及古地理、古气候、煤田地质及煤岩等方面。 国际石炭地层及地质大会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前八届大会均在欧洲举行,而这届大会是首次在美洲国家召开。今年是美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因此东道国美国对这次大会十分重视,安排了十五条的野外地质路线参观,在会议期间,还配合有地质展览,幻灯影片,科学家会见会以及古生物化石产地的专门参观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质》1995,19(1)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太湖地质旅行路线确定“太湖沿岸非金属矿床”地质考察(T325路线)被列入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一号通知书之后,受到了国际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截止1994年12月底,已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的30位学者报名,其...  相似文献   

15.
据《地质时报》(《GEOTIMES》)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自1933年以来,这在华盛顿还是第一次。会期从7月9日至19日。会议采取讨论会、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以求深入探讨基础地质和应用地学问题。会议后期,还有40多个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以及矿产地的地质参观。会议前后,约有100条分布在全美的野外地质旅行路线可供参观,其中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达特茅斯学院的查理斯·厄·德瑞克(Charles L.Drake)说:“为了  相似文献   

16.
地质旅行是历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主办国展示其地质特征、地质研究水平、地质工作成就的极好机会.为了办好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活动,全国各地质部门先后呈报了200多条路线,经大会地质旅行委员会专家审查、论证,最后确定了142条路线供大会报名选择.其中,会前路线  相似文献   

17.
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做好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工作我省是出席30届国际地质大会西南分团的负责单位,正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组团筹备。经过有关单位的不懈的努力,我省10条地质考察路线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完成。已作好接待外宾的准备。学会所承担的30届大会科技展...  相似文献   

18.
首届太平洋沿岸国际化学会议(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gress of PacificBasin Societies)于1984年12月在美国夏威夷火诺鲁鲁(Honolulu)举行。美国化学会、加拿大化学会和日本化学会为主持单位,轮流作东。1989年12月17—22日仍在火诺鲁鲁举行第二次会议,这届大会由日本化学会主持。参加大会的有来自22个太平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代表,也有少数来自17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官方参加的计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学专业团体。我国化学会也派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9.
报导     
由国际岩石力学协会委托日本岩石力学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国际软岩(Weak Rock)学术讨论会于去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有29个国家的530名代表(其中来自日本以外的118名)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约210篇(其中日本提出约100篇)。除开幕和闭幕大会外,会议分为软岩的工程性质、现场试验、专门理论和分析、设计和施工实践、动力学和大地构造等五个专题小组宣读论文和进行学术讨论。在闭幕大会上,日本代表就日本软岩的分布和工程特性、软岩上建坝的经验和问题,软岩中开挖隧道的现状,软岩上桥梁建设的新经验,软岩边坡工程的新发展等专题作了五个综合报告。 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共11人组成。此外还有通过其他  相似文献   

20.
邹知华 《探矿工程》1988,(1):60-62,18
第十三届世界采矿会议于1987年5月31日~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以瑞典为主并与芬兰和挪威的采矿协会共同组织的。瑞典、芬兰和挪威三国还共同组织了十条技术考察路线,供代表进行实地考察。参加这次会议有60个国家,共约900名代表,其中有西德、加拿大、英国、美国等,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部门有:冶金、煤炭、有色、核工业部、科委及地矿部,共2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