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北部地下水资源贫乏,且水质普遍较差,矿化度、氟化物等普遍超标,利用已有水文地质勘查资料,研究当地高氟水、高矿化水的形成机理,可以为寻找水质较好地段和较好层位提供借鉴。本文从介绍影响当地地下水水质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等多要素出发,在分析研究区水质变化规律基础上,论述了高氟水、高矿化水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吉林西部地下水特征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宋长春  邓伟 《地理科学》2000,20(3):246-250
研究了吉林西部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水文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对第四纪环境和地下水赋存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地下水元素地球化学分异性,元素迁移地球化学过程的转化,探讨了潜水埋深、矿化度、组成、径流条件等对内陆盐渍土壤形成的影响,潜水向上迁移速率与水位的关系,提出了潜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程立平  王亚萍  齐光 《地理研究》2021,40(9):2684-2694
通过对长武黄土塬区不同林龄苹果林地下0~20 m深剖面土壤湿度及土壤水氯离子浓度测定,定量分析了黄土塬区苹果种植对厚深黄土剖面土壤水分及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苹果林地深剖面土壤水分由浅及深逐年降低,深层土壤储水量呈倒“S”曲线趋势下降,27龄之后进入稳定期。丰水年份形成的活塞流是黄土塬区深层渗漏以及地下水补给的主导方式,农田下地下水年均潜在补给量为30.2 mm,占年均降水量的5.2%。农田转换为苹果林地后形成的深厚土壤干层将阻断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弱地下水补给过程中活塞流的主导作用。需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农果面积比例,保证地下水资源持续补给,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富水性是含水层的基本属性之一,贵州省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溶蚀作用强烈,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赋存规律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探究地下水的富水性规律对区域地下水开采、保护及矿区、环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野外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查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以统计分析为技术手段,得到不同地下水含水层枯季径流模数,最后依据含水岩组富水性指标评价含水层富水性,对河坝场乡地下水含水层的富水性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中日合作项目在华北平原设置的自动监测设备KADEC-MIZU Ⅱ型地下水水位自计仪,对2004-2006年39处浅层地下水水位监测的结果,结合区域影响地下水宏观动态类型的主要因素,如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漏斗以及河流湖泊等,叠加各影响因素分区图得到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综合分区图,结合观测孔地下水水位体现的动态特征,将华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点分为山前开采型、山前侧向补给-径流-开采型、中部河道带补给-开采型、中部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蒸发型动态、黄河影响带侧向补给-蒸发型动态和滨海平原区入渗-蒸发型6大地下水动态类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年内及多年动态变化的特点,比较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动态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曲靖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水在不同岩类中贮存形式、运移条件的不同及水动力特征的差异,曲靖盆地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三大类型,盆地及其周缘有6个主要水文地质单元。采用美国EPA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DRASTIC,根据水文地质实际调查及已有的曲靖盆地水文、地质等资料对该盆地地下水进行固有脆弱性评价。得出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主要为中等、较高;并圈出了地下水易于污染的高风险区。该结果对曲靖市的土地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乌江流域上游段选取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4个地表水采样点和27个地下水采样点,比较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水体碳酸酐酶(C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乌江流域上游段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所有采样点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均能检测出CA活性。比较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平均CA活性,总体而言,平均CA活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灌草丛地、农业用地和居民区,而且,来自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灌草丛地的地下水平均水体CA活性显著高于地表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水体CA活性与HCO3-浓度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水体CA对流域岩溶碳汇潜力的贡献值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位素研究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位于两北内陆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戈壁沙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盆地内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于区域地下水,研究盆地地下水形成和循环机制,对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水化学分析方法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盆地地下水循环特征、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和流域不同地区地下水补给来源等,为黑河下游水利工程规划和水量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水分来源的D、~(18)O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潜在水源对胡杨的贡献。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δ18O差异显著,胡杨幼苗、成熟木、过熟木的δ18O值分别为-5.368 14‰、-6.032 75‰和-6.924 18‰;(2)不同林龄胡杨所利用的水分来源不同,胡杨幼苗主要利用30~50 cm的土壤水,利用率在70%左右,对地下水的利用仅为6%;成熟木主要利用200~22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最多达85%;胡杨过熟木主要利用100~26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深度范围较幼苗和成熟木都广,对地下水的利用较高,最多达96%,胡杨成熟木和过熟木主要利用的是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以控制地下水资源形成、运移和贮存的水文下垫面为纽带,将遥感信息和地下水资源量有机的连结起来,形成一个“遥感信息-水文下垫面-地下水资源量”的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新思路.并成功地应用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区域地下水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T1j-T2L)地下水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T1j-T2L)地下水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类型各异。其展布规律及水文地球化学景观系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阶段中,经沉积、掺杂、淋滤、火山活动、生物化学及剥蚀淋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对其形成分布的研究论述,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乌江流域上游段选取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4个地表水采样点和27个地下水采样点,比较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水体碳酸酐酶(C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乌江流域上游段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所有采样点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中均能检测出CA活性。比较来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平均CA活性,总体而言,平均CA活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灌草丛地、农业用地和居民区,而且,来自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灌草丛地的地下水平均水体CA活性显著高于地表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水体CA活性与HCO3-浓度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水体CA对流域岩溶碳汇潜力的贡献值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喀斯特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分析其发育和形成原因,并对区域喀斯特发育史作了研究。通过不同地层岩石的溶蚀性、喀斯特发育程度及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运动关系,研究此区域的集中排泄和分散排泄两大喀斯特水系统的发育规律及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喀斯特对路线工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昌平平原区位于北京平原区的西北部,是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研究区24眼监测井2015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Piper图、Schoeller图、Gibbs图等不同方法以及同位素技术,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地下水在枯、丰水期主要水化学参数浓度变化情况及地下水补给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HCO_3~–、Ca~(2+)、Na~+等主要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程度大,且在枯水期浓度空间分布差异尤为明显。(2)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型为主,但随季节变化部分地区由HCO_3-Ca-Mg型向HCO_3-Na-K型演化。(3)研究区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岩石风化及水岩作用是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州金沙洲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下水动态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和地质钻探的成果,综合研究广州市金沙洲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地带的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岩土体类型、第四系厚度、地层与岩石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形成的内在因素,开挖基坑、桩基础施工及抽排地下水是地面沉降形成的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学校地面沉降是因软土层在抽排地下水及地面附加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排水固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黑河流域中游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张应华  仵彦卿 《中国沙漠》2009,29(2):370-375
分析地下水水循环机理是有效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前提。对此,利用皮帕尔(Piper)图解法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类型,结合区域构造水文地质和环境同位素,分析黑河中游盆地内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补给机理。结果表明,位于黑河较上游地区两个相邻山前冲洪积扇之间的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分别来自于不同的补给来源;不同区域的黑河沿岸地区,受地理地形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存在显著差异;以榆木山隆起相隔离的张掖盆地和酒泉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存在显著差异,处于不同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含量,初步估算出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更新期,其地下水年龄均低于32 a。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河中游地下水资源、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当地的地质条件,总结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认为区内的地形、岩性和气候决定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潜水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很深,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潜水主要受气候、地貌和岩性的控制,而承压水则主要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星耀镇一带为内蒙古地轴与地槽的分界部位,这一带断裂、褶皱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赋水条件较好,形成富水地段,加之原始地形低洼,接受周围补给充足,故储水丰富。  相似文献   

18.
水文地质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及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利用,以及对各类工程建设场地、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基于此本文针对珠海某工程建设场地中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东昇  崔步礼  赵云朵 《地理研究》2022,41(10):2821-2831
区域地下水溶解性碳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及推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青海湖流域冻结期和融化期分别收集了地下水、河水和湖水样品,研究了环青海湖地下水在冻结期和融化期的溶解性碳特征,并探究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溶解性碳特征及其对不同冻融时期的响应,最后揭示了环湖区域不同水体的溶解性碳的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冻结期地下水、河水和湖水的溶解性无机碳(DIC)均相对高于融化期,溶解性有机碳(DOC)均相对低于融化期。地下水、河水和湖水的溶解性碳均主要以DIC为主,DIC在溶解性碳的占比高达92%。地下水的DIC平均含量在基岩裂隙水、水量中等和浅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较高,DOC平均含量在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和浅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较高。地下水的DIC在湖滨平原砂砾石层、淤泥质砂层潜水和水量中等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受冻融期影响较大,DOC在基岩裂隙水和水量贫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受冻融期影响较大。湖水的DIC和DOC均远高于河水和地下水。河水的DIC在融化期和冻结期均低于地下水,DOC在融化期高于地下水,在冻结期低于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海河源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从建  陈伟 《地理科学》2018,38(5):790-799
对海河流域源区的丰、枯水期降水、地下水、河水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海河源区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对典型采样点地表水地下水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丰水期地下水及地表水δD和δ18O及总溶解性固体(TDS)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枯水期只有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水化学特性表现出空间差异。②研究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HCO3·SO4、Ca-HCO3型为主,丰水期河水与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相似,枯水期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同时期的河水及大气降水的水化学类型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枯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不明显。Gibbs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海河源区水体化学性质的主要影响为岩石风化作用。③枯水期地下水受其他水体影响较弱,而丰水期河水及大气降水对地下水具有显著的补给作用,3个源流区中西源的地表河水对地下水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