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世俊 《气象》1975,1(12):17-17
过去,我们在天气预报中,往往比较注意较大的天气系统对本站的影响,而对一些地方性系统注意不够。近年来,我们开始注意到海陆分布以及地形条件对本站天气的影响,分析了长白山小高压(以下简称长白高压)与其他天气系统的关系,及其对东沟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010年10月10日发生于宁夏南部山区的一次罕见大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预报失误原因,借助诊断分析和统计分析,分析了天气形势、影响系统、相关物理因子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能力,认为这次天气过程中,降水量级和降水性质的预报失误,是因为对本地秋季重大天气成因及规律认识不够,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把握不准,并且过度依赖数值...  相似文献   

3.
一、粘虫 (一)二代粘虫 1.一代成虫迁飞降落与天气系统关系依20年蛾峰观测结果,前2天至当天有降水27次,占93.1%;无降水2次,占6.9%.从850hPa,等压面图分析,一代成虫常在盛行偏南气流引导下北迁,而在锋面条件下降落.这是因为:夏季锋面气旋移到本地时,常有降水天气出现,由于雨滴的拖带对成虫飞行不利,加之锋面后部有较强的下沉气流,迫使粘虫蛾降落.为了弄清粘虫在我县活动高峰的时间,我们从1983-1984年6月期间共观  相似文献   

4.
按我国传统说法,春天是从立春这天算起,立夏结束.农历一月称初春、元春;二月称早春、仲春;三月称孟春、季春,按气象学规定,日平均温度在15℃时,才是春季的标准温度.而立春之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却还很冷.这是因为我们感到气候的冷热,并不是直接随太阳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随大地接受太阳光后,放出热量的多少而变化的.地球本身是一个热的容器.立春前后,太阳光向北移动之时,也是北半球热量散失最多之时,虽然太阳向适中移动了,北半球散失的热量还没补上,因而天气还很冷,使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到了春分,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正好不多也不少,天气温和适中.所以,春分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才真正到了明媚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语音是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也是现阶段软件用户界面发展的最高目标。目前,气象部门编发的重要天气报都是数字编码,不够直观明了。在.net平台下利用SAPI5.1开发中文语音应用程序,对重要天气报报文进行解译,实现对灾害性天气自动预警,并通过微软Microsoft SpeechSDK5.1的TTS语音引擎技术实现重要天气报的语音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6.
林学范 《气象》1981,7(4):36-36
我们感到713天气雷达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改进之必要。目前我们已对以下分机作了初步改进。 1.主显示器度盘照明系统的改进 原度盘照明不够均匀,而且荧光屏面有反光圈,影响照相画面美观和观测,改进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7.
朱振全 《气象》1981,7(10):5-6
天气谚语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在我国气象站、哨天气预报及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对它进行深入地总结提高却很不够。下面仅就几年来的工作和了解,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谚语中的问题 1.在分析研究和应用天气谚语时,有的未经验证和分析就拿来使用,致使预报效果不稳定。我们知道,天气谚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的地区性、季节特点以及由于语言形式造成人们对含义理解不够具体等问题,就要求在应用之前,对它进行调查、分析和验  相似文献   

8.
宗铭 《气象》1980,6(10):39-39
看了《气象》第8期蔡恒荣同志的文章后,深有同感。在日常观测工作中,遇到天气复杂时就会有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GD-01的规定有些不够完善之处,使一些本可反映出来的现象反映不出来。蔡文中的例1和例4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邵春森 《气象》1981,7(2):38-38
“梅雨”是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季节的一种特定天气气候现象。我们认为梅雨期的划分应以天气现象来确定。这是因为: 1.如依天气形势和天气系统来划分梅雨的起止,容易失去其原来的含义。正如“雨天”意义为下雨,如按天气形势或天气系统划分,把低压控制,定义为“雨天”是不妥的一样。因为低压控制仅是易于产生“雨天”的条件。 2.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一段阴雨日总结出的“梅雨天气形势”,也类似于总结出的“寒潮形势”。但我们并不用“寒潮形势”来确定“寒潮”,自然也不宜用“梅雨形势”来定“梅雨”,当然,如果“梅雨天气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6,(4):7-15
关于积云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观测指出,积云发展的主要能量来自大气的静力不稳定度.实践证明用气块法表示大气不稳定度来作积云发展和雷暴天气的预报,往往失败,其原因是因为影响积云发展和产生雷暴天气的因素很多,除了特定地形、天气形势下的辐合辐散、锋面和中小尺度系统外,在积云生成和发展中,还有湍流、云外补偿性的下沉气流以及挟卷作用等,但在目前全面地去考虑或计算它们的影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4日午后,洛阳市的市区、新安、宜阳、嵩县一些乡镇出现明显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中短期预报出现漏报失误,由于其发生在国庆、中秋双节和秋收秋种关键期,给洛阳气象服务造成很多不良影响.针对预报失误原因和小概率强天气发生的各种机理,利用天气图、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影响天气发生在弱的垂直风切变、地面冷空气抬升的有利条件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难度大和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先前征兆不够明显是失误的根本原因;中气旋、垂直液态水含量跃增、强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和高冰雹概率等产品对短时临近预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准确预报对流风暴是否越过黄河也是提高洛阳市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章淹 《气象》1979,5(11):1-3
暴雨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灾害性天气,而在久旱之后或需要蓄水的时节,适当的暴雨却成了对国民经济有利的重要天气。因此,暴雨的研究和预报,也是我国气象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暴雨的出现规律、形成原因错综复杂,监测与探测的手段也不够,所以暴雨的警报以及科研工作,是发展得  相似文献   

13.
《浙江气象》2013,(4):11-11
对于全世界来说,2012年是艰苦的一年,而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担心玛雅历法中的世界末日所致。事实上,这是到处充斥着极端天气的一年:在美国遇到了干旱和热浪;在英国出现了破纪录的降雨;而罕见的大雨袭击了肯尼亚、索马里、日本和澳大利亚;西班牙发生了干旱;中国则遭遇了洪水;当然人们也忘不了超级飓风桑迪。  相似文献   

14.
蔡重褚 《气象》1979,5(11):27-29
我们认为,在县站预报的工具中,压温湿曲线图比较直观,便于分析各气象要素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但是,就目前几种压温湿曲线图来讲,都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反映天气系统演变的能力不强,亟待改进和提高。为此,我们首先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压温湿曲线图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主要优缺点,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较好反映天气系统影响和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6,(4):32-33
[说明]日本前气象厅长官高桥浩一郎于1975年第4期日本《天气》月刊上发表一篇题为《季节预报的评论》的文章,对日本的长期天气预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人们所以希望知道未来较长时期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的影响甚大.在日本的天气谚语中有许多是有关农业收成好坏与前期气象条件关系方面的,而且在反映经验规律的天气谚语中有  相似文献   

16.
天气数值预报中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3):176-184
本文指出在天气数值预报中要解的天气方程组与我们能有的求解条件是不相配称的.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把方程组化成最合适的形式而最充分地利用可能有的定解条件(特別是最可靠最完全的气象量测的分布)以使预报效果最好.在某些情形下,天气数值预报可以提成“演变”问题,从而可能使用过去的资料.作为某一气象量的初值问题,天气数值预报也可能使用一部分过去资料.而在以前的天气数值预报是并不使用过去天气资料的.本文最后讨论了这样提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的天气系统,有不同的云系产生、发展、衰退和消失过程.因此,判定云状的种类和云量,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云系种类和云量可以判断天气系统的基本情况,掌握天气变化,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在地面上看云是看云的底部,而气象卫星拍的是云顶和整体,两者功用不同,不可替代. 地上面如何看云,长期以来,从别人那里学了一些,自己也体会了一些,现就一些基本方法,介绍给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的配合 《气象》第8期蔡恒荣文中的例1、例2、例4,我也认为其过去天气应当分别报6、9和3。至于例3的过去天气,我认为应当报0。这是因为一个有经验的观测员完全可以判定是否在这五分钟内会从无云变化到六成以上的。在我们这里,这样快的变化速度超出了规律。当然,如果时间长一些,报×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9.
降水、气温、风等天气要素的变化是由各种气象因子场共同决定的,由于各种气象因子场的变化与组合极其复杂多样,所以天气要素的变化也极其复杂多样.预报员在日常预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哪些因子场在哪些天气要素的预报中特别重要.例如:对风的预报来说,地面气压场最重要;对气温预报来说,低层的冷暖平流起决定作用;而在降水预报中,则要着重考虑中低层低值系统、水汽含量及西南气流的强弱.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数值预报之外,我们只能定性说明因子场的重要性,而无法定量表示它们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甚至于,在预报中有时候还会忽视一些重要气象因子场的作用.为了定量描述各种气象因子场在天气要素预报中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一个计算方案,在22~37°N、  相似文献   

20.
气象台、站是积累气象资料,了解气候资源,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及时准确地制作天气预报,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尤其是为农业生产做好气象服务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气象资料的“三性”,我们体会到,只有观测人员的准确观测计算足不够的,而与气象台、站的观测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