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华北地台石炭纪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研究材料,结合共生生物、围岩特征等,分析并建立了研究区5个以腕足动物占优势的典型底栖生态群落,它们是: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Derbyia群落,Becheria-Stenoscisma群落,Lingulai-Chonetes群落和潮下波浪带腕足动物群落。讨论了特定地质背景下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各群落的生活环境。腕足动物群落分布的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海底地形、海侵规模及持续时间长短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84  
张志强  徐中民  王建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1,23(4):360-366,T002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 ,是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是开展环境 经济综合核算的基础工作 .以黑河流域 1987年和 2 0 0 0年的 1∶10 0 0 0 0Landsat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 ,在分析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状况的同时 ,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按当前价计算 ,1987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为 2 1.6 2 3× 10 8$ ,相当于 178.82 2× 10 8元人民币 ;2 0 0 0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为 17.6 74× 10 8$ ,相当于 146 .16 4× 10 8元人民币 .与 1999年黑河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10 2 .5 4× 10 8元人民币相比 ,2 0 0 0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相当于GDP的 1.42 5倍 .由于缺乏对盐碱地、永久积雪 /冰川、建筑用地、沙丘 /戈壁、裸岩 /裸土地等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信息 ,该结果是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守估计 .  相似文献   

3.
四川龙门山中段早埃姆斯期生态地层及古环境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龙门山中段白石-苟家大型飞来峰内早埃姆期期的甘溪组分及岩性特征。首次将甘溪组划分为两个生态地层单元,用Anetoceras-Plectodobonta群落及Dicoelstrophia-Eosophragmophora群落;指定了群落的层型剖面,分析了各群落的生物组成,丰富度,生态特征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英国“可持续未来的科学”优先研究领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 (NERC)于 2 0 0 2年 4月提出了“可持续未来的科学”(Scienceforasus tainablefuture)发展计划 ,该计划确定了国际上环境科学领域的战略重点及优先研究领域 ,这是经过对80个单位 2 0 0多位科学家、管理者、决策者等的广泛咨询后确定的。该计划旨在组建一支科学团队 ,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使环境领域的科学家与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其它科学家联合开展研究。该计划注重学科交叉研究 ,将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认识不同时空尺度上地球系统内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理 ,同时…  相似文献   

5.
李儒峰  门凤岐 《现代地质》1995,9(1):11-17,T001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双壳类化石15属28种,讨论了化石组合特征.在研究双壳类动物群的基础上,划分了3个动物群落,即:Acanthopecten群落、Palacolima群落和Aitartella群落,并对各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极的海冰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海冰区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属新兴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对海冰在冰区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共识。随着EASIZ和CS-EASIZ等国际南极区域性计划的相继出台,该研究已成为目前南极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文章同时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欧洲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欧洲传统景观生态学近切需要改革和创新。如何保持景观生态学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它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是摆在欧洲景观生态学家面前的迫切课题。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对未来欧洲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景观生态不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贵州水拔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道洪 《中国岩溶》2006,25(3):256-262
通过贵州水拔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共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519号,计45种或类群,隶属3门6纲11目28科。该洞内由4个动物群落组成,经数理统计分析,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有光带群落( 2. 822 8)、水塘群落( 0. 993 1)、水塘群落( 0. 338 8)及有光带群落和黑暗带群落( 0. 286 9)。用Pea rson相关系数进行部分环境因子与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CO2 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空气中CO2 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8和- 1. 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前者≤ 0. 05,而后者则≤ 0. 01;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 998和- 1. 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均≤ 0. 05)。在地表,温、湿度是影响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子,但在特殊的溶洞内由于洞尾段的温度四季较稳定和整个洞穴内的湿度均较高,故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1983年7月18日至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在法国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7月18—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发展的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他们是杨式溥、项立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培养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 克隆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的垂直分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存在一些优势种群, 在所有6个取样深度的土层中均有分布.但不同深度土层古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浅表层检测到一些特异的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它们分别隶属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盐杆菌纲(Halobacteria)和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 而在深层土样没有检测到. 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带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以奇古菌(Thaumarchaeota)类群占据绝对优势, 全部隶属于被称为group1.1b的谱系.其中, 一些序列与不可培养的Nitrososophaera氨氧化古菌序列亲缘关系较近, 可能预示着这些中温泉古菌在氨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群落结构及生态学贡献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与研究方向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星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84-28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于 2 0 0 0年正式启动 ,其中地球科学领域对地球科学前沿及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遴选 ,共选出领域前沿 1 1项 ,重要的研究方向 1 7项 ,以下就相关内容作一些简单介绍。1 地球科学前沿领域选择那些具有高度探索性的 ,认识基本地球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主题。一旦突破将带动若干重要研究方向 ,对学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主要包括 :1 .1 地球内部重要界面动力学及其圈层相互作用认识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目标。以中国东部典型地球动力学事件以及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迁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 (ILTER)自 1993年成立以来 ,其指导委员会 (SteeringCommittee)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 ,其任务主要是交流各网络在建设、研究和监测等方面的进展 ,并讨论可能的合作领域。有时 ,该会议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结合起来召开。 2 0 0 2年的会议是与在伦敦召开的DetectingEnvironmentChange国际学术研讨会结合起来召开的。东亚ILTER自 1995年成立以来 ,其指导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其形式是工作会议与学术研讨会一起召开 ,至今已先后在韩国、中国的台湾省和蒙古召…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素主导着冰川前沿裸露地好氧异养细菌群落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冰川前沿裸露地有着暴露年代序列特性, 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理想地区.通过对1号冰川东支前沿裸露地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 从冰土交界处到1675年的冰碛垄, 25 ℃下培养得到细菌数量从5.5×104 CFUs·g-1增加到3.3×106 CFUs·g-1, 而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在暴露年代序列上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改变发生在两个阶段, 暴露初期和植被盖度明显增加的时候.联系到这两个阶段正好是环境温度与土壤营养水平改变的时期, 此结果表明, 环境变化是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微生物对冰川前沿裸露地土壤的发育具有影响, 并且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后续生物的定居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100多年来,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74℃. 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 全球冰川快速退缩, 研究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原生演替成为当前热点研究领域. 文章系统综述了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 微生物对土壤发育和改良的作用及N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作用, 旨在探索其演替规律, 为确定微生物在冰川前沿这一特殊生境中的生态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Manystudiesofglobalchangesshowthatthehydrologicalcycleofacontinentalscalecanberelatedtoclimaticchanges(Andersonetal.,2 0 0 1;KarenandDara,2 0 0 1;MichaelandMichael,1999;Hugoetal.,1996 ;Larryetal.,1996 ) .Cur rentdistributionpatternsofdeuteriumandoxygen 18concen …  相似文献   

17.
对龙天洞和郑家大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两洞共获标本847个,隶属3门6纲15目28种。并对两洞的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A( 2. 2308) ,而最低是群落F ( 0. 9404); 相似性指数最高是群落E - F( 0. 6363) ,而最低是群落D- F ( 0. 1552)。此外,还对两洞的动物季节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遗迹化石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迹化石(或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是原产地环境条件的指示者,是原地埋藏的遗迹群落,因此几十年前即用来研究古环境和古地理。本文从4个方面讨论了利用遗迹化石群落来解释古代环境和古地理条件:①陆相和海相遗迹化石群落的区别;②海陆过渡带环境的遗迹化石群落和海岸线的识别;③遗迹相的古环境和古地理应用,且讨论了Skolithos(石针迹)、Cruziana(克鲁斯迹)、Zoophycos(动藻迹)和Nereites(类砂蚕迹)四个遗迹相研究的新进展;④利用遗迹化石群落对一些地质事件的解释,包括一些沉积事件的解释以及判断缺氧和贫氧环境。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适逢中国地质大学建校 5 0周年。中国地质大学将于 2 0 0 2年 1 0月 1 8日在武汉举行盛大校庆活动。在校庆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重要学术研讨会。现将部分会议内容预告如下。1 成油体系与油藏动力学学术研讨会2 0 0 2年 1 0月 1 6~ 1 7日将召开“成油体系与油藏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湖北省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会议将广泛交流、总结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追踪世界石油科技发展动向与前沿。会议主题如下 :1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理论、方法、技术及其进展 ;2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评价技术 ;3复合…  相似文献   

20.
湖北清江和尚洞滴水微生物群落随空间和季节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现代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潜力, 利用微生物学传统的培养计数、荧光染色总菌计数和BIOLOG的ECO微平板等技术对湖北省清江和尚洞内不同地点的滴水由内至外进行了空间和季节性的动态监测, 4个滴水点由内向外编号依次为1D、3D、4D和5D.结果证实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不同样点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同, 1D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 3D表现出与1D相似的代谢特征, 但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 颜色变化率越高, 表明微生物代谢越旺盛)较1D小, 4D和5D样品在接种24h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基本保持不变.对微生物代谢较为旺盛的1D、3D两个样品中不同时间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 表明洞穴滴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相对稳定, 随采样季节的变化不大.相对于3D、1D的4个不同季节(采样时间)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种类的利用上存在一定差异.1D水样在2006秋季(2006年11月份)、2007春季(2007年5月)和2009年夏季(2009年7月份)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种类上比较接近, 而在2008年初秋(2008年9月)碳源利用种类与前三者的差异明显.与1D相比, 3D的4个不同采样时间的滴水微生物群落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得分系数比较接近, 群落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差别不大.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不同季节滴水中可溶有机质成分(DOC)的变化及微生物群落成分的变化, 暗示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指示气候变化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代谢功能多样性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