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CH4气体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铅为深源,暗示了本区金成矿物质的地幔来源。部分碳为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碳质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参与了金的迁移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本区特定的后碰撞地质背景下,在构造挤压与伸展作用中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金成矿物质源于深源,成矿流体主要是变质水。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碳质围岩地层有机碳参与成矿,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及天水等流体的不同程度的混合与叠加,形成本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于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天山地区的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石炭和二叠纪,与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发生时间、空间、地球动力学背景完全吻合,代表了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产物。该区典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小,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相对小、少,流体的盐度低,流体的温度主要是中低温。相同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水的来源相近,不同类型金矿床水的来源不同。矿物中S、Pb同位素及黄铁矿和矿物包裹体流体中REE主要为深源,佐证了本区成矿物质金是深源,深源的金主要以金硫络和物形式向上迁移。流体中C为地幔与地层的混源,其中直接侵入于含炭碎屑岩建造的构造蚀变脉岩型金矿成矿流体中C主要为有机碳,凸显出本区沉积地层生物成因有机碳对深源的金在浅部的搬运及卸载成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康古尔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硫,铅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总的表现为下部上升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混合成矿特征。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深源性,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是一种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型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新疆准噶尔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准噶尔地区出现大量不同类型金矿床,为了探讨它们的成因,为金矿床的找矿勘探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哈图、包谷图、阔尔真阔腊、科克萨依等金矿床包裹体流体中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它们成矿形式不同,规模不等,但它们的金均主要来自深源,并有地层物质参与。其中哈图金矿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是两种不同来源的流体叠加成矿,石英脉型矿体主要与哈图岩体岩浆流体关系密切,蚀变岩型矿体与深源流体有关。包谷图、阔尔真阔腊金矿矿、科克萨依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源,成矿过程中受到浅成流体的综合影响。矿物包裹体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主要反映了原始成矿流体来源,矿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可能较多地体现了矿床特有的后期地质作用,这在今后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燕建设 《物探与化探》2005,29(6):487-492,496
在研究马超营断裂带主要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组成及成分特征基础上, 综合分析归纳了流体系统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了流体的组成、来源及演化特征, 认为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弱碱性及较高矿化度的混合成因特点, 早期成矿流体以深源为主, 晚期则混有大量大气水演化形成, 分析了影响流体演化的控制因素及金等成矿物质在流体中的迁移、沉淀机制, 提出流体活动是成矿作用的核心, 对成矿流体系统的研究, 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马超营断裂带金矿成矿条件和成因, 更好地认识金矿成矿规律与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老王寨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化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成矿过程的详细研究 ,认为矿床是在该区深部地质过程中深源热流体作用的产物 ,由此提出深源流体成矿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福建德化东洋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接近于大气降水;硫元素具有深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密度、低盐度的岩浆热液,沸腾作用以及大气水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的主要因素,矿床成因属于与次火山岩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金山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特征;富含Ca2 ,Mg2 ,SO42-,CO2等;主要来源有变质热流体、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形成的热流体和深源流体;流体的性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变化,矿床的形成主要是两期流体成矿作用的结果,是热液与构造的耦合;不同种类流体的混合、单一流体不混溶分离作用和盐水体系中有机质的参与是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研究大营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包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化学热力学原理,对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计算,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为合来源,为先期深源岩浆热液叠加了后期雨水所致。  相似文献   

10.
关于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因的一些初步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黔西南金矿床与莫霍面隆起、深大断裂、岩浆岩体、航磁异常、重力异常、环形构造及地热场的时空对应关系为线索,讨论了深源流体参与金矿成矿的可能性。铅、硫、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流体及地层岩石。金矿床是上升热流体改造地层岩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论深源流体参与黔西南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赖民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6):586-592
通过研究黔西南金矿床时空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深源流体参与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金矿床在时空上受莫面隆起,深大断裂,幔源岩浆岩体的控制,且与航磁异常,重力异常,环形构造等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初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深源流体成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深源流体成矿*朱赖民1)金景福2)何明友1)胡瑞忠1)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2(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深源流体改造交代成矿模式1问题的提出近20年来,前人对黔西南地区金矿床成因开展了...  相似文献   

13.
Many large Archaean epigenetic gold deposits show a broad spatial relationship to regional lineaments in greenstone belts, although in detail they are sited in subsidiary brittle-ductile fault structures. Fluids, originating from a deep source, follow a complex path and re-equilibrate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es and with metamorphic fluid during migration to higher crustal level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at or below the amphibolite/greenschist metamorphic boundary, where most gold deposits are located, favour the establishment of brittle-ductile and brittle subsidiary structures, the preferred structural setting of gold deposits. Physical gradients between the regional ductile structures and more brittle subsidiary structures ensure transient, strongly localized, fluid flow into the latter, where lower temperatures and suitable host rocks with high Fe/(Fe + Mg) ratios favour gold-deposition. The multi-source origin and continuous re-equilibration of the fluid with crustal rock, which includes granitoid and greenstone-belt lithologies of different ages, is reflected in the diverse 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signature of the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4.
朱赖民  金景福 《地质科学》1998,33(4):463-474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s between ultrabasic rocks and gold deposits in time,space and genesi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the gold deposits is characteristic of crust-mantle mixing,The formation of the gold deposits is related with the activity of juvenile fluids along with the intrusion of ultrabasic dikes.The ascending juvenile fluids not only offered part of the gold.water and mineralizer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but also promoted the remobilization,deposition and enrichment of gold in crustal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6.
杨钻云 《地质与勘探》2013,49(5):846-854
新台子金矿区在成矿区带上属于海西期构造剪切带金成矿带,该带受丹巴弧形构造、大渡河韧性剪切构造及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共同影响,以分布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特征,是扬子地块西缘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文章综合分析了区内矿床地质、控矿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组合等成矿地质条件,将区内矿床成因类型确定为浅层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两种矿床类型均受到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控制,具备形成小-中型规模金矿床的有利条件:①新台子金矿区及其邻区贵金属成矿带的成矿物源主要是前震旦系康定群;②深大断裂是多源成矿物质迁移的主要通道,壳源岩浆活动为成矿物质活化提供了热源;③泥盆系危关群炭质绢云板岩、千枚岩等黑色岩系作为有机化学障,使自下而上的含矿流体内的金元素沉淀、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胶东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深入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胶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型式、构造与矿体的耦合关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他成矿地质因素,在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金矿赋矿规律、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胶西北金矿和深部金矿成矿模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模式,其要义是:早白垩世,由于板块俯冲、回撤,诱发壳幔相互作用,产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引起广泛的流体活动;同时,地壳拉张和岩浆隆升,形成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出现大量铲式断层、拆离断层等。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强度含矿流体活动和交代蚀变作用是胶东金矿大规模集中产出的基础条件,地壳快速隆升引起强烈减压、降温是大量金质从流体中析出、沉淀的重要原因,伸展构造则为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水银洞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水银洞金矿是黔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也是国内外少见的一个"高品位、大吨位"卡林型金矿。为了探讨矿床的物质来源问题,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床各个中段不同矿体的硫化物、碳酸盐矿物进行了系统采样,进行了S、C、O同位素的测试分析。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放射性同位素Pb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表明,水银洞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区域上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具有壳幔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广泛分布太古宙绿岩带 ,同时也是我国中生代岩浆活动最发育的地区。中生代强烈的陆内造山运动 ,对区内早期的绿岩带和其中的金及金矿床进行强烈的活化改造 ,形成壳源深熔花岗岩和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文中详细论述了区内与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绿岩带再生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花岗岩和金矿床与太古宙绿岩带密切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 ,并讨论了金矿的成矿模式。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是造山带的产物 ,岩石富碱质、属钙碱性系列 ,形成深度较浅 ,塑性流变弱 ,常具似斑状结构 ,岩体常为多期次侵入 ,岩性多样 ,分异好 ,岩脉发育。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岩、金矿床和绿岩带具有亲缘关系。成矿流体富氯和富硫 ,盐度变化较大。金矿床形成在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20.
造山型金矿研究进展:兼论中国造山型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造山型金矿指与大洋板块俯冲和陆块拼贴有关、产在汇聚板块边界变质地体内部或者边缘受韧-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的,成矿流体以低盐度H2O-CO2-CH4为主要特征的,成矿深度(2~20 km)和温度(200~650℃)及其相应的蚀变矿化组合有较大变化的系列金矿床.造山型金矿形成与超大陆聚合时限具有一致性.由于围岩类型和控矿构造多样性、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多解性、金属源区和演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成矿就位和物质起源的空间差距,造山型金矿成因模式有以下两个主要观点.第一种为大陆地壳变质流体成因模式,认为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造山作用同变质阶段,并随岩石圈演化矿床的物质来源发生变化;富金流体的释放由上地壳岩石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进变质作用导致,该过程中的黄铁矿向磁黄铁矿转变释放了大量的金,这种模式被广泛运用于赋存在绿片岩相中的显生宙造山型金矿.然而越来越多的实例证实造山型金矿主要形成于峰期变质的退变质阶段或者与区域变质没有任何关系,变质流体成因模式受到了强烈质疑;与大陆地壳变质模式相对立的是幔源流体模式,其认为流体起源于俯冲洋壳脱水或富集地幔再活化,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成矿流体具有一致性;尽管该模式不符合传统的平衡条件下的相变原理,但是基于幔源流体的存在及其浅部运移的大量观测,初步认为成矿流体是在超临界和非平衡条件下完成了金属的幔→壳迁移.中国造山型金矿分布于江南造山带志留纪、天山-阿尔泰二叠纪、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侏罗纪、特提斯造山带二叠-侏罗纪、华南板块晚三叠世-侏罗纪、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白垩纪、青藏高原及周缘古近纪等七大成矿带,主要受到了显生宙不同时代造山作用的控制,成矿时代晚于变质峰期,重要成矿带大型矿集区(胶东、哀牢山、扬子西缘)的实例解剖均支持幔源流体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