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陈海 《河南地质》2009,(8):21-21
5月2日上午,汝阳县上店镇圪塔村的李老汉怒气冲冲地来到上店国土资源所办公室,要求改变对他的处罚决定。工作人员给他让座,他都不搭理。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上店国土资源所所长桑康心里盘算着,老爷子可是个象棋迷,现在就是给他讲道理,他肯定也听不进去,不如投其所好,先和他下盘象棋,让他情绪稳定后,再说正事也不迟。  相似文献   

2.
黄文熙 《水科学进展》1993,4(4):326-326
敬爱的谢家泽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年多了.记得他刚动过第二次手术,到我家来探望我的疾病时,他容光焕发,动作灵便,完全不像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使我万分欣羡.现在面对着当时他坐过的沙发,他的音容笑貌还宛在眼前.他是与我共事50多年的老友,失去了他,真使我哀伤万分.  相似文献   

3.
鄧玉書同志逝世的噩耗,是雀子明同志轉告我的。我和他初次相識是在西南地質局。最后一次見面是在今年开局長会議結束后他去听克列托尔教授的学術报告。他是唯一从省局來听报告的人。听完报告,他笑嘻嘻的找到我,要求我將从前七次报告印出后一定給他看,我还沒來及把报告寄給他,他  相似文献   

4.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生于1833年。少年时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对地质学产生了兴趣。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随父母游历了家乡的许多地方,并且利用暑假到阿尔卑斯去旅行。在柏林学习地质学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宽厚的知识基础,他很快就意识到对他而言,未来工作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1859年,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进行欧洲以外地区的研究,李希霍芬申请参加了普鲁士政府向东亚派遣的一支探险队,开始了他最初对中国地质的研究。1862年当探险队的成员开始返回柏林,他独自到了上海开始他自己在中国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义,他的计划没能立即实现。1868年新年前夕,他和他的朋友对全球地质勘探的状况做了一个回顾,认为中国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国家之一。于是他选择了中国作为他进行地质研究的对象。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他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方法。李希霍芬希望建立一个系统的中国地质学的基础。他认为野外工作是第一位的。除了对可开采的矿床进行了估计,他还特别注意了中国煤炭沉积的储量和产量。在1868到1872年期间,他在中国先后进行了7次旅行。他是第一位对中国地质从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外国地质学家。旅行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商业会馆。他提交了一份地区经济信息的报告,这个报告包括了中国的交通、贸易路线,煤矿的形成、品位和储量、可采性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他重要的科学文献是关于经济、运输和人口地理学。从他的著作《中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丝绸之路”的命名是在汉学家、古典文献学家以及地图学家共同合作研究之前。在综合大量的文献后,他在地图上详细地标注了“丝绸之路”,并且讨论了汉朝及其以后历史时期内中国境内主要的贸易路线。由于丝绸一直都是重要的贸易商品,因此他把这条贸易路线称之为“丝绸之路”。对于社会、经济问题与地质问题的综合认识,使他同时又成为一个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德国的地图工作者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地形的描绘方法,并且修正了当时的中国地图,使中国地图有了更为详尽的内容。对比当时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他们绘制的地图在很多方面是全新的,如他们采用图解法(graphicpresentationsofmontains)来代表山脉和其他的地形形态特征。在地质学领域,他绘制了中国地质图,及《中国地图集》中的地形图,连同后来出版的4卷《中国》书稿中大量的横断面和地层剖面,奠定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地质学基础。但是他从来没有把制图作为他旅行的一个主要目的。对他来说,制图只是作为来证实他的野外观察的一个方法,以尽可能正确地体现出地貌的基本特征。李希霍芬到中国旅行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研究中国地质。他是第一个把中国地质按着现代组成物的分布、序列,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可以认为,他是把中国地质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创始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知识使他很快就认识到了中国地质结构的原理。他的综合知识使他可以在地图上系统地标绘出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他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地图集》中的27张地质图,《中国》书稿中另外14张地质图以及大量的剖面图。另外矿产资源也是他研究的主要的内容。他不仅研究了煤炭资源,同时也经常记录贵金属矿产资源。他是最早注意到中国黄土具有风成特征的地质学家。他在研究黄土剖面时,注意到大部分没有层理的沉积物都保存有大量的陆生软体动物的壳。由此,他得出与前人相反的结论,认为黄土不是湖相沉积物,而是风成沉积物。并以北美大草原所见到的草将粉尘固定的过程作为他风成假设的证据。他认为黄土沉积是草原环境下形成的,当时的植被是草原。并且认识到粉尘来源于西部和北部的中亚的沙漠地区。他只是没能将冰期、间冰期的粉尘沉积加以区分。他研究的另一个科学领域是地貌学。在地貌学中他是最先描述一些地表变化过程的先驱者之一。正如他一直意识到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样,他同样将地球生态系统看作是地质结构、地貌过程、与气候有关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他是最早萌生地球系统的科学思想的科学家。李希霍芬对中国的研究起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他的《中国》出版以后,他对中国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影响才明显起来:他的著作和地图很快就传入中国,在学术界被广泛地阅读和讨论;他的书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专业的基础教材。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他的发现也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19世纪末,世界上没有哪个科学家像他那样了解中国和东亚。他也从一个地质学家成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大科学家,他的影响在他的那个时代体现在科学领域的很多学科之中。李希霍芬在中国现在仍然有很高的赞誉。他的方法学的研究以及他的《探险家指南》,对于年轻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对当前土地退化、生态不平衡等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矶崎新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大师,他荣获了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一位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表现出了从根本上反对教条形式设计的倾向。他在建筑界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甚至被日本建筑界誉为可与传奇革命家切·格瓦拉相媲美的人。他的建筑思想极具探索性,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人",在参加竞赛时,他每次都会将作品前面代表国籍的牌子拿掉,他希望别人将他当作一位世界国籍的人。在日本,矶崎新被称为"传奇",他与当时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和安藤忠雄被合称为"日本建筑设计界三杰"~([1])  相似文献   

6.
王保来 《冰川冻土》2023,(3):1200-1204
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阅读拉肯布鲁克博士的论文开始,我一直被他的冻土物理热学的研究方法吸引着,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我对科研课题的选择。我曾把他的热学方程应用到自己的研究。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冻土大会期间,我与拉肯布鲁克博士相见,并在会后一起参加了青藏高原调研旅行。尽管他个头高大,但说话却很温和,是一位非常耐心的良师益友。我曾通过信件联系他,并向他请求寄送其发表的文章给我,另外,他也曾作为专家为我的文章审稿。拉肯布鲁克博士的去世是地球物理学和冻土学界的一大损失,他是冻土物理热学研究的巨匠和先驱。他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业研究生涯长达60多年,他的研究深入到地球物理、地热热流、多年冻土、地貌,以及大地构造和地震学,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深层冻土温度剖面的测量和研究使他比较早地提供了地球变暖及全球变化的证据。他对热油管道和多年冻土相互作用的研究避免了掩埋热油管道对冻土环境灾难性的破坏。拉肯布鲁克博士是一位多产的科学家,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许多文章已成为冻土学研究的基准和经典,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和财富。在我们缅怀这位大师的同时,也为他对地球物理及冻土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致以敬意。拉肯布鲁克博士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城市规划能手,他曾志愿担任所居城市市政规划委员会主任长达10年之久。为了纪念拉肯布鲁克博士,市政府最近决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一条人行道。  相似文献   

7.
<正>与杰瑞最后一次通话是2016年5月底,我在江南老家,他在美国。当时接连收到他的两封电子邮件,先是问我能否帮他一个忙,然后说自己已经力所不及了。我打电话过去,万里之外传来的声音显得格外脆弱,没有往常的精神气魄。他跟我说,他作为通信作者刚投出一篇论文[1],问我愿不愿意代他全权负  相似文献   

8.
正书香世家天才少年程裕淇,1912年10月7日出生在浙江嘉善县一个塾师之家,其父程成鉴是晚清秀才、贡生。程裕淇5岁就读于程氏私立的秉义小学,到上高小时,进入了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当时课业非常繁重,但他在父亲的督促和年长他五岁却与他同班姐姐的帮助下,他不仅跟上了学习的进度,而且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父亲不仅要求他完成课堂  相似文献   

9.
王鸿祯先生今年九十高龄。他依然心态平静、思维敏捷、精神愉悦、兴趣广泛。我们能不时听到他的教诲,也感受到他对时事、校务、学界、友人和弟子们的深切关注之情。他是一位健康、睿智、和蔼可亲的长者,我们向他表示衷心的祝福。从1948年我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起,他作为我的启蒙老师,长期以来一直是我敬爱和尊崇的师长。他博学多才、严谨求实、勤奋耕耘、开拓创新、成就卓著。他是杰出的地质学家,深入到古生物学、地史地层学、古地理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等学科的多个领域并取得了系统的开创性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是热忱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0.
沉稳、内敛,加上广西测绘局第一测绘院遥感分院副院长的身份,让人很难猜到他是一位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从他身上,记者看不到很多80后身上的浮躁情绪,看到更多的是他对测绘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或许是测绘工作的艰辛复杂让他变得沉稳,长期科研工作让他  相似文献   

11.
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削,平时言语也不多,是那么的平常无奇,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他平凡的外表下藏着一股子的坚毅。31年来,凭着一腔赤诚,他踏遍八桂大地的青山绿水,尝尽千辛万苦,一直无怨无悔地扎根于野外找矿的第一线。他就是广西第六地质队三分队技  相似文献   

12.
年初先生谢世时,我正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未能在他弥留之际看上最后一眼,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痛感.在此之前,先生已转辗病榻一年有余,我们这些做弟子的,却很少去看望他,惟恐他老人家化疗后抵抗力不足,我们把外面的病菌带给他.说实话,我们都没有最后的思想准备,先生尽管已九十高龄,但身体底子一直很好,国家在他罹病期间,又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条件,我们坚信他会挺过这一关.  相似文献   

13.
大山情怀     
胡俊芳 《河南地质》2011,(10):50-50
最初认识老李,是在那年的表彰会上。他作为年度先进代表发言,据说他有经验,有水平,应该能洋洋洒洒说上一段,可他仅仅说了一句就结束了。他说:"资源是珍贵的,我们一定要尽自己的所能保护好它,为子孙后代造福。"可就因为这一句铿锵有力的心里话,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因此记住了他,没想到有年单位轮岗,我去了他所在的那个乡所,  相似文献   

14.
《水文》1965,(8)
沔四洼站划工曾协庆同志,初来站时,工作积极,干劲大,去年站上分工,分配他仍然担任划船煮飯。当时在会上,他沒有表示什么,但后来工作一天天消沉下来了,測船不經常擦洗了,伙食也搞得不好,烧煤不节約,一月伙食費每人要十三、四元,还不能按时开飯,影响工作,他精神上也暮气沉沉。站长并沒有批評他,而是从各方面关怀他,找他个別談心,一次問他工作生活上是否有困难。他談出了內心話,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先后发现和主持大型勘查项目5个;他的多个找矿项目获得全国大奖;他是2009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他,就是为国家找矿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广西第三地质队副队长苏正荣。  相似文献   

16.
他叫朱广炬,2010年年初被任命为陕县店子国土资源所所长,那年他刚满28岁,成为陕县国土资源局最年轻的基层所长。两年来,他踏遍了店子乡9个行政村的沟沟坎坎,双休日几乎没有休息过,更不用说节假日了。他刚过门的妻子埋怨说:"他呀!就是  相似文献   

17.
如果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或许回答不上来;但如果问他,本地有多少地质灾害隐患点,他脱口而出:江底滩田滑坡、马堤大段滑坡、牛头滑坡、伟江布弄滑坡、平腊滑坡……他就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蒋天喜,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  相似文献   

18.
钟广文同志原是云南省地质局经济研究室主任,云南省地质技术经济研究会付理事长。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八日在出差途中不聿遇难逝世。钟文文同志是我省较早从事地质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干部,他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工作积极,大胆负责;他思想解放,敢于创新;他作风正派,从来不搞特殊;他敢于坚持党的原则;他事业心强,为开展我省地质经济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怀念钟广文同志,加强和促进地质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我们摘登了他的遗作,以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他是地地道道的多伦多人,却为了谋求富裕的生活来到洛杉矶;他白天开卡车送货,夜里在学校学习建筑设计的知识;他毕业后毅然从军,在军队中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他设计过珠宝首饰,在时尚界也小有名气;他曾在西班牙的一座小城立下巅峰之作,让城市再次焕发生机。他,就是当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图1)[1]。  相似文献   

20.
《中国勘察设计》2004,(9):i001-i001
站在和平崛起的时代峰峦,回望百年的沧桑巨变,我们深切怀念一个伟大的名字—邓小平。80年前,他投身除旧布新的时代洪流;60年前,他挥师百万横扫中原,50年前,他参与执掌共和国的舵把,20多年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