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彰武盆地是辽西地区发育的众多早白垩世断陷盆地之一.其中早白垩世沙海组、九佛堂组共可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2个一级层序.盆地发育期经历右旋扭动的过程,包括伸展阶段和扭转阶段两大演化阶段.得益于其合适的大小,整个盆地在层序发育期表现出明显的右旋扭动特征.彰武盆地是拉张伸展盆地和转换伸展盆地的过渡类型,称之为扭动-伸展盆地.作为伸展扭动盆地,彰武盆地层序充填最突出的特点是水进时期变化的物源供给.据此归纳8种层序发育模式,分别是陡坡正常物源供给模式、陡坡充足物源供给模式、缓坡正常物源供给模式、缓坡充足物源供给模式、深水正常物源供给模式、深水充足物源供给模式、深槽模式和台滩模式.  相似文献   

2.
冀北滦平中生代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充填发育在盆地的最上部,为内陆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灰绿—灰黄色碎屑岩沉积。宏观上可分为两大岩性组合段:一段底部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为断陷初期产物,因侵蚀遗存较少;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别构成一段的中下部及中上部,湖泊沉积体系夹持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中间; 二段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盆地发育受控于西北部的岗子—红旗镇同生断裂,形成九佛堂期敞流型断陷湖。断裂具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由冲积扇体系向扇三角洲体系演化,发育时限短,形成的湖域狭小,堆积厚度小; 第二阶段由扇三角洲体系向冲积扇体系演化,直至盆地消失,发育时限长,形成的湖域广大,堆积厚度大。此外,对该盆地九佛堂组的沿革与确立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3.
阜新盆地经历了近30年的油气勘探活动,一直没有重大油气发现.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区的资源潜力,探索新的勘探思路,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认为阜新盆地具备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提出主要勘探层系为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根据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烃源岩条件的差异,指出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下段为常规油气勘探目的层;沙海组上段为页岩气勘探目的层;阜新组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保存条件和储集条件,构造油气藏不应做为勘探选区的重点,寻找近洼陷的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阜新盆地含油气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新盆地含油气地层为九佛堂组及沙海组三段的湖相泥岩,整个沙海组四段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强调沙海组扇三角洲砂体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对储层、含油系统类型、盖层分布特征、生储盖组合类型、圈闭类型进行了分析,就油气开采规模做出评价,根据盆地内的油气显示情况提出了勘探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黄海盆地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勇 《地质学报》2007,81(5):588-598
以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为基础,探讨了北黄海盆地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的构造变形包括伸展构造变形、挤压构造变形、扭动构造变形以及反转构造变形等,北黄海盆地发育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即是以区域拉伸作用为主、且叠加有水平挤压作用以及相关的扭动作用,并由此导致了北黄海盆地是以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式坳陷组成的拉张断陷盆地;北黄海盆地的伸展、挤压与升降作用受控于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区域引张与挤压应力场并辅以深部软流圈的微弱上拱隆起作用,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包括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晚白垩世—古新世热隆、始新世—渐新世裂陷、渐新世末期—新近纪早期构造反转以及新近纪热沉降等5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伸展背景下陆相地层发育的控制:以阜新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地层发育普遍雠为是受构造控制的,然而在构造背景下,其它控制因素如水位或水量,沉积物供给量等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根据Schilsche的伸展盆地定量充填模型,模拟阜新盆地沙海组和阜新组地层的形成,得出一些陆相地发育控制的一些认识。在陆相地层发育过程中,层序发育与沉积环境转化是受盆地的构造沉降与可容空间,沉积物供给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盆地供水量与气候以及沉积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小江断裂带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江断裂是滇中走滑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沿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带有明显走滑特征的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湖泊、沼泽成因地层层序构成。本文在对多个断陷盆地的成因地层、充填序列、沉积体系域等剖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走滑构造背景下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并指出构造沉降、走滑作用和构造反转对盆地充填起作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了铀成矿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铀成矿作用发生于盆地特定的构造演化阶段,一定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富铀基底地层、岩浆岩等控制了成矿物质来源,造就了规模宏大的铀成矿域、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盆地在断陷、坳陷及克拉通阶段发育了还原建造和铀储层的组合类型,构造反转使得盆地不同部位遭受剥蚀,形成剥蚀窗口;剥蚀窗口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凸起和凹陷的结合部位。随着剥蚀抬升,深部油气、煤成气等向剥蚀隆升区运移和逸散。在铀成矿流体与还原介质的氧化还原作用下,形成潜水、潜水- 层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同时形成铀矿体。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类型为①潜水、潜水- 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②同沉积成矿;③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④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在综合中新生代兴蒙地区不同阶段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各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相应的铀成矿机理,建立了兴蒙地区铀成矿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喀左盆地九佛堂组沉积特征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恒飞  王宇林  王威  郭强  刘锦 《沉积学报》2009,27(2):273-279
喀左盆地是辽宁西部晚中生代裂陷盆地,充填地层为九佛堂组。通过对野外露头的颜色、结构、原生沉积构造等岩性特征及其空间配置和古生物化石组合的研究,以及室内编图综合分析,从九佛堂组中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湖泊重力流相和扇三角洲相4种沉积相。其中,湖泊相是九佛堂组的主体,呈长条形状发育于各个凹陷的中间部位;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于大城子凹陷和四官营子凹陷的西北侧;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四官营子凹陷和梅勒营子凹陷的东南侧;湖泊重力流相主要发育于喀左盆地的深湖区。受盆地沉降速率与盆地沉积充填速率相对关系的制约,九佛堂组沉积演化自早到晚表现为:湖泊扩张退积期、大湖加积期和湖泊萎缩进积期。  相似文献   

10.
位于闾山背斜隆起核部西侧的阜新断陷盆地从早白垩世义县组晚期开始,在东西两侧盆缘的F″1、F2断层所、围限的地堑内接受了义县组上部中性火山岩的堆积。火山喷发停止后,九佛堂组的大陆碎屑岩建造仍在F″1和F2断层之间的地堑内充填。九佛堂裂陷期之后该区地壳掀斜隆升,盆地南侧的义县地区开始反转抬升而不再接受沉积,西缘的F2断层也停止活动。到沙海组充填时盆地已演化为受F″1断层控制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盆地;沙海期裂陷终止后F″1断层停止活动,阜新组裂陷是在向东移的F′1盆缘断层控制下半地堑内发育的。阜新期裂陷结束后盆地又发生了一次跳跃式的反转,许多正断层发育成上逆下正的复合断层,并出现正花状构造。中白垩世孙家湾组的沉陷进一步向东侧移,形成了以F1断层为盆缘断层的半地堑;孙家湾期后发生本区最强烈的整体反转、隆升和褶断,结束了盆地的演化历史。阜新盆地间歇侧移式的裂陷与递进跳跃式的反转为盆地反转建立一个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赵洪伟 《世界地质》2012,31(4):721-729
利用3 口钻井资料和新采集二维地震资料,对彰武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沙海组和九佛堂组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配置关系,发育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 套生储盖组合类型。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断层侧向封挡、近源成藏是本区主要的成藏控制条件,构造--岩性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以ⅡB 型为主,Ro 值主要为 0. 5% ~ 0. 7%,处于低熟演化阶段; 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机质以Ⅰ型和ⅡA 型为主,Ro 值主要为0. 7% ~ 1. 0%,处于成熟阶段。沙海组整体上属于中孔、低--中渗型储层,九佛堂组储层整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沙海组顶部泥岩构成区域盖层,九佛堂组顶部泥岩可作为直接盖层。九佛堂组邻近优质烃源岩、地层厚度大,成藏潜力更大,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2.
阜新煤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九佛堂组 、沙海 组的湖 相泥 岩为盆 地内 的生 油岩 ,并 论 述了 盆地 内 主要 生油 洼陷 及 储油 构造 。强 调 了沙海组扇 三角 洲砂体 有利 于油气 的运 移和聚 集 ,对 储层 、含 油系 统类 型 、盖 层分 布特 征 、生储 盖 组合 类型 、圈 闭类 型 进行了分析 ,就油 气开 采规模 作出 了评价 ,根据 盆地内 的油 气显示 情况 提出了 勘探 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景山  王成善  柳永清  陈曦 《沉积学报》2009,27(4):583-591
建昌盆地是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代表性盆地之一,并且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早白垩世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和沙海组。其中义县组上部和下部为火山岩,中间发育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灰紫色、灰黄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和灰绿色泥岩,沉积环境由冲积扇、辫状河与湖泊环境组成,以冲积扇和辫状河环境为主。古水流方向表明物源区早期位于盆地北西和南东侧,晚期位于盆地北东侧。义县组早期发育垂直盆地走向的冲积扇沉积,晚期发育沿盆地走向的辫状河沉积,表明义县早期盆地构造活动强烈,晚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梅河盆地为典型的断陷型含煤、油页岩盆地。通过岩芯、测井和地震的层序标志识别,在梅河盆地梅河组识别出1个巨层序、2个超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砂砾岩段、下部含煤段、中部泥岩段、上部含煤段分别对应着三级层序I、II、III和IV。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的认识,结合构造、沉积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梅河组沉积层序演化规律,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演化分别为:层序I发育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冲积型和扇三角洲沉积;层序II发育了盆地裂陷扩张阶段扇三角洲、沼泽和浅水湖泊沉积;层序III发育了盆地最大扩张阶段深水湖泊沉积;层序IV发育了盆地萎缩阶段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因此,梅河盆地梅河组的层序I到层序IV的演化揭示了中国东部伸展环境下断陷盆地从初始裂陷阶段到盆地萎缩阶段完整的不同沉积层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前河油田九佛堂组为一套水下扇沉积。通过对不同层位取心井粒度资料分析及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原因,确定各层位搬运方式及沉积作用形式,并运用霍姆斯水流强度图分析从湖盆边缘向湖盆内的水流强度变化。根据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特征,识别出扇根、扇中前缘及扇端3种微相。并认为沿水流及砂体发育方向为部署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6.
昌图凹陷白垩纪沉积环境对燕辽造山带隆升过程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图凹陷是燕辽造山带东北缘山前一次级裂陷构造单元,其中充填了白垩纪火山-沉积岩系。根据构造活动与沉积演化特征,地层层序划分为裂陷期 (SSⅠ )、断陷期 (SSⅡ )和坳陷期 (SSⅢ )三个超层序,断陷期 (SSⅡ )超层序可进一步细分为断陷早期 (SⅡ1)和断陷晚期 (SⅡ2 )两个层序。裂陷期超层序发育巨厚的溢流相、爆发相火山岩。断陷早期 (SⅡ1)层序发育低位与湖盆扩张两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总体反映为一套近物源稀性泥石流沉积特征 ;湖盆扩张体系域反映水体相对较深,有扇三角洲及半深湖-深湖相沉积 ;岩屑砂岩发育,岩屑成分以火山岩为主。断陷晚期凹陷水体变浅,SⅡ2 层序中下部低位及湖盆扩张体系域总体发育特征类似SⅡ1层序,上部发育的湖盆收缩体系域,演化为扇三角洲、河道、滨浅湖及沼泽相 ;SⅡ2 层序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成分除火山岩外,见有混合花岗岩及变质岩岩屑。坳陷期 (SSⅢ )超层序发育冲积平原相,砂岩中混合花岗岩及变质岩岩屑成分进一步增加。由于受区域构造环境控制,凹陷沉积沉降中心不断北移,表明松辽盆地南缘燕辽造山带在白垩纪不断隆升、向北扩展 ;凹陷中发育三期低位体系域、对应了三期断陷活动,指示造山带在造山后作用阶段经历了三期幕式快速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17.
The Linnan subsag is a petroliferous, secondary tectonic unit of the Huimin sag that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calculated basin extensional rate and slipping displacement of boundary faults in the dip and strike directions, using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The evolution of the Linnan transtensional basin from the Eogene through the Quaternary is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and a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Linshan and Xiakou boundary faults of the Linnan subsag are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describe a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trike and dip slipping displacements of active faults under oblique extension. The results quantitatively illustrate the behavior of the Linnan subsag boundary faults over time. The Linnan subsag transtensional basin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evolution: weak extension during the Kongdian Formation, rapid extension and fault depression during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intensive transtension and fault depression during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Dongying Formation, and weakening fault depression during the Guantao Formation-Pingyuan Form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of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田树刚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10,29(203):173-187
通过实测冀北滦平梁根村-东沟村九佛堂组剖面,并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3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6个组合,进行辽西九佛堂组—沙海组与冀北滦平九佛堂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3个浅湖相三级层序,重新厘定九佛堂阶的定义及其单位、界线层型。建议将“沙海阶”并入九佛堂阶,单位和界线层型定在冀北滦平盆地西北部梁根村-东山村之间;底界以叶肢介Eosestheria fuxinensis和E. jiufotangensis 的首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建昌盆地含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分析油页岩分布、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油页岩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段、二段和三段,共计9个矿组,九佛堂组三段油页岩平均含油率高、厚度大;建昌盆地油页岩平均含油率为5.15%,平均灰分质量分数可达81.9%,平均发热量为5.19 kJ/g,全硫质量分数低,属于中品位高灰分中高发热量低硫型油页岩,开发时对环境污染小;碱厂、五家子、九佛堂、七道泉子和敖汉旗大青山含矿区累计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8.22×108 t,油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3.17×107 t,建昌盆地预测油页岩资源9.27×1010 t。有机地化特征显示,建昌盆地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成熟度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九佛堂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来源于陆地和湖泊的有机质大量沉积于淡水—咸水的湖泊中,水底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