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传统的支撑锚固与新型SNS边坡防护技术应用于危岩的治理工程,不但解决了大块危岩治理问题,还解决了松动而无法清除危岩的崩落、掉块问题,且对自然景观破坏小,对旅游公路运营影响小,解决了场地狭窄与工程安全的矛盾,施工方便迅速,工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云阳县磨子岭危岩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危岩治理应充分认识其发育的环境条件,在正确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排水和监测工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治理.确保危岩整体和局部稳定性。本文以云阳县磨子岭危岩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危岩治理的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袁华荣  倪俊  张剑 《江苏地质》2009,33(2):150-153
镇江是江苏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管理经验.锚塑法是镇江治理危岩崩塌的首次技术应用,通过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方法原理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理正岩质边坡(稳定)分析软件进行岩质边坡稳定计算,并进行治理前后稳定分析,解决了象…危岩崩塌治理的技术问题,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晨忱  许曼钰 《探矿工程》2017,44(12):79-82
结合桂林市七星公园危岩治理工程实例,探讨在危岩落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采用被动防护网的设计和施工,为今后的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凤城危岩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岩失稳是三峡库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研究凤城危岩所处区域的地质背景条件及危岩失稳的诱发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凤城镇危岩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根据破坏模式的不同对该区危岩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赤平投影法与极限平衡法对该区6个代表性危岩单体的稳定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经分析判断其均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需进行工程治理。针对每个危岩单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小规模清方+岩体支撑+锚固,配合地表排水及裂隙封闭的联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区危岩滑坡灾害特征,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是危岩滑坡等灾害的高发区,本文根据多年来对重庆市危岩滑坡的调查统计,找出了该市危岩滑坡灾害的特征及规律,并提出了以清除、支撑、半山洞、排水及保护和加固软地基治理危岩;以治水及工程结构措施相结合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危岩体锚固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根据三峡库区危岩破坏的主要荷载组合,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及岩体结构理论分别针对滑塌式、倾倒式和坠落式三类危岩建立了危岩锚固计算方法,并在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岩崩塌是碳酸盐岩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其发生频率较高,而且经常导致人员、财产、设施受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近年来从事危岩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危岩形态、结构特征,考虑危岩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崩塌的形成机制,将危岩的调查、判别,监测及治理等方法作一小结,旨在提高危岩勘查、评价的水平,为危岩治理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危岩治理工程撑-锚联合支护分配比问题,采用FLAC3D模拟程序,以万州首立山危岩W32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监控点位移指标开展危岩撑-锚联合支护分配比模拟研究,初步获得如下结论:万州首立山危岩W32稳定系数、位移云图、监控点位移变化率均表明,危岩处于非稳定状态,并受后缘卸荷结构面与岩腔控制;采用500 kN支撑柱支护力下危岩最大位移比未支护条件下降低87.2%,而采用500 kN锚固支护力下危岩最大位移降低为84.0%;2个单独支护措施均可较好地支撑危岩稳定性,但在危岩长期荷载作用下,支撑柱支护措施将失去其控制位移的优势,而锚固可发挥其控制位移的优势。采用500 kN撑-锚联合支护力下危岩最大位移降低超过95%,显示出比单独采用支撑柱或锚固较好的支护效果,同时,基于监控点最大位移分析得出撑-锚联合支护的最佳分配比为6∶4。  相似文献   

10.
万州区狮子头危岩位于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三级陡崖带共发育约150处危岩单体,威胁下方公路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危岩已有治理措施为针对每个危岩单体对应采取危岩清除、危岩锚固、主动防护网、支撑嵌补的主动防治措施,治理效果较明显。通过分析总结狮子头危岩发育规律及其危岩形成因素,结合目前万州区大周镇正打造旅游小镇的现状,从生态环保、地质景观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的理念出发,对大周镇狮子头危岩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在其B区提出采取修筑池塘的被动拦挡治理措施,该项技术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简单的防治危岩灾害,还能保留当地的地质景观,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大周镇旅游小镇的开发与发展。通过对该危岩发育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希望为今后类似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工程岩体质量分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启千  徐光黎 《地球科学》1989,14(3):291-296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地区近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不断上升,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白山北坡登山长廊上方边坡危岩体的分析,考虑崩塌形成的影响因素、崩塌类型,总结出崩塌变形破坏机理及流沙坡形成机理;根据地形、地貌以及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对危险区进行分区评价,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BW2危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W2危岩位于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和地面开关站及副厂房附近,其下部基座由较软的砂质页岩夹竹叶状灰岩构成,上部为坚硬的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而且由于受到F118断层割切,已形成一座柱状的分离体。这种上硬下软的结构是BW2危岩岩体产生卸荷松动变形的根本原因。如果BW2危岩体发生破坏,将对水库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BW2危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后,提出了危岩体可能的破坏模式,然后利用刚体极限平衡和快速拉格朗日(FLAC3D)方法对危岩体在4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和预测,并提出危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迪那某桥梁旁的危岩体进行勘查,在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下查明了该处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特征和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在现场勘查和室内试验取得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其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和地震状态下以及不同位置后缘裂隙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定量地对该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状态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m处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0m处为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和削坡加载、加桩抗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链子崖危岩体T8──T12缝段开裂变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文章通过对煤层采空区的分布、地压作用、山体开裂和近20多年来的变形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链子崖危岩体具有南北强拉裂、东西弱拉裂和平面反时针转动的立体开裂变形机制。据此,作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计算,为危岩体综合加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4):245-247,252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选择积分法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中等类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有崩塌灾害—种类型7处,属危险性小的级别,对其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7.
链子崖T_(11)—T_(12)缝段危岩体开裂变形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传正  张明霞 《地学前缘》1996,3(2):234-240
文章全面描述了链子崖T(11)—T(12)缝段危岩体的开裂形变特征,探讨了危岩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如重力、煤层采空区、降雨、水库蓄水、勘探掘进和地震等,指出其破坏机理是重力主导下的不对称的压力拱与悬臂梁(板)弯矩的联合作用。危岩体可以分成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若干块体,治理工程也应针对它们的不同特点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影响巫峡横石溪马鞍子危岩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岩是三峡库区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影响危岩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但总体可归为起控制作用的内在因素和起诱发作用的外在因素两类。内因主要包括组成岸坡的地貌特征、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等;外因包括地震、水的作用、风化、人类工程活动等。本文从岩性、岩体结构特征、水体作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对巫峡横石溪马鞍子危岩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野外高陡岩质岸坡、危岩的调查或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防治工程施工对链子崖危岩体的扰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的实施,使其安全度有了较大提高,经过应力调整,已使其变形趋于稳定,防治工程效果日渐显著。通过对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进行前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地表绝对位移、裂缝相对位移、钻孔深部位移、岩体应力和锚索张拉力等监测资料的分析对比,讨论防治工程施工对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的影响,论述施工进度、施工强度与危岩体变形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