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新疆有三大山系以及被它们所包围的两大盆地。三大山系中含许多山间盆地,其中不少是海拔1000米(北疆)或1500米(南疆)以下的低位山间盆地(如哈密、吐鲁番、焉耆、拜城、塔城及伊犁等)。 一、自然条件特点 新疆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一半,山地人口仅占全区总人口的5%。 北部的阿尔泰山系,山脊线海拔平均约3000米,最高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南坡宽约60—120公里。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山体亦变窄,高差2400—3600米。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东南山地位于104°06′—110°12′E,27°42′—32°36′N,包括达县、万县、涪陵、重庆、泸州和宜宾等6地市,总面积约11万多平方公里。地形上,北部为盆周山地,山地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平行岭谷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两者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62%,丘陵占37—42%,平原占2%。北部大巴山的海拔一般为1500—2000米,最高峰为神农架,海拔2767米。境内稻田面积约为2300万亩,一般分布在海拔  相似文献   

3.
绵阳地区的西北山地是指青川、平武、北川三县境内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在东经103°16′—105°38′,北纬31°29′—33°03′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土地面积1.17万平方公里,约折合1755万亩。总人口52.16万,其中农业人口47.30万,农村劳动力19.74万。 (一)复杂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 根据全国地貌区划指标,青川、平武、北川县属以中山为主的地貌类型。从农业区划角度讲,这是一个生产条件、基本特点、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相类似的综合农业区。这个农业区有复杂的自然环境,多样的生物资源。 自然环境的特点是:1.山高坡陡。海拔532—5400米。平武县内的山坡坡度30°—  相似文献   

4.
我国疆土辽阔、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4亿亩),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仅占16%,500—1000米的约占19%,1000—2000米的约  相似文献   

5.
起伏地形中的小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6年以来,我们曾先后在西北地区,湖北、四川、云南省以及南京方山等地的各种起伏地形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小气候野外考察工作,其中有相对高差达到500—800米的山地,有起伏高度100—200米的丘陵地,有相对高度变化只有几米到十几米的沙丘地,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地范围界定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晓波 《山地学报》2008,26(2):129-136
中国山地的范围一直缺乏可操作的、准确的量化方法,从而导致对山地及其内部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认识的不全面.同时,准确界定山地范围是实施数字山地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方案确定中国山地范围.方案一:将满足以下两种情况的国土界定为山地,1)海拔≥3 000 m;2)海拔≥1300~3 000 m,同时相对高差>200 m或坡度>25°.根据此标准计算,中国山地面积为4 000 265 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1.67%.方案二:根据UNEP-WCMC的标准,将满足下述情况的国土定义为山地,1)海拔≥2 500 m;2)海拔≥1 500~2 500 m,坡度≥2°;3)海拔≥1 000~1 500 m,坡度≥5°或相对高差≥300 m;4)海拔≥300~1 000 m,相对高差≥300 m.根据此标准计算,中国山地面积为4 426 130 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6.11%.按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省山地面积中,前5名都是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和云南.将两种方案计算的山地面积按高程划分为六级:①300~1 000 m(含300 m),②1 000~1 500 m(含1 000 m),③1 500~2 500 m(含1 500 m),④2 500~3 500 m(含2 500 m),⑤3 500~4 500 m(含3 500 m),⑥≥4 500 m.根据两种方案的定义,海拔3 500 m以上的山地面积相等;除了方案-在300~1 000 m间山地较方案二多324 508 km2外,其余几个级别山地的面积均为方案二大于方案-的山地面积,其中2 500~3 500 m间多133 432 km2,1 500~2 500 m间多336 186 km2,1 000~1 500 m间多282 273 km2.  相似文献   

7.
从1956年以来,我们曾先后在西北地区,湖北、四川、云南省以及南京方山等地的各种起伏地形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小气候野外考察工作,其中有相对高差达到500—800米的山地,有起伏高度100—200米的丘陵地,有相对高度变化只有几米到十几米的沙丘地,也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东坡高差约2600米,水平距离仅5公里,而自然带谱垂直分异明显。据此分出四个垂直自然带: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海拔500—1800米);Ⅱ.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1800—2200米);Ⅲ.山地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带(2200—2600米);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带(2600—3099米)。  相似文献   

9.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蜿蜒,丘陵起伏,基本上是个山区省份。全省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3.2%,500—1000米的低山占32.9%,200—500米的丘陵占51.4%,200米以下的平原占12.5%。山地丘陵共占土地总面积87.5%,其中绝大部分是低山丘陵。 本省地处亚热带,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从北到南为17—21℃,最冷月平均气温5—12℃,≥10℃积温值4500—7500℃,无霜期250—320天。水资源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由于地形影响,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山区气候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78—82%。  相似文献   

10.
重庆石碗溪小流域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罗云云  李瑞雪  屈明 《山地学报》2004,22(2):254-258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石碗溪小流域面积20.73km2,为丘陵低山区。按坡度和高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把坡度和高程各分为3级,即:0°~15°、15°~25°、>25°和500m以下、500~800 m、800m以上。从1:10 000地形圈上提取土地坡度和高程分级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叠加,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结果表明,土地面积随坡度、海拔级的增加而加大。耕地分布在各个高程级0~15°的缓坡上,800m以上地区面积最大,果园和森林大多分布在800m以上>25°的陡坡地上。通过分析比较小流域各个行政村2002年农业总收入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收入与坡度和高程的关系,可以看出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坡度和高程状况,结合小流域社会经济条件,提出几点建议,以其为山区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自然条件 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处在黑龙江省的北部,约50°00′—53°31′N的地区。区内地形属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00米。山间河谷平原和河漫滩上因水淤积,地下水位过高而发育有沼泽;宽谷内发育有阶地。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地表冻结,以至在夏季,地表一米以下还有厚约3米的永冻层。中部的伊勒呼里山(最高山峰海拔1530米)把全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属黑龙江水系,南部属松花江流域。黑龙江畔海拔170—300米,松花江  相似文献   

12.
耕作侵蚀对不同坡度下紫色土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陵紫色土在长期耕作侵蚀与水蚀的交互作用下侵蚀严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紫色土耕作侵蚀坡面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以及水力学特征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本文选取四川盆地典型紫色土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10 m~2 土槽坡面坡顶裸露2 m~2母岩代表受耕作侵蚀严重的坡面(TE),以坡顶未发生母岩裸露作为对照坡面(CG),设计5种不同坡度(5°、10°、15°、20°和25°)坡面,在室内人工降雨大厅进行60 min强度为90 mm·h~(-1)的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当坡度从5°逐渐增加到25°时,TE坡面较CG坡面累计产沙量分别增加了 17.73%、49.91%、83.95%、57.70%、29.56%,在坡度为15°时增长比例最大。(2)TE和CG坡面平均流速和弗劳德数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阻力系数和雷诺数随着坡度增加而减小。与CG相比,TE坡面的流速、弗劳德数和雷诺数均显著增加,而阻力系数在10°~20°坡面显著减小。(3)在TE和CG坡面上,产沙速率和流速、弗劳德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产沙速率和阻力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产沙速率与雷诺数相关性不明显,拟合结果表明平均流速可以很好地预测坡面产沙速率和水力学变化趋势。研究显示不同坡度条件下耕作侵蚀均加剧了坡面水蚀的发生,15°可能是耕作-水复合侵蚀坡面产沙的临界坡度。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耕作侵蚀对水蚀影响的理论,也为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就高鲁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地貌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为山地,以中起伏亚高山(42.43%)为主,其次是中起伏中山(34.89%);河谷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发育;平均坡度23.4°,以较陡坡(32.58%)、陡坡(25.86%)为主;半阴坡(26.61%)和阳坡(26.43%)的面积略高于阴坡(24.58%)和半阳坡(22.15%);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HI)为0.532,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各片区起伏高度差异小,基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的构成,剥夷面级数和HI值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南峰地区河流深切,山地破碎,高差常在200O米以上,第四系主要出露在一些宽谷中。现就当地广泛出露的湖相层、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和新构造运动报道一些情况。 (一)湖相层 南峰地区米林—大渡卡(大峡弯入口)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尼洋曲下游宽谷中常出露有厚达一二百米的砂砾层,其中  相似文献   

15.
认识、利用和改造山地系统是现代区域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伏北山区农业地域系统的形成、结构、特点和开发方向的探讨,试图为山区农业地域系统研究和伏牛山地开发探索途径和依据。一伏北山区地处豫西中部,包括卢(除南部四乡外)、栾、嵩(除白河乡)三县,洛宁、汝阳大部以及宜阳、灵宝、陕县、临汝的部分山区乡(镇),计76个乡级地域单元,面积12662平方公里,人口162万。海拔高差2000多米,自然条件和资源复杂多样。农业生产活动,在复杂的山地生态环境和低层次的社会经济、技术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空间单  相似文献   

16.
选择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等层状地形构造特征突出的江西省泰和县为例,基于Arc/Info和Arcview等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使用25 m×25m的DEM数据源建立了数字坡度模型,并与乡级行政区划图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出以乡(镇)为单位的地表坡面面积增量.进而根据坡地的坡度越陡其地表面积增量越大的原理,将坡面面积增量与其投影面积的比定义为坡面增量系数(Increment Coefficient if Slope Area,ICSA),以ICSA为量化指标,探讨了区域地势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摆茶大队位于长顺县南部,土地面积5.35平方公里,海拔1100—1440米,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5℃,≥10℃积温值4650℃,无霜期280天,年雨量1365毫米。该大队属亚热带山地,其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状况在我国南方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在大队土地总面积中,有耕地1145亩,约占14%;林地1600亩,约占20%,其中用材林1307亩,占林地面积的82%;其他主要为荒山和草坡所占据。大队境内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即河谷平坝、灰岩丘陵、砂页岩丘陵台地和砂页岩中山。它们的土地利用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附表)。  相似文献   

18.
横断山地在青藏高原的东侧,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横断山地的范围,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对其有不同的说法。就地理学观点而言,可把横断山地的范围初步定为,西倚青藏高原,北与昆仑山脉、秦岭山地相接,东迄大渡河、安宁河—昆明,南抵昆明—保山一线,当约东经98°00′—102°30′,北纬25°00′—33°00′,包括川西山地、滇西北山地和藏东南山地,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山地地区。本区南部,山岭河谷相间,呈南北向,属典型的高山深谷区。  相似文献   

19.
邹文军 《西部资源》2022,(1):40-41,44
安庆市静脉产业园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十洪公路(X019)南侧,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扬子板块东段下扬子断块,构造上属孔城槽地怀宁褶断带,带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区域地貌单元为沿江丘陵,地貌为构造溶蚀低起伏丘陵,丘顶浑圆,丘脊走向多为北东、北西向,丘坡坡度20°~30°,局部可达35°,地形起伏较大,最高处位于勘察场地外围北...  相似文献   

20.
田培  贾婷惠  平耀东  许盈  王哲  刘目兴 《热带地理》2023,(11):2216-2228
揭示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可为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基于RUSLE模型定量分析2005—2020年鄂西北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格局的主导因素和多因子间度量交互耦合程度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鄂西北2005—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持续下降,15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16.3 t/(km2·a);整体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侵蚀面积的93%)。2)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不同,8°~25°地区以中度、强烈和极强烈侵蚀为主(侵蚀占比为55.4%);>25°地区,65.6%的面积受到强烈及以上等级的高强度侵蚀。3)坡度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二者共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q=0.479)均优于单因子。4)坡度>35°、高程在500~800 m、年降雨侵蚀力在4 950.55~6 378.09 MJ·mm/(hm2·h·a)且以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均被识别为高风险侵蚀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