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第三纪湖盆边缘斜坡带的渐新统和中新统表现为扇三角洲-湖泊与冲积扇-湖泊两种沉积体系的交替叠复。其形成归因于湖平面的周期性升降变化。沉积层序分析表明,湖平面变化控制了两种层序,湖面高位层序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各序列组成;湖面低位层序则包含了冲积扇-湖泊体系各序列的内容。作者分析了在湖平面升降控制下湖泊边缘碎屑沉积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答时界面,将湖盆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陷和湖盆萎缩关闭3个演化阶段。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着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早白垩世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接受了商水期、永丰期和巴村期的一套陆相湖盆沉积,主要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和较深湖相。这套地层可以划分3个层序,构成一个构造层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直接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和发育。层序的演变反映出本区经历了3次湖平面的升降,同时反映出构造对层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6.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层序结构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的层序类型、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1层序为初始裂谷期湖泊层序,发育冲积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 SQ2层序为裂谷高峰早期湖泊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3层序为裂谷高峰中晚期湖泊层序,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浅湖、深湖等沉积组合;SQ4层序为裂谷后期过渡层序,发育半深湖一深湖,大型长轴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层序的结构特征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凹陷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岩心以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TSq1-TSq3)、5个二级层序(Ⅰ-Ⅴ)、8个三级层序(Sq1-Sq8);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等沉积体系。其中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Sq1层序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Sq2层序的南部和Sq5层序的北部;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Sq3、Sq4层序中尤其发育,并在Sq2层序的北部也有所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Sq2、Sq3和Sq4层序的洼陷带;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各层序的洼陷带。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侏罗系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体系多样。露头、钻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研究表明,侏罗系发育七个三级层序,其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等。这些沉积相在各层序体系域内呈有序排列。各期物源及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发育八套沉积体系,即克拉美丽山前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乌伦古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德伦山前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哈拉阿拉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体系、车拐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四棵树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伊林黑比尔根山前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博格达山前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克拉美丽沉积体系的发育最具有继承性。这些沉积体系的展布在总体上控制了盆地内部油气有利储集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白垩纪盆地是六盘山内陆叠合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形成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泊、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中深湖、中深湖—浅湖沉积体系组合型式。充填序列划分为一个Ⅱ级及五个Ⅲ级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稳定坳陷、湖盆萎缩整体抬升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刘淼  陈井胜  孙守亮  李斌  杨帆  张涛  汪岩  吴振 《地质通报》2018,37(9):1755-1759
为揭示北票(金-羊)盆地内北票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建立了北票(金-羊)盆地北票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票(金-羊)盆地北票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准层序组。在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3个沉积相。明确了沉积相的分布规律,向上形成由冲积扇到辫状河三角洲,再到湖相,最后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平面上呈近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沉积体系,整体构成2个水进、水退的沉积体系。古地貌影响了底部冲积扇相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气候不仅影响了沉积物类型,且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沉积物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的层序地层学特征。研究表明:区域不整合界面和沉积转换界面是级层序的主要界面;层序内虽均发育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但各体系域发育程度是不同的,致使层序的旋回性以非对称为主;层序内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均以河流三角洲和浅水湖泊为主,而冲积扇、扇三角洲不发育,湖泊水体基本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收缩,湖平面的波动没有造成沉积相带的区域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特有的两种层序地层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的观察, 以及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分割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充填实体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将该区层序界面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最大湖泛面,据此在全盆侏罗系地层中识别出13个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据盆地沉积特征,自西向东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层序剖面,进行盆地内不同相带间的层序对比,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中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冲(洪)积、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在层序格架中讨论了各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大体是从盆地西缘到东缘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曲流河的展布方式。其中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三角洲—滨浅湖分布范围广阔,且三角洲与浅湖相在垂向上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14.
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岩性、岩石组合、沉积韵律等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主要为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其中冲积扇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三个亚相;而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深湖在研究区内不发育.在龙门山前缘的盆地边缘发育冲积扇相带.大小不同的冲积扇体连接或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并依次出现扇中、扇端的微相分带.同时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由河流往东则进入湖泊沉积区,并在河流入湖处形成三角洲相沉积.根据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一湖泊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蓬莱镇组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江西信江盆地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野外沉积层序、岩石学特征、古生物资料和地貌景观特征,本文对江西信江盆地白垩系沉积相进行了初步分析,首次探讨了沉积体系与丹霞地貌发育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信江盆地白垩系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即冲(洪)积、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早白垩世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扇三角洲相沉积,晚白垩世从盆地南缘到北缘大致为洪冲积相→辫状河流→三角洲→滨浅湖→三角洲→辫状河流→洪冲积相的展布方式。研究表明,该区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上白垩统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产物,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与盆地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沉积亚相、微相类型对丹霞地貌的发育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的岩心观察显示,其发育碎屑岩,局部发育安山岩、凝灰岩。营城组可划分为4 个三级层序: S7 ( 营四段) 、S8 ( 营三段) 、S9 ( 营二段) 和S10 ( 营一段) ,反映营城组时期湖平面发生过4 次较大规模的变化,层序发育较完整、连续性较好。层序7 属于深水型沉积,主要发育水下扇; 层序8 属于半深水型盆地边缘沉积,以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为特征; 层序9 和层序10 都属于浅水型沉积,发育棕褐色泥岩。以层序9 为例,区内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浅湖和半深湖等5 种亚相,水下重力河道、滑塌重力流、河口坝、间湾、水下扇和静水泥等19 种微相,以发育水下扇和水下重力河道沉积为特色。  相似文献   

17.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背景、物源、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明确了上三叠统存在龙门山古陆、米仓山-大巴山古陆、康滇古陆、江南古陆4个物源,识别出上三叠统海湾、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8种沉积相类型。层序Ⅰ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整体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发育海湾等沉积;层序Ⅱ沉积时期,川西前陆盆地成为统一的内陆湖盆,其湖侵期为须家河期最大的湖侵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层序Ⅲ沉积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古陆提供充足的物源,在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大型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Ⅳ沉积时期,主要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整体上,川西前陆盆地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受构造控制,具有平行构造带展布的特点。盆地西北部陡坡带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西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东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东南部缓坡带则发育远源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8.
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梨 树断陷断陷层(晚侏罗世火石岭组及早侏罗世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 1 个一级层序(TSq1)、3 个二级层序 (I—III)、7 个三级层序 (SQ1—SQ7),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 明确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早期 SQ2 层序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分布在 SQ3 和 SQ4 层序中;SQ5,SQ6 和 SQ7 层序则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近岸水 下扇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 SQ4、SQ5 和 SQ6 各层序的陡坡带。沉积体系在平面与纵向上的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双重控制, 提出梨树断陷 SQ4 和 SQ5 层序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9.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相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是深层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沙三段岩芯、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研究,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断槽重力流水道、滑塌浊积扇及湖泊等7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各砂体微相的相互重叠构成区内最好的储层;该区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5套沉积体系,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在沙三段早中期,湖盆为水进沉积序列,西斜坡发育的扇三角洲和远岸浊积扇的砂体逐渐东移,展布范围逐渐扩大,而东陡坡扇三角洲中各亚相相带逐渐变窄,近岸浊积扇砂体呈长条状展布;到沙三段晚期,湖盆为水退沉积序列,西斜坡砂体展布范围、砂体厚度基本继承了前期的特征,东陡坡扇三角洲内各亚相相带逐渐变宽,并且向湖盆凹陷中心推进;沉积相带展布与迁移特征反映了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湖平面的相对变化以及物源的供给量等因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