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伍端平 《气象》1976,2(4):23-23
霾、浮尘在北方常见,我地除夏季外也常出现。轻雾出现的机会就更多。由于这几种天气现象看上去很相似,若不仔细观测,加以对比,就容易误认混记。比如,我地由于空气湿度大的缘故,容易将霾或浮尘漏记,往往先只记轻雾,当太阳出来之后,能见度依然不见转好,相对湿度已下降得很低,才发现同时有霾或浮尘存在,天气现象应补记霾或浮尘。下面谈  相似文献   

2.
浮尘、轻雾与霾都是水平能见度 <1 0 .0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中 ,它们之间极容易混淆。本人根据观测实践 ,总结出区别它们的经验。从成因来区别。浮尘是远处或本地沙尘暴或扬沙出现后 ,尘土、细沙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而形成的 ;轻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稀薄的雾 ;霾是大量极细微尘粒 ,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空气普遍混浊。从颜色来区别。浮尘出现时远物呈土黄色 ,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 ;轻雾出现时 ,天空呈灰白色或灰色 ;霾出现时暗色物体微呈浅蓝色 ,太阳呈土黄、橘黄色。从当时的天气条件来区别。浮尘出现时 ,风较小 ,…  相似文献   

3.
轻雾、烟、霾、浮尘的判别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轻雾、烟、霾、浮尘都是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但是它们很难定量。在观测时,对轻雾、烟、霾、浮尘能否加以正确的判别,原始记录是否准确,将会对以后的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根据这几种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对它们加以有效地区分。1轻雾、烟、霾、浮尘的判别(1)闻气味:有烟时,通常有很浓的烟味,而轻雾、霾、浮尘不会产生这种味道。(2)…  相似文献   

4.
试谈雾、轻雾与霾及浮尘王宝琴(稷山县气象局043200)雾、轻雾、霾、浮尘均属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几种视程障碍现象。这几种现象的出现,指示着大气的稳定度和透明度,而雾的预报意义也就在于此。尤其在我们气象观测实际中,因对其成因及特征了解不够深刻相互间则...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中旬,我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视程障碍现象(有效水平能见度<10.0千米),全区共有46个站记霾、11个站记轻雾、5个站记浮尘,其中有1个站为轻雾转霾、1个站霾转烟幕、2个站霾转浮尘。以地域分布来看,偏西部的站多记轻雾,东部站多记霾。(仅有1站记轻雾、5站记浮尘)。本文就这次全区性天气现象略作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浮尘、轻雾与霾都是水平能见度<10.0 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中,它们之间极容易混淆.本人根据观测实践,总结出区别它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浅谈轻雾、霾、烟幕、浮尘、扬沙的记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君 《浙江气象》2004,25(2):48-48,F003
在日常地面观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由于这些现象之间形态相似或者形成条件有共同点等原因,造成在记载上的混淆.本文针对上海地区经常出现的轻雾、霾、烟幕、浮尘及扬沙这些现象的记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川省1981—2013年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和浮尘9种视程障碍天气现象资料,对其发生日数、发生概率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各天气现象发生日数排序为:轻雾>雾>浮尘>霾>烟幕>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2)轻雾和雾年发生日数为分别为176d/a和29d/a,日发生概率分别为48%和8%,远高出其他天气现象。(3)季节变化方面,雾和轻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霾、吹雪和雪暴集中出现在冬季;浮尘发生春季;扬沙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而沙尘暴、烟幕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4)变化趋势上轻雾基本保持平稳;烟幕呈增加趋势;而雾、霾、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呈下降趋势。(5)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足、风速较小、人口集中和排放量较大,易于盆地雾、轻雾、霾和烟幕的形成;不合理利用水和土地资源,北方地区沙尘天气随冷空气南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吹雪和雪暴均发生在冬季降雪量大且风速较大的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9.
雍延和 《气象》1989,15(9):2-2
不需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按规范第五章第二节规定,共有12种。这12种天气现象,生成和消失的标准,仔细分析一下,可分为: 1.用能见度距离,作为客观标准的有轻雾、扬沙、浮尘、烟幕、霾五种。  相似文献   

10.
四月十二日中午起,我区桂北首先出现浮尘天气现象,十三日遍及全区,直到十五日浮尘天气现象才减弱或消失。 浮尘浓度之密、范围之广、维持时间之长在我区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见到。正因为少,所以造成一些台站的观测员误认为是霾。更为严重的是观测成轻雾。  相似文献   

11.
略谈轻雾、霾、浮尘、烟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易仕明 《气象》1982,8(11):25-27
自1981年第4期起,《气象》刊载了一些讨论轻雾、霾,浮尘、烟幕如何分辨的文章。《气象》编辑部希望我谈些看法。作为一个老观测员,我很愿意参加这一讨论。本文中将涉及三个问题:1.大气中各种质点对光线的散射;2.轻雾、霾、烟幕和浮尘的成因和特征;3.复杂情况的处理。 一、大气中各种质点对光线的散射 大气中各种质点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与其大小有关。随着质点大小不同,可有三种情况。 1.分子散射(或称瑞利散射):当质点远小于光波波长时对光线的散射称为分子散射。空气分子和极小的爱根核和冰核均属于这类情况,它服从瑞利定律; ε_λ=αλ~(-4)(1)其中ε_λ为对波长,λ的散射系数,α为与质点半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区雾霾与大气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广州市区的雾、轻雾和驻出现天数的增多是与本地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密切相关的。根据广州站1960~1993年雾、轻雾和霸出现的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1大雾和轻雾本文指的大雾,即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本地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出现雾时,常使天空全部或部分不可辨,相对湿度常为100%或接近100%,风力微弱,气层稳定。轻雾是指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物质微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在亚.0~10.ohm,空气没有雾那么潮湿。在气层稳定,较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多出现在早晚。统计…  相似文献   

13.
在天气现象观测中,轻雾、霾、浮尘是较易混淆的天气现象,准确的判断和记录这些现象,需要从形成条件、天气背景、垂直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规范》可知,下雨时能见度在1.0~10.0千米内不一定非记轻雾不可,因使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浓密或大的降水影响。有的观测员则理解为,只要在下雨,就可以不记轻雾,这是不对的。众所周知,轻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稀薄的雾.出现时,能见度为1.0~10.0干米以内。且气层稳定,空气较潮湿.空气中水汽的凝结才是形成轻雾的主要原因.下雨时,南水可在空中或地面蒸发,使空气湿度增大,从而凝结形成轻雾,这和浓密或大的降水影响能见度是有根本区别的.因此,雨和轻雾并不矛盾,可以相互并存的.况且往往轻雾在…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近5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济南市1951—2008年日照、云量、烟、雾、沙尘等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日照时数平均减少129.7h/10a,日照百分率平均减少2.9%/10a。总云量平均减少0.08成/10a,低云量平均减少0.14成/10a,大雾从70年代起明显减少。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轻雾自70年代起呈现稳定攀升趋势,烟日数逐年增加,并与济南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工业布局密切相关。轻雾、烟现象增多,污染使大气气溶胶增加,是造成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北京春季一次持续浮尘和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1年4月底5月初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以浮尘天气为主,夹杂轻雾、雷阵雨、烟幕等复杂天气过程的持续重污染事件,给北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天气形势上分析了北京浮尘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持续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高空冷涡发展东移,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南部和华北北部等干燥、疏松的地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的细小沙尘粒子随高空偏西气流携带而至北京,形成浮尘天气。本地低空处于弱辐合区,层结稳定,风速小、逆温频繁,这些均不利于沙尘粒子和本地污染物的扩散,导致连续可吸入颗粒物重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湿度大小不是区别轻雾和烟幕的唯一依据于红莲目前,大多数观测员是用1.0~10.0km能见度来确定轻雾和烟幕这两种天气现象的。也有人单纯用湿度作为指标确定轻雾和烟幕。在测报实践中,常遇到在轻雾消失的过程中,因为雾滴蒸发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尽管相对湿度已经...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李明 《黑龙江气象》2007,(1):28-28,32
1引言关于轻雾、霾、浮尘、烟幕等天气现象的识别,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遇到某些复杂情况时应当如何辨别和记录,仍有不少争议。主要有以下3点:轻雾和霾是否可利用相对湿度大小作为区别的主要依据;轻雾和霾能否互相转换,交替出现;轻雾、霾和烟雾等能否同时存在,同时记录。本地区虽同时出现次数不多,但观测员对出现时的正确识别要重视。  相似文献   

19.
鲁西北52年日照变化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分析德州市1954-2005年日照、云量、霾、雾、沙尘等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德州市日照时数平均10年减少105.0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10年降低2.4%。总云量平均10年减少0.03戍。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低云量和霾、轻雾、雾日数呈增加趋势,尤其是自1990年代中后期明显增加,与德州市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相对应,说明鲁西北日照减少主要是由于低云量增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排放污粢物急剧增长导致的大气气溶胶增多造成。  相似文献   

20.
位于城市环境的气象台站,如杭州市气象台,由于种种原因,大气透明度较差,以致使能见度经常小于10.0千米。此时,值班员为记何种天气现象而伤脑筋。现就轻雾、烟幕、霾、扬沙、浮尘等现象的判别问题,谈一点浅见,供讨论。轻雾(=)与烟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五章§5.1天气现象的特征中指出: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烟幕——“大量的烟存在空气中”“城市、工矿区上空的烟幕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以闻到烟味。”轻雾为气层稳定,空气较潮湿;烟幕为气团稳定,有逆温时利于形成。“大致出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