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部分地磁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部分地磁台站1990~2003年的年均值资料,研究了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计算值的一致程度,结果表明:①我国地磁台站的长期变速度与IGRF模型的长期变速度有差异:总体来讲,我国台站磁偏角D和垂直强度Z的长期变速度低于IGRF模型的相应速度;水平强度H的长期变速度在1990~1995年间高于IGRF模型的相应速度,在1995~2000年间低于IGRF模型的相应速度;②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值的差值曲线中,H和Z有明显的起伏,反映了地磁场长期变的非线性;③虽然有上述长期变上的差异,但对于同一个台站,各地磁要素年均值与IGRF模型值的差值的标准偏差均低于IGRF模型的误差水平,说明IGRF模型与台站年均值的一致性比较好;④对于同一地磁要素,不同台站的年均值与IGRF模型值的差值的平均值相差较大,反映出台站所在位置地壳磁异常的巨大差异。通过总结上述工作,文中还讨论了地磁台站保持长期可靠运行的重要性以及地磁台网历史观测资料抢救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新的第十三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3),计算了2015—2020年中国区域地磁场模型七要素长期变化速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分析计算我国28个地磁台的IGRF13模型值与实际地磁场的长期变化速率、差值及均方误差,结果显示:IGRF13模型所显示的地磁场长期变化与我国区域地磁场实际观测变化基本一致,但在局部区域也存在差异,IGRF13模型能够体现中国区域地磁场的特征。应用IGRF13模型数据时需要考虑局部区域与台站实际观测数据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地磁场综合模型CM4和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12与中国部分地磁台站年均值的一致性,并分析CM4与IGRF12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模型值与台站观测值的差值不随台站经纬度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变化,两种模型值与台站观测值差值的两种变化形态相差较大;同一台站,同一地磁分量,两种地磁场模型的误差水平基本相当;同一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通海地磁台观测仪器和观测资料的评价,选用基线值、日均值和F差值为分析对象,将同一记录仪器由不同观测仪器组合而确定的基线值进行一致性分析,之后将不同记录仪器经同一绝对观测仪器的观测组合得到的基线值校正后日均值也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新建房屋对地磁总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认为新建房屋对GSM-19F与G856AX测量F值的差值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第11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1)是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联合会(IAGA)于2009年12月提出的最新与比较准确的IGRF.根据IGRF-11模型,计算了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SVC).IGRF-11所描述的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与实际观测的地磁长期变化(SVO)是基本一致的,但亦有明显差异.分析比较了在中国地区34个台站上的SVO与SVC之间的差异,并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值及其均方误差σ,对于地磁偏角和倾角,σ分别为0.35′/a与0.53′/a;对于地磁总强度、水平分量、北向分量、东向分量与垂直分量,σ分别为5.12nT/a,8.91nT/a,8.89nT/a,3.27nT/a与3.59nT/a.引起IGRF-11所描述的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误差原因是:中国地区的区域性与局部性的磁异常、IGRF忽略了外源场与IGRF模型的截断阶数、全球台站与测点的分布不均匀、地磁观测误差等因素.由于中国地磁模型(CGM)优于IGRF模型,并能比较准确地描述中国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故在实际应用中应选用CGM.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的通海基准地磁台1985~2011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日变幅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通海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认为太阳黑子数与该地区地磁场日变化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伯舫 《华南地震》2007,27(1):15-20
选择了北京、关岛等6个地磁台,作它们的观测值与IGRF值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以上6台站地磁测值的异常变化都与附近发生的大震相关,而且震级越大、离台站越近,异常变化越大、越早.而且用IGRF作参考场既可靠又方便.  相似文献   

8.
SMALL项目数字化地磁资料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中美合作 SMALL (中国低纬地磁台阵 )项目安装在北京地磁台 (白家疃 )和云南通海地磁台的磁通门磁力仪记录资料与磁变仪模拟记录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后 ,得出的结果表明 ,两者的日变形态、日变幅有较好的一致性 ,所选特定事件的变化幅度非常一致 ,说明磁通门磁力仪记录到的变化磁场的资料是真实可靠的。尽管目前磁通门磁力仪的基线值存在温度影响和离散度较大的问题 ,但随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 ,若能采取改进观测条件和观测方法以及缩短观测时间等措施 ,并对基线值进温度校正 ,磁通门磁力仪完全可以提供长期连续可靠的资料。而其为地震预报 ,空间环境预报 ,为日地物理 ,空间物理和地磁学的研究提供的高精度、高分辨率、连续可靠的数字化变化磁场资料是磁变仪模拟记录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9.
IGRF1980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际地磁场模式中没有应用到中国的地磁观测数据,要把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作为中国的地磁背景场,那么地磁场各要素在各地区的差别是怎样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以利大家实际的应用,本文采用了几个方面的地磁观测数据与IGRF1980基本磁场(MF)、长期变化(SV)模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1)利用地磁台的年均值和年变率与IGRF1980模式的计算值比较;(2)利用1980.0中国复测点的观测值与其比较,(3)1980.0中国地磁场模式与IGRF1980的MF和SV模式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磁台环境场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计算出1945年5月—1990年5月中国部分地磁台的计算年均值,并与相应观测年均值比较,计算出地磁台各个地磁要素的磁异常值以及地磁台异常场的模量,本文的计算结果将为认识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地磁台站资料评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磁参考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GRF(国际地磁参考场)是有关地球 主磁场与长期变化的模型,IGRF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忽略外源场、球谐级数的截断、台站分 布的不均匀、测量、忽略地壳磁异常场等. 分析我国大陆地区IGRF的误差,有利于我国地磁 研究 人员在工作中合理地应用IGRF资料. 如果不计磁异常与环境干扰都比较大的北京台,29个基 准台的IGRF的误差(均方根差)为146.9n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CHAOS-6地磁场模型计算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台站模型值,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台站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国际参考场模型IGRF12计算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地磁异常场模量△T作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年变化显示:①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基准台绝大部分位于地磁正常区或弱磁异常区,只有少数几个地磁台位于强磁异常区;②判断1个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只测量总强度(F)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三分量绝对观测,利用地磁异常场模量△T评价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更全面、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地磁变化的空间的不规律性,不能用两台观测值相减的办法完全消除,从而对震磁效应产生干扰。本文以垂直分量为例,分析了日变、日变幅、0点值、12点值和月均值的不规律性,给出两台差值的标准偏差和变化幅度与距离的关系。例如,两台相距600公里时,日变差值的标准偏差为4γ,日变差值一天内的变化幅度10γ以上,这可能给流动磁测造成假的震磁异常。0点值差值的标准偏差和变化幅度稍小,日变幅、12点值和月均值的这些参数较大,它们都可能形成假的震磁异常。本文最后以76年唐山大震为例,分析了地磁变化不规律性的干扰,认为在昌黎台的Z资料上,不能肯定震前两个月和一年多时间里有中、长期震磁异常。  相似文献   

14.
对2007年红山地磁台GM4磁通门磁力仪、FHD质子旋进磁力仪及CZM-2核旋仪的总强度F观测数据,进行了趋势变化、均值、差值以及基线值的对比分析,认为两台数字化仪器F的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和一致的变化趋势,仅均值存在较小的差别,已达到了国内高精度地磁观测的水平.CZM-2核旋仪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仪器精度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变化磁场的基本特征,对于鉴别震磁效应、确定震磁异常都是十分必要的。变化 磁场主要有长期变与日变化两种。消除长期变的 影响,通常是将每个测点的观测值与标准地磁台 的观测值比较,并利用等磁变图作出校正。对地 磁日变化,目前都采用磁测点和标准台的同时观  相似文献   

16.
地磁数据处理与地震关系之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上海崇明、佘山和杭州这3个地磁台的观测资料在2004年4月21日南黄海ML4.0级、5月26日浙江省舟山群岛ML4.3级和11月15日南黄海%4.6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台和崇明台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分钟值空间差值于4月14日~17日、4月30日、5月8日出现的异常信息很可能是震磁异常信息;杭州台和余山台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分钟值、模拟观测21时值Z分量地磁场相关系数R值分别在震前2天、24天和震前5天、15天出现了超出2σ值的震磁异常变化:崇明和余山地磁台数字化地磁Z分量分钟值的空间差值异常信息在4月21日南黄海尬4.0级地震前后有所显示。但在5月26日舟山群岛ML4.3级地震前不太明显,可能与谈两个地磁台站相距较近日震中距较近有美.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佘山地磁台1983年以来垂直强度(Z)的资料与附近的崇明地磁台的 Z 值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处理,从中找出1985年佘山地磁台 Z 值差异的原因。从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倾角观测后,由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水平轴和垂直轴松动摇晃所带来的问题,今后为了使佘山台的地磁资料尽量达到更高的要求,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更新地磁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8.
1958年以来:北京地磁台一直采用马丁(Mating)磁经緯仪提供观测数据。经使用发现,马丁仪的H、Z月均值有明显的与地磁场季节变化无关的年变化,为此通过分析该观测仪与核旋仪重迭观测时期的H、Z、F月均值之差和观测温度月均值的相关关系,找出修正马丁仪观测值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改正后马丁仪的月均值与核旋仪月均值之差的均方差为±3~γ,改正值与标准观测仪的实际比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0—2016.0年中国国际地磁交换台站和中国邻近地区共14个地磁台站的X,Y,Z分量观测数据,结合世界资料中心发布的静扰日数据,计算了台站十日静日午夜均值,并进行三次多项式拟合,得到X,Y,Z分量的长期变化和年变率。同时,利用CHAOS-6和IGRF-12模型计算了2010.0—2016.0年F分量的长期变化,分别得到了CHAOS-6及IGRF-12模型计算值与台站观测值的差值。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台站X,Y,Z分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Z分量的平均年变率与X,Y分量相比偏大;CHAOS-6和IGRF-12模型描述的F分量的长期变化与台站观测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分别为4.8~253.7 nT和0.9~420.0 nT。产生上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CHAOS-6和IGRF-12模型是描述全球地磁场的模型,而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和局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最新的第11代国际地磁场考场(IGRF11)在中国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将IGRF11与IGRF10计算的2005年1°×1°网格值相减,分析两者的区别;将两模型在2005~2010年间的年变率相比较,进行了差异分析;最后计算了IGRF11的2010~2015年和2005~2010年的年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