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洋,不仅调节地球气候,使地球成为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还是蕴藏丰富资源的宝地——全球34%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赋存于海底,产量占全球油气产量的30%,据专家预测,不远的将来这一数字还将上升至50%。在我国,海洋油气也是能源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中发育着3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可燃冰,也叫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表像冰,点火可以燃烧,因此俗称"可燃冰"。在海洋里,可燃冰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在陆地上它埋藏在深于130米的永久冻土层里。可燃冰的分布很广,就海洋而言,约占海洋总面积10%左右。目前,可燃冰在全球共发现132处产地,其中冻土区9处。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的可燃冰,最大可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可  相似文献   

3.
李响 《国土资源》2012,(11):5-7
在全球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在期的今天,沿海国家和地区正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并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发展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被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中国,自然不能落后。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海洋事业经历了积极的变革和发展:海洋战略地位日渐重要,民族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海洋管理立法实现突破,海洋法律体系基本建成;海洋战略研究初见成效,发展规划成果显现;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发展迅  相似文献   

4.
滨海砂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潜在海洋矿产资源之一,仅次于石油与天然气。莫桑比克东部沿海滨海砂矿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结合莫桑比克赞比西亚省5004C矿区锆钛砂矿,分析矿石结构与构造、矿石物质组成、矿物含量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为莫桑比克东部沿海锆钛砂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5.
2008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批示精神,从2010年起,把"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与"世界海洋日"整合起来,把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中国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为沿海省份,大陆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拥有浅海面积6488平方千米,海洋资源丰富而独特。如何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这片蓝色国土?广西海洋局局长张创智在201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来临之际发表了高见。围绕2010年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在读博士王永生从3个方面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解读。本刊特将这两篇文章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就在人们担心石化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了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俗称可燃冰.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这无疑给未来的能源需求带来了福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几百年前,新航路的开辟让海洋这个天堑成为最具效率的通衢。自此之后,世界各地人们开始打破孤立状态,成为统一整体。英国思想家培根这样评价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战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可以根据意愿,自由控制介入战争的程度。"近代以来,海洋权益一直是萦绕着每一个新兴国家的斯芬克斯之谜,似乎每一个强国的崛起都与海洋密切相关。葡萄牙、西班牙是近代最早的"海洋帝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好,这里是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当地时间9月17日17:30,正在西太平洋执行大洋41B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科考船首席科学家姚会强等人,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向全国青少年讲解了"海洋六号"、航次工作进展、船上调查技术手段及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科学知识。这是海洋六号首次参加全国性的海洋科考直播课堂。本次海洋科考直播课堂活动是2017年全国科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自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冰”,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即后来被人们称作“可燃冰”的物质。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其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所面临的国际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拥有状况及开发现状,以及面临的国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途径,即增强全国人民的"海洋国土"意识,发展与拥有周边海洋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旗帜鲜明地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和海洋领土完整.为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是目前一些临海国家或区域发展的经济热点。拥有丰富海洋文化资源且以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依托,厦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但过于依赖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厦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认为厦门海洋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应从打造闽台海洋文化人文旅游线路、发展厦门新兴海洋文化产业、提高厦门海洋文化产业附加值、培养本土海洋文化产业人才等4个方面需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谁见过海底森林?谁见过海底煤矿?147年前,凡尔纳用他的奇异幻想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海底世界。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梦。党的十八大以来,深耕蓝色国土成为海洋科技和海洋地质工作者的奋斗目标。5年来,随着国家在海洋资源调查利用思路的不断清晰和海洋调查仪器、技术手段等的自主创新不断发展,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媒体广场     
《国土资源》2013,(4):58-59
中国启动可燃冰勘探开发新一轮技术研究近日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启动了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目前,该专项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实施,执行期为4年。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中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5.
海洋牧场建设如今已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与重要战略。从文化逻辑来看,海洋牧场在我国的推广和建设首先缘于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的日渐枯竭,契合了二战后全球兴起的生态整体主义文化思潮,另一方面又顺应中国传统"以海为田"的农业型海洋观,二者合力推动海洋牧场成为我国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北海在发展海洋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及环境优势,然而这与生俱来的优势到了本世纪初才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利用,特别是在逐渐化解上一轮开发热潮留下的泡沫经济成份中,北海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包括海洋产业在内的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并以此来构建北海经济的主框架。目前,海洋经济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5%。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负责监督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和发展海洋经济。立足新的职能定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履行好职责,下一步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近日,记者专访了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立足新职能定位,从陆海统筹的新视角谋划工作"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海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张占海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是自然资源部负责实施海洋强国建设战略规划和发  相似文献   

18.
正第47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世界发起了对"塑"阻击战,并发出了"塑战速决"的号令。海洋,是这场狙击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当下,海洋污染令各国忧虑,塑料又是海洋的最大污染源。据统计,全球流入海洋的垃圾中80%以上是塑料垃圾。其中,微塑料是让大家捉摸不透的新"敌人"。海洋微塑料是指海水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和小球,又被称为"海洋PM2.5"。它的危害不容小觑:由于其体积微小,极容  相似文献   

19.
引言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中国21世纪议程》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主要行动方案领域之一,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体系,及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在我国陆上资源越来越匾乏,生存发展空间潜力愈来愈小的情况下,海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所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实用性的海洋决策支持系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0):75-75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具有全球性分布的潜在能源,被认为是常规天然气的重要后续能源,并被认为在21世纪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被称为“可燃冰”的新型矿物,这种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的新能源形成于低温、高压地质环境中,主要分布在深水的海底沉积物中或寒冷的永冻土层中。科学家们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千米,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