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世纪的新一代气象业务现代化工程──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张晰莹1概述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代号为9210工程)是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程控交换和人机交互处理等先进技术,实现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以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2.
9210工程即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是“八五”期间立项的国家大中型项目。该系统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程控交换机等先进技术,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以卫星通信为主.把遍布全国的地市以上的气象台站的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个大型的网络互连系统。卫星网络系统见图1。  相似文献   

3.
相秀珍 《气象》1997,23(8):21-24
随着9210工程系统建设的完成,T106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分发采用了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两种传输路径。地面通信系统由于受传输能力限制,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区域、省,地市级的不同接收能力,采取了3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以满足各级气象台站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1引言9210工程(即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工程)是中国气象局新一代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基干网。它是一个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气象部门,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的信息网络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系统采用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VSAT产品。它具有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成熟、功能完备,组网灵活,安装、使用、维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等优点,得到广范的应用。中国气象局VSAT卫星通信网络系统,通过通信卫星把遍布全国的地(市)级以上气象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一个大型网络互连系统,进行数据高速交换,并可进行话音通信…  相似文献   

5.
卫星微波通信中云雨衰减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柏林  刘建强 《气象学报》1991,49(4):494-503
本文计算了在频率为1—300GHz(波长为0.1cm—30cm)的微波在大气和云雨中的吸收、散射和衰减的效应。统计和分析了北京地区降雨分布特征,对于地面-卫星通信线路衰减作了预测,为北京地区地面-卫星通信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新的地面-卫星线路衰减的预报方法,较为准确,可供卫星微波通信工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卫星通信体制本章是介绍卫星通信体制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几个问题,同时也介绍几种卫星通信方式,帮助读者对卫星通信体制有一定性的了解。有关卫星通信各种制式的系统结构及应用、各种参星技术数据和调制方式等,本文没有涉及。1.卫星通信体制的概念任何通信系统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传输和交换荷载信息的电信号,而通信体制是指通信系统为完成一定的通信任务所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和信号交换方式。换言之,一个通信系统的通信体制要根据信道条件及通信要求,决定在系统中采用什么信号形式(时间波形和频谱结构)和如何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省气象局开展北斗卫星应急通信传输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南平市气象局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台站建设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终端,分别在南平市气象局和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建设北斗卫星通信传输接收系统(中心站),并部署北斗通信中心站软件和终端软件,进行通信传输试点.利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国家级自动站观测数据、系统校时、文字通信功能均达到项目预期目标.传输率、误码率、时延和稳定性均能满足业务化运行的要求.实现公网运营商电路中断的应急状态下传输自动站观测数据和进行文字通信等,从而为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8.
引言本文结合地县级实际业务情况,在地市级9210工程备份通信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方案设计、设备选择、应用情况及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1指导思想 地县级地面备份通信系统是卫星通信的备份系统,并承担上下行资料传输业务。根据省局安排和地县级实际通通业务情况,确定了建设其备份系统的指导思想为:既能满足地对省和地对地通信业务,又能解决地对县通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高效、可靠、支持同时对多点通信;尽量减少系统的建设及日常维持费用;应充分考虑到将来的系统升级。2方案设计 根据建设地县地面备份通信系统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9.
1前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沈阳区域气象中心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走过了3十网。NOVELL网、DECNEF网,直至“九五”期间将要建成的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通过TCP/IP(TransmitionControlProtocl/InternetProtocl)协议支持的全国范围地市级以上台站的计算机广域网。9210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程控交换等先进技术,建成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以卫星通信为主的新一代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与现有的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卫星信道。Kll频段干扰小…  相似文献   

10.
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s(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通信就是地球上的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进行的空间微波传输。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02批卫星工程的通信网络,就是采取这种通信系统。该网络的建立,使地面站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之间的通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实现高质量传输给北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相似文献   

11.
小型卫星地面站(Very SmallAperture Terminal,缩写YSAT)就是甚小口径天线的地面终端站,其特点一是天线小,设备结构紧凑、全固体化、功耗小、成本低、环境要求低、可车载人携、安装方便,这就使卫星通信摆脱了过去大型天线、专用机房、大功耗和只能用于通信枢纽系统的限制,可以直接安装在终端用户,并提供话音、数据、传真等各种服务.目前,  相似文献   

12.
1综述9210工程即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是“八五”期间立项的国家大中型项目。该系统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程控交换机等先进技术,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以卫星通信为主,把遍布全国的地市以上的气象台站的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个大型的网络互连系统。卫星网络系统见图1。2辽宁省9210工程总况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9210工程的设计方案,我省建设一个区域中心级次站和13个地市级小站,同全国6个区域中心次站和20个省级次站、300多个小站一起构成覆盖全国的气象综合应用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分为两部分,即综合通信网和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气象部门组建的气象卫星综合业务网络系统(9210工程),是采用休斯网络系统公司非常先进的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方式,但也有美中不足,因为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不管哪个地面站,每年都要遇到两次接收中断,即所谓"日凌中断",由于这种中断是由太阳造成的,所以又叫"太阳干扰中断".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气象卫星综合应用系统(简称9210工程)建设得到了全体气象人员的关注。为了使大家进一步地了解工程的详细情况,从本期起,我们陆续给大家介绍工程中的主要硬设备。这些文章对VSAT通信站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即将从事设备机务维修的人员可以起到入门的向导作用。卫星通信是在地面微波通信和空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正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航天技术的进步、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的采用和发展,卫星通信也正以空前的速度飞速发展。气象综…  相似文献   

15.
从原温州气象信息网络如何与9210工程新的业务技术体系相配套衔接,实现两网互联、资源共享角度,具体阐述了对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接收的气象信息实现动态合成;规划建立统一的本地化信息效据库,提高综合应用信息能力;进一步发挥原有预报工具和天气预报人机交互系统在天气预报服务中作用;实现从传统的天气预报作业方式转移到人机交互处理方式上来。  相似文献   

16.
1986年9月1日,北京气象中心和乌鲁木齐气象通信枢纽开始进行卫星通信试验.试验情况良好,不久将正式投入工作使用.这将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象通信建设的逐步完善 ,随着 92 1 0气象卫星通信工程的业务化运行 ,广东省气象通信体制一改原来的人工支线电话、电报传送而形成以卫星信道为主 ,地面X 2 5公共分组数据交换网为辅的新通信体制。针对韶关地区X 2 5网、92 1 0通信系统在县气象站的综合应用情况 ,希望对全省县级气象台站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图 1 韶关市县级X 2 5网络框架示意图1 X 2 5网的应用情况概述  X 2 5网目前在我省气象部门主要用于气象观测资料上行传输和 92 1 0卫星接收的辅助 ,在韶关市县级气象台站已经实现了这一方式。X 2 5网是基于…  相似文献   

18.
1前言“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即9210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地(市)以上气象部门建成一个以VSAT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连成的广域网系统和话音系统,实现气象信息高速、网络化传输。现在,9210工程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为了在还未正式投入业务使用前的过渡阶段,充分发挥9210工程已安装设备的使用效益,体现边建设边发挥效益的精神,从97年6月起,中国气象局通过9210工程卫星通信系统陆续向全国气象台站播发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制作的有关气象信息产品。我省卫星通信网的省级气象信息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气象卫星通信网络是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介绍卫星通信的特点、组成及气象卫星通信网的结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对新一代气象通信网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地面气象通信系统作了介绍,并对常见故障加以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