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型光电等高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1972年制成Ⅰ型光电等高仪,1974年又制成Ⅱ型光电等高仪.新仪器的特点如下:(1)借助熔石英角镜组和汞地平、一架望远镜和固定的玻璃记录栅、三个光电倍增管及其交流放大器和一架计时仪,此仪器能无人差地测定星过等高圈时刻.(2)真空的 R-C 望远镜的口径为20厘米,焦距2.4米.(3)有水平入射窗的真空镜筒能消除天文折射、大气色散及镜筒内的反常折射.真空镜筒还为光学系统及汞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4)此仪器设有快、慢传动电机和自动方位跟踪机构.(5)为消除周围物体的热影响,此仪器安放在观测室楼上,而控制台、电器设备和操作者都在楼下.自1974年10月起,此仪器已在上海天文台进行了常规观测.获得的优良观测结果将在以后发表.  相似文献   

2.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台顶上陈列着八架大型铜制古仪,古仪以体态雄伟、制造精美、雕刻细腻吸引了众多来此游览参观的人。而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更是人们所渴望了解的。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其中的四架古仪。地平经仪地平经仪由南怀仁于清康熙十二年(1...  相似文献   

3.
上海天文台用国产的Ⅱ型光电等高仪和丹容等高仪进行了一年平行试验观测,比较了两种仪器的观测精度,证明Ⅱ型光电等高仪的各项精度指标均优于丹容等高仪.文章还用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的短期波动对测时结果的影响,计算了月亮潮对观测的影响,给出单架仪器所订出的FK4星表的△α_δ型和△δ_δ型系统差.  相似文献   

4.
天象仪和天文馆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planetarium;最初用来称呼一种能展示行星运动的机械模型——行星仪;现在用来指一种光学投影仪器,它把恒星、行星、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文现象投影到半球状天幕,演示人造星空.  相似文献   

5.
自七十年代后期起,中国的4架光电等高仪就开始注重于旨在改进基本星表系统的观测.这4架光电等高仪均实现了现代化改造: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和采用光子计数记录,这使得仪器能通宵达旦地工作,效率倍增.近年来用中国光电等高仪的观测已经编算出几部等高仪星表,其两个坐标(α和δ)的精度都很好,极限三等可达11m以上.将来这4架光电等高仪和即将用CCD装备的Ⅲ型光电等高仪将会对基本天体测量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台的幅射热观测在1955年内照常进行。在辐射仪上给出的记录数据,最初祗是仪器上指针所示的偏度,在若干偏度相当于若干小卡的换算之时,需有一个热量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由一架热量标准仪(Pyrheliometer)来完成,而标准仪本身的标准,一般是由制造厂在制成后预先鑑定过的,例如,对于各个热量标准仪,用计算的方法或者和具有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两种方法重新分析了光电等高仪(Ⅰ型)观测结果的光谱型差,从B型到M型两个方法所给出的结果分别为0″.15和0″.19。后者为将每颗星的残差化至平均组后的统计结果,它与本文所得的理论计算值0″.21符合得更好。同时,还研究了Danjon等高仪的光谱型差,其理论计算值与多架仪器的实测结果平均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史话小溪驰名中外的北京古观象台及所存八架珍贵铜制古仪使所有来访者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其实古观象台还有两架铜制仪器,即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它们的历史鲜为人知。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  相似文献   

9.
北京古观象台上,陈放的八件清制大型铜质观天仪器中,赤道经纬仪与黄道经纬仪是此台最主要的两架天文观测仪器。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怀仁制造的六架仪器中的两架。赤道经纬仪位于台顶南侧的最东头,重2720千克。中国自古以来天文观测仪器都是以赤道坐标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IAU19委员会“依巴谷参考架中的地球自转”工作组的要求,我们对上海天台丹容等高仪1958.4-1985.1年期间的观测资料进行重新整理。本将该仪器的观测纲要、计算方法、组内修平、迟滞差等方面的变动情况作了全面的总结,对需要使用该仪器观测资料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卫跟踪仪一般采用地平式跟踪机架 ,由于这种机架固有的天顶盲区 ,致使观测数据不连续而造成卫星精密定轨的困难。讨论了小型光电人卫跟踪仪的ALT ALT机架原理 ,分析证明采用这种机架形式没有天顶盲区、跟踪速度和加速度较小。同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摆动叉式ALT ALT跟踪机架 ,具有全天覆盖无遮挡、体积紧凑小巧等优点 ,其力学性能也十分优良 ,适合小型光电人卫跟踪仪和流动观测仪器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玑衡抚辰仪     
从康熙年间到乾隆中期,人们比较注重科学研究,制造了很多科学仪器,玑衡抚辰仪就是于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1744~1754年)制成的,是中国历史上引用西法铸造的最后一座大型铜仪。玑衡抚辰仪的含义是抚顺五行之测天仪器,而它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类似于汉唐以来浑...  相似文献   

13.
人卫跟踪仪一般采用地平式跟踪机架,由于这种机架固有的天顶盲区,致使观测数据不连续而造成卫星精密定轨的困难。讨论了小型光电人卫跟踪仪的ALT-ALT机架原理,分析证明采用这种机架形式没有天顶盲区、跟踪速度和加速度较小。同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摆动叉式ALT-ALT跟踪机架,具有全天覆盖无遮挡、体积紧凑小巧等优点,其力学性能也十分优良,适合小型光电人卫跟踪仪和流动观测仪器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初光时刻 经常关注天文仪器建设的同好一定会知道这样一个词,叫做“First Light”,直译就是第一缕光线的意思,而天文学家常把它翻译为“初光”,意思是一架望远镜已经完成了建设,可以开始工作了。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八架天文仪器修复工程始末崔石竹,肖军北京古观象台上陈列的八架古天文仪器,制作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明清之际正处于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八架铜制仪器在造型、花饰和工艺等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天文仪器的特色,而在刻度、...  相似文献   

16.
天体仪     
天体仪天体仪古代称之为浑象或浑天象。浑象是我国创造的一种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相当于现代教学上用的天球仪。从这种意义上说,古代的浑象是当代天球仪的祖先。浑象是把太阳、月亮、二十八宿等天体以及赤道和黄道都绘制在一个圆球面上。它能使人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天象仪涵盖了天球仪和行星仪(即太阳系仪)两类古天文仪器的功能。一般的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研究学者都认为天球仪和行星仪发展到20世纪初,结合在一起,就是现代的天象仪。因此,他们把天球仪和行星仪的诞生和发展,视为天象仪的史前史。这部分历史与古天文仪器史重合,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从这一期开始笔者拟以图说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天球仪和行星仪,并阐述这些宇宙模型与现代天象仪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21年 1921年4月7日,被掠夺的古仪运抵北京。4月14日,经荷兰公使作为中介移交北京古观象台,并按原来的布局安装于古观象台。1921年7月2日,北京《晨报》以“德国还我天文仪器之经过“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四条副标题令人回味:“从前是九鼎入秦现在是合璧归赵这也算参战的报酬但不堪想及山东青岛”。至此十架明清古仪完壁于古观象台,清制的八架铜仪复原于台上,明制浑仪安于紫微殿的东侧,简仪安于西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应满足的条件,列举了几种地面观测能否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介绍了利用配备CCD探测器的低纬子午环直接测定恒星绝对自行和岁差常数改正的方法,分析了用这种仪器的观测资料建立一个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可能性,并将它与空间技术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子午环上用于测定方位角的拱极星方位标方法,在纬度较低的地区不适用。本文提出了用卯酉圈上的观测测定方位角的方法,即用一架既能在子午方向观测、也能在卯酉方向观测的仪器,记录一颗恒星通过仪器卯酉方向和子午方向的三个时刻,就可以确定仪器在子午方向的方位角。这种方法所需要的观测时间短,工作简便,所测定的方位角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