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综述第24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和港口水工技术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波浪运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波浪传播和变形,波浪的统计分布,波浪方向谱和波浪实验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波浪的方向分布对波浪的传播及其与工程结构物的作用都具有明显影响,目前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单向波浪进行的。为了研究方向分布对群墩结构上的爬高影响,基于规则波浪与群墩作用的理论解,结合多向不规则波浪的造波方法,建立了多向不规则波浪与群墩作用的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系统地对群墩周围及表面上的波浪爬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方向分布对波浪爬高具有较大的影响,且不同位置处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如果按照单向波浪计算,可能低估或者高估群墩周围的爬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时域非线性数值波浪水槽中,研究了不同风速条件下极端波浪的特性。采用推板造波的方式生成非线性波浪,基于Jeffrey遮蔽理论将风压项引入自由面动力学边界条件来模拟风压作用,通过高阶边界元法和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时间步进法来求解初边值问题。通过与已发表的聚焦波群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研究了风压对极端波浪的最大波高、聚焦位置的偏移和波浪谱的演变等波浪性质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在数值波浪水槽中引入均匀水流,来模拟风生流对波浪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压的存在会少量增大极端波浪的最大波高,波浪的聚焦和解焦过程伴随着明显的能量传递,并且风生流进一步导致了波浪聚焦位置的偏移。  相似文献   

4.
海岸波浪多次破碎波能耗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圣  邹志利 《海洋学报》2020,42(9):30-37
在坡度很缓(接近或小于1∶100)的海岸,波浪在向海岸传播的过程中,可能经历多次破碎,而在两次波浪破碎之间将伴随着波浪恢复(波浪恢复到不破碎状态)。在现有海岸波高计算模型中,波浪破碎是通过波能耗散来模拟的,但所采用的波能耗散模型都不能自动考虑波浪出现多次破碎的过程,特别精确模拟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波浪恢复。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的波能耗散模型,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在Dally模型中重新建立稳定波能、饱和波高水深比和波能耗散系数,并引入了波浪恢复的判断条件实现的。该模型的波能耗散在波浪恢复区的值很小故能描述波浪恢复区的波浪运动。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新模型可以适合缓坡情况波浪多次破碎的波高模拟,而且对不同坡度的平坡和沙坝海岸(1∶100~1∶10)的破碎波模拟都可以给出与实验结果符合的结果,并且可以自动识别多次波浪破碎的存在和波浪恢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马汝建  赵锡平 《海洋科学》2002,26(11):38-43
应用非线性谱分析理论,对三阶Stokes型随机波浪载荷谱进行了分析,将波面方程及海水质点的水平速度用一阶波面的非线性组表示,导出了随机波浪谱的表达式。为了便于求解随机波浪的载荷谱,将阻力项展开为幂级数式,并应用非线性谱分析理论,确定了幂级数的系数,进而将波浪载荷表示为一阶波面及其导数的非线性组合,最后得出波浪载荷谱密度的表达式,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出单位桩柱波浪力及总波浪力谱密度。  相似文献   

6.
渤海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依赖波浪成长状态波令的表面风应力,提出了一个波浪和风暴潮潮汐运动相互作用的联合数值模式,实现了第三代波浪模式和三维风暴潮潮汐模式联合作用的数值研究,并结合渤海典型天气个例的研究,给出了渤海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机制和大小量级的定量估计。研究表明,对不同天气过程,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性质和大小不同;对强寒潮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风暴潮所支配波高调制可达1m,在黄河口区一般达0.5m;对弱天气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潮所控制,波高调制约在0.2m,联合作用模式给出的结果与实测更吻合。  相似文献   

7.
近岸波浪增水与近岸流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百桥 《海洋通报》1997,16(5):15-21
本文针对实际波浪及地形的复杂性,提出了一套用于计算缓坡不规则地形上波浪增水与近岸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经典的力学平衡机制,以二维不规则波浪为源动力,并着考虑了近岸波浪与波浪增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物理背景符合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多向随机波浪在直立式防波堤和斜坡式防波堤前的反射情况。在试验中,改变波浪要素(波陡、周期)、波浪入射角度(正向、斜向)和方向分布以及防波堤的坡度,以充分研究这些因素对波浪反射的影响。遗传算法用来分析多向随机波从建筑物的反射。试验结果表明,直立堤的反射系数基本上不随入射波浪方向变化,斜坡堤的反射系数随波浪峰频的增大和堤坡的变缓而减小,且随波浪方向有一定变化。还探讨了多向随机波浪在斜坡式防波堤上的反射面位置问题。  相似文献   

9.
直立式防波堤堤头在斜向波浪作用下波浪力的计算在现行的技术规范中尚属空白。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给出了堤头结构设计所需的波压分布图,指出了波浪入射方向和地形对堤头所受波浪力的贡献有时可以超过波高和波周期,根据现行规范按波浪正向入射计算堤头所受的波浪力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0.
波浪对直墙前垂直圆柱的绕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滕斌  宁德志 《海洋工程》2003,21(4):48-52
应用映像原理,将直墙前单个圆柱对波浪的绕射问题,变换为双柱对双向波浪的绕射问题,应用速度势的特征展开方法,建立了直墙前垂直圆柱对波浪绕射的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圆柱与直墙间距离大小、波浪入射角等因素对圆柱上总波浪作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直墙前圆柱上的波浪力将成倍地增加,且随着波数的变化而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香港附近海域二次冷空气影响下的波浪实测资料为依据,讨论了波浪特征与谱的拟合。这二次实测,一次为波浪成长阶段,而另一次为波浪衰减阶段。而文中的(1),(2)式代表的涌浪谱公式和文献(7)中提出的风浪谱公式不仅适合于香港附近海域强冷空气影响下的海浪谱,而且可以表征南海其它海区不同季节的海浪谱,所以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朱守东 《海洋科学》1992,16(6):51-54
根据连云港714天气雷达(波长10.6cm)探测到的海浪回波资料,结合实测风浪资料,分析了海浪回波特征,得到了海浪回波最远距离与最大风速的相互关系换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史剑  蒋国荣 《海洋与湖沼》2015,46(6):1255-1262
风浪状态参数常用于对海面粗糙度的参数化。中等风速条件下考虑风浪状态参数影响的海面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常存在自相关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实测数据得到了无量纲粗糙度随波陡变化的参数化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去除自相关效应;高风速下风浪状态对海面粗糙度仍存在影响,文中基于新得出的中等风速下的海面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考虑海面飞沫悬浮层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高风速条件下的海面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该海面粗糙度方案同样考虑了波陡的作用,将该方案计算出的理论值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发现随着波陡的变化,理论值基本涉及测量值的覆盖范围,说明新建立的高风速条件下海面粗糙度方案对海面风浪状态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且该方案能够较合理地描述海气界面之间动量传输。将新提出的适用于高风速下的海面粗糙度方案加入到海浪数值模式中,模拟飓风Ivan产生的台风浪,利用浮标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的有效波高相对模式默认方案具有较高的精度,说明采用本文新建立的适合高风速的海面粗糙度方案能够改进海浪模式的台风浪有效波高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海浪方向谱的现场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向谱是海浪的基本性质之一。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测波仪阵列法在渤海采油平台上成功地观测到海浪方向谱,给出了当地随波浪成长而变化的方向谱表达式。观测前采用数模和模型试验方法,对阵列的布置型式、测波仪间距和平台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以及现有各种方向谱分析方法的精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提高观测精度,保证方向谱分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克服海浪数据低频零飘现象的一种高通数字滤波实用方法,该方法引自参考文献[1]。文章对文献[1]中提出的脉冲响应序列作了切合实际的修改,还对数字滤波器长度提出了一个适合于海浪数据处理的经验公式。近年来几个航次海上波浪测量的实际应用表明,高通数字滤波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孙孚  张书文 《海洋与湖沼》2001,32(5):547-550
首次将列率谱分析的方法引入到随机海浪的研究。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实验室资料,对列率谱与频率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列率频对频率谱高频部分有明显改善,特别对二倍频含能段的分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列率谱具有计算速度快、简单易行、分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搭载在欧洲环境卫星(ENVISAT)上的高级合成孔径雷达(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ASAR)二级波模式数据提供了诸多海浪信息包括有效波高、波向、波长和二维海浪谱等,在海浪预报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利用浮标观测数据对ASAR波模式算法及其反演数据精度进行对比验证。由于SAR卫星在海面的特殊成像机制,不同海况下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通过与美国国家浮标中心(NDBC)的浮标数据对比,显示ASAR有效波高在高海况下低估和在低海况下高估的现象,在中等海况下的测量结果较优。通过研究ASAR数据集中对应的海浪谱,按照能量与方向分布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一方向海浪谱(Ⅰ类谱),180°方向模糊海浪谱(Ⅱ类谱),海浪两个方向且能量分布杂乱(Ⅲ类谱),多个传播方向且谱型杂乱海浪谱(Ⅳ类谱)。探究在不同类型下的海浪参数的精度,结果表明在单一波向正常海浪谱情况下,有效波高、波向与浮标数据一致性较好,存在180°方向模糊的对称海浪谱仅有效波高精度较高,谱型杂乱的海浪谱海浪有效波高和波向反演结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香港附近海区1985,1986年两次台风大浪的实测资料,以有效波高为相应水平,对波群作统计分析,得出可供海洋工程参考的波群连长、波群重复长度、波群出现频率以及波群中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关系等。并将统计值与理论值作比较,结果表明:统计值大于“连”的理论值,而与包线理论中采用合田修正公式的汁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19.
风浪方向分布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风浪方向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进而根据由浪高仪阵列和ENDECO956测波浮标在我国各海区测得的风浪方向谱,从波能方向分布、方向累积分布、方向分布的峰值和标准差四个方面,与光易恒、Hasselmann和Donelan等分别由观测得到的经验方向分布以及文圣常等由解析方法得到的风浪方向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nelan分布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文圣常谱也较接近。此外,笔者在渤海由仪器阵列实测方向谱拟合得到的方向分布(改进的光易模式)与各地实测资料也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20.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台风浪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结合南海硇洲岛海区近30年的台风及台风浪资料,经预期因子的选择并作对比试验,建立了本海区较为理想的台风浪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台湾浪的预报上,有较好的拟合历史台风浪高的能力,利用该模型对台风浪高的预报也达到了一定的精度。为实际台风浪浪的预报增加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