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利用临界滑动场法计算了浅埋圆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并提供了系数N、Nq和Nc的计算表格和曲线,同时分析了侧面土压力对N、Nq的影响。通过建立土体条块极限平衡方程,推导了计算地基承载力的递推关系式。首先,设定土体计算范围,并划分条块和设置状态点; 其次,根据递推公式和推力极值原理计算各个状态点的参数,并搜索临界滑面; 最后,根据搜索出的临界滑面计算地基承载力。通过与已有系数计算值或模型试验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N、Nq和Nc与其他学者的计算值相近; 相同情况下侧面土压力越大系数N、Nq越小。该方法是临界滑动场法在地基承载力研究中的推广应用,原理简单、易于编程,可为深入研究圆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过系统的塑性分析,建立了各向异性非线性广义极限平衡理论。考虑到岩土材料复杂特性,提出了有中主应力影响、拉任强度不等、材料各向异性、破坏曲线非线性、受非均匀温度场影响的综合屈服准则。应用塑性位势理论,导出了关联的流动法则。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给出了应力场基本方程。采用特征线方法求解,导出了滑移线斜率公式、应力沿滑移线微分方程。应用电算程序,可计算非正交、不对称的滑移线场解答。作为实际应用,导出了各向异性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本文理论可简化得到许多经典理论解答。  相似文献   

3.
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冬冬  贾敏才  刘开富  谢新宇 《岩土力学》2007,28(10):2209-2214
根据塑性力学滑移线理论,推导了条形地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的平衡微分方程,然后利用有限差分法推出地基土在极限状态时的有限差分公式,结合边界条件编制出地基承载力计算程序,该程序求解条形地基极限状态下的滑移线区域及相应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值时可以考虑基础埋深、地基土重度、土的内摩擦角、基础与地基摩擦等参数。利用程序,得到了土的内摩擦角与地基承载力系数N? 的对应表,并全面讨论了基础埋深、地基土重度、内摩擦角及基础与地基摩擦角等参数对地基承载力和滑移线形状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沉井下沉过程刃脚的极限土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富有  时刚 《岩土力学》2013,34(Z1):80-87
考虑刃脚形状和切土深度,建立沉井下沉过程中极限土阻力的近似计算模型。基于Prandtl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建立考虑刃脚切土深度和刃脚形状的近似滑移线场,并导出平面应变和圆形沉井轴对称问题极限承载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对于平面应变问题,承载力系数Nγ等于两部分之和,即不考虑切土深度时刃脚踏面和考虑切土深度时刃脚内侧倾斜面对承载力的贡献,前者及其他两个承载力系数(黏聚力和超载项)与不考虑刃脚切土深度由Prandtl承载力机制所得的结果相同。刃脚的切土深度、踏面宽度和倾斜角是影响极限土阻力的重要因素,忽略刃脚切土深度及其范围内刃脚倾斜面与土的作用将导致极限土阻力的计算值明显偏小。分析结果表明,承载力系数随刃脚切土深度和刃脚倾斜角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若土体强度较高,刃脚倾斜角的大小对极限土阻力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塑性力学中的滑移线法,建立了地震力作用下的地基土的滑移线应力议程,并在考虑地基土的自重和不计其自重的情况,推导出此时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析解。  相似文献   

6.
含下卧软层地基极限分析数值试验及承载力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谙男  唐春安 《岩土力学》2010,31(3):956-960
含下卧软层的地基在工程中比较常见,但目前对其破坏机制和承载力计算还依赖于很多的假设条件和经验。基于极限分析和快速拉格朗日数值模拟方法,对含下卧层地基的加载破坏过程进行应变控制的数值试验。首先用Prandtl的极限承载力解析解验证了数值试验的有效性,然后对一个含下卧层的地基模型按照不同加载尺寸进行加载数值试验,发现模拟结果存在明显的荷载尺寸效应。模拟获得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以及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渐进破坏模式、下卧软层的沉降规律。进一步将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加载安全系数与强度折减系数进行对比,发现折减系数与加载系数随荷载尺寸变化的趋势相同,但前者的数值偏小。  相似文献   

7.
荷载位置偏移量对下伏空洞岩石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当荷载位置偏移量较小时,基于双对数螺旋曲线模型,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了下伏空洞岩石地基破坏体的功能方程,推导得到了荷载位置偏移下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当荷载位置偏移量较大时,空洞地基发展成为Prandtl破坏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岩石地基厚度h、荷载位置偏移量e及内摩擦角φ对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不同荷载位置偏移量和厚度下的空洞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并与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荷载位置偏移量e一定时,随着岩石地基厚度h的增加,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大致呈线性增长,并逐渐趋向于完整基岩承载力;当岩石地基厚度h一定时,随着荷载位置偏移量e的增大,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呈非线性增长,增大到一定值时接近完整基岩承载力;当岩石地基厚度h和荷载位置偏移量e一定时,随着内摩擦角φ的增大,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增长的幅度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8.
路堤下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软土地基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军  陈昌富 《岩土力学》2011,32(10):3014-3018
路堤或堤坝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软土地基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计算方法仍有不足之处。从极限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引入滑移线法来改进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出一种新的地基极限分析方法,并基于推导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把路堤破坏宽度作为变量,求解出路堤极限高度。工程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路堤极限高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其研究结论为软土地基路堤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倾斜荷载作用下层状非均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凡凡  栾茂田  闫澍旺  林源 《岩土力学》2004,25(Z2):564-567
通过一定的室内模型试验对倾斜荷载作用下层状非均匀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引入荷载倾斜影响系数,对于层状非均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倾斜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对所建立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倾斜荷载作用下的层状非均匀地基,根据修正后的Meyerhof承载力公式所得到的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荷载位置偏移量对下伏空洞岩石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当荷载位置偏移量较小时,基于双对数螺旋曲线模型,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了下伏空洞岩石地基破坏体的功能方程,推导得到荷载位置偏移下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当荷载位置偏移量较大时,空洞地基发展成为Prandtl破坏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岩石地基厚度h、荷载位置偏移量e及内摩擦角φ 对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不同荷载位置偏移量和厚度下的空洞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并与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 当荷载位置偏移量e一定时,随着岩石地基厚度h的增加,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大致呈线性增长,并逐渐趋向于完整基岩承载力;(2) 当岩石地基厚度h一定时,随着荷载位置偏移量e的增大,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呈非线性增长,增大到一定值时接近完整基岩承载力;(3) 当岩石地基厚度h和荷载位置偏移量e一定时,随着内摩擦角φ 的增大,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增长的幅度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1.
杨峰  赵炼恒  阳军生 《岩土力学》2010,31(9):2958-2966
通过构建一种网格状多刚性块破坏机制,利用上限法研究了黏土地基各向异性和非均质对粗糙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该破坏机制允许滑动面和速度矢量沿破坏区域过渡区的径向和切向发生变化,形成了更为精确的破坏机制和塑性流动速度场。根据上限定理得到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黏土上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的目标函数,将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编程对该计算模型进行求解。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较好一致性,且优于现有同类方法。文中亦探讨了黏土地基非均质、各向异性以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蔡袁强  王佳琦  孙宏磊 《岩土力学》2012,33(4):1117-1122
天然土体通常为非均质、各向异性土体,目前常用的基坑抗隆起计算方法多是针对均质各向同性土体的。采用非均质非线性各向异性岩石破坏准则,考虑土体原生各向异性,假定Prandtl破坏模式,采用地基承载力模式进行基坑的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根据滑移线理论计算承载力,利用有限差分法结合边界条件编制出相关计算程序,并定义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系数。研究表明,各向异性比的提高会降低安全系数;内摩擦角和插入比的增大可有效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pudcan foundations in strength anisotropic soils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MIT-S1 model implemented in the AFENA finite element package. The model in AFENA is validated against existing laboratory test data of 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 The bearing capacities of spudcans in soils with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strengths are compared. Soil with isotropic strength is simulated using an elasto-plastic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a spudcan in an anisotropic soil is reduced by about 9% for a rough spudcan and 3% for a smooth spudcan on average. There is a combined effect of soil anisotropy and spudcan roughness on the spudcan bearing capacity.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meter strength of an anisotropic soil on foundation capacity can’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基材料的非线性,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计算地基承载力会带来误差。基于无重土地基破坏模式的承载力系数不适用于考虑地基土重的情况,这是采用叠加法计算地基承载力会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基于滑移线法,分析了由叠加法所带来误差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能有效减小或完全消除该误差的承载力系数。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的叠加法计算得出的地基承载力是偏低的,且误差随地基土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加,随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采用考虑土重影响的承载力系数计算地基承载力,能有效减小或完全消除叠加法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的极限平衡条分法,利用临界滑动场法计算了条形基础的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假定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土体与筋材间存在均匀的摩擦力,通过建立土体条块极限平衡方程,推导了地基承载力的递推关系式。首先,设定计算土体范围,并划分条块和离散状态点;其次,根据递推公式计算各个状态点的参数,并搜索临界滑面;最后,根据搜索出的滑面计算地基承载力。通过实例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分析了首层筋带埋深、铺设层数和长度对地基承载力和滑面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基承载力随着筋带埋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层数和长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滑面位置的变化规律主要是垂直影响深度和水平影响范围增大或减小。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编程,为条形基础加筋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是临界滑动场法在地基承载力计算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research,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eismic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oting is assessed with implementing slip lines method coupled with random field theory.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of seismic and static bearing capacities which are log-normal and nearly normal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a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 The predicte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the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by slip line method is verified, with those of the Terzaghi equation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 For uncertainties analysis by Terzaghi equation the Nc, Nq and Nγ are assessed stochastically.  相似文献   

17.
岩土材料在非关联流动法则下剪胀角选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孔位学  芮勇勤  董宝弟 《岩土力学》2009,30(11):3278-3282
岩土材料属于摩擦型材料,其强度特性时参数指标的选取至关重要。当前对剪胀角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中常会产生较大误差。在分析传统的滑移线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塑性理论,证明了岩土材料在非关联流动法则条件下的剪胀角应取? /2,且此时体变必为0。通过对具有精确理论解的经典Prandtl地基承载力课题的数值模拟分析,分别对关联流动法则、非关联流动法则剪胀角取? /2及非关联流动法则剪胀角取0三种情况下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上述3种情况下得到的极限荷载的误差为2 %,但滑移线场与理论解有较大差异。其中,在非关联流动法则条件下,采用剪胀角? =? /2所得到的滑移线场与Prandtl理论解一致,而采用? =0所得到的滑移线场与理论解有较大的偏差。这说明目前在非关联流动法则条件下采用? = 0虽然可得到相应的正确的极限荷载,但是相应的滑移线场具有较大的误差,同时也证明了岩土材料在非关联流动法则条件下的剪胀角应该选取? /2,而不是目前通常采用的0。  相似文献   

18.
以砂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为对象,讨论了古典理论解与室内模型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并结合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利用有限元解析对各种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客观地评价.砂土材料强度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以及软化特性,并与周围压力大小以及密度相关.另外,砂土地基的破坏呈渐进性,砂土的粒径大小影响它的承载力以及变形破坏.结果表明,只有考虑砂土以上的各种特性的数值解析方法才能合理地得到砂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