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文》1958,(3)
第二部分泥沙測驗一、悬移质泥沙测验1.采样器問题[1] 基本要求:江河中应用的悬移質泥沙采样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進口水流速度与测点流速一致,能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悬移质含沙量测验采用人工外业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工作周期长,效率低,不能实时测量。目前研制的测沙仪器均设置在河流中,采集的信号会受到水温、流速和水深、压力等因素干扰,造成测量系统运行失稳。其中泥沙测验规范推荐的测沙仪器为同位素密度计,但其有一定的放射性,对环境和人体有潜在影响。设计采用含沙量比重置换法测量原理,将仪器模块安装到岸上以减少干扰仪器因素,通过潜水泵定时抽取水样到差压式在线密度计实时测量含沙量。经过对密度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使其工作环境接近于实验室静压状态,保障其测验精度,为含沙量测验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泥沙测验是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在测验技术和仪器设备上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水文测验中的薄弱环节。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测验部署上,未能按全沙输沙率测验(以下简称全沙测验)要求开展观测,在测验仪器设备上很不完善,不能按照规定要求收集到质量可靠的资料。为了满足长江巨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泥沙资料的需要,我们从70年代初起,开展了全沙测验,并较全面地进行泥沙测验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基于喀什地区某水文悬移质泥沙测验数据,对该测站断面平均含沙量与单位含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站点单断沙比例系数为0. 975,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精度要求。在单断沙关系系数分析基础上,可在日后泥沙测验中,对不同水位下的单样含沙量进行测定,并间接推求对应的断面平均含沙量,从而降低悬移质输沙率的测验工作量,提高含沙量整编的精度。研究可为实现该站点悬移质泥沙间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4)
通过开展悬移质含沙量测次精简工作,建立水位落差和悬移质含沙量之间的关系,最终推算不同水位落差节点的悬移质含沙量,在一些流域悬移质含沙量巡测方案中被认为较为行之有效。以新疆阿勒泰某水文站为研究实例,重点探讨不同水位落差节点的悬移质含沙量,从而减少悬移质泥沙测验的次数,提高含沙量巡测的效率。结果可知:水位落差和断面平均含沙量基本呈现指数级的变化,采用水位落差方法下的悬移质泥沙测验的次数相比于原测验方案有明显减少,占原方案测验次数的比例在49. 2%~67. 4%之间,相比与原悬移质泥沙的测验方案,水位落差方法下的泥沙测验方案布局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野外试验资料分析指出,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泥沙具有均质分布的特点。认为这种均质分布在流域产生径流时就已形成,并且在浑水流体较大的极限切应力和密集泥沙形成的结构体作用下保持下来。扩散理论的垂线分布公式不适用于高含沙水流,这时的泥沙测验内容、方法和仪器等应与低含沙测量不同。一、高含沙水流泥沙分布特性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时期常出现高含沙水流。根据这个地区部分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这种水流有如下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3)
水文站监测的河流泥沙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局限监测技术,我国大多数水文站泥沙监测仍实行人工监测,测验工作量很大,极不适应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和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求。本文通过对潘家庄水文站单断沙关系稳定为直线等的研究分析,探讨泥沙间测方式的改革,可大大减少泥沙测验工作量,为该站水文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闵凤阳  姚仕明  汪亚平  王家生 《水文》2012,32(6):61-68,60
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河床演变和各种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新型量测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文测验的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测验方法,正日益显示出其优势。本文就水文测验中流速、水位、波浪、含沙量、泥沙级配、推移质输沙率等代表性新型仪器做一初步的介绍,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后有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贾万忠  黄家声 《水文》1996,(1):27-30
一种适合泥沙巡测新方法的探讨贾万忠,黄家声(辽宁省水文总站)为了配合流量的巡测、间测、简测的需要,泥沙测验必须具有相应的测验方法及资料整编方法,以满足泥沙巡测的要求。泥沙巡测方案的研究,是建立在与常测法比较允许缺测、漏测基础上的。在一次洪水过程中,用...  相似文献   

10.
邹家忠 《水文》1989,(3):62-64,F003
一、概述长江河道原型观测,是河流泥沙测验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过对长江河道进行实地勘测、调查、测验、钻探和野外试验,搜集水文泥沙及河床地形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掌握河道冲淤和演变特性,可为综合治理开发长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被水流悬浮挟运的泥沙称为悬沙,也称悬移质。在泥沙问题中,悬沙占重要地位。悬沙的测验研究,包括确定其数量、粒径组成、分布(垂线和断面上)及其变化过程、运行特性,与其它泥沙因素(床沙质、推移质的组成、数量、床面形态等)及水流因素(水深、流速、比降、水温、糙率等)的关系等等,都是水文泥沙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悬移质、推移质、床沙质之间的关系很密切。推移质和悬移质中经常与床沙交换的较粗部份,称为床沙质,亦称造床质;一般不会沉落于床面、与床沙质关系很小的细颗粒,称为冲泻质,也叫非造床质。床  相似文献   

12.
泥沙(續)     
四、泥沙测验工作: 1.泥沙测驗工作的目的在我国水利工程中,除了解决洪水問題外,泥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問題,由于对泥沙运行的理論还不够成熟,使泥沙問題更加复雜困难,也正因为对泥沙理論理解不深,测站工作同志对  相似文献   

13.
水文测验工作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包含了泥沙、降水、土壤含水量、冰情监测等各方面。文中通过对水文测验重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水文测验中存在的水文环境改变、水文基础设施落后和测验人员专业素质低等问题,提出在今后发展中,政府应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先进仪器,积极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等措施加大水文测验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河流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叔尤  方铎 《水科学进展》1992,3(4):319-325
从流域产沙、床面形态及河床阻力、泥沙输移、河流形态及其演变、工程泥沙、河流模拟、泥沙测验和环境泥沙等八个主要方面评述了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未来可能引起关注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挟沙水流任一粒径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平衡冲淤物粒径的概念,建立了河床处于淤积与冲刷时冲淤物粒径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计算方法。将该成果引入黄河下游一维扩展泥沙数学模型中,采用黄河下游1977年高含沙洪水与1999年汛后至2002年汛前冲刷系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悬沙与床沙的交换过程,克服分组挟沙力方法的缺陷,使得非均匀沙计算理论上更加完善,应用上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的是依据毕托管原理设计的压力式电子测量仪在急涨急落、河床组成为卵石的Waiho河的流量测验。该测验系统测定垂线的流速分布,并将流速和水深数据贮存于数据记录仪。文中的结果是使用该仪器测验得到的。在测试期间记录到的流速超过5m/s,使用该系统测得的流量与常规转子式仪器比较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在长江干流上开展近底悬沙测验的经验,对所研制、使用的三种近底悬沙采样器的结构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对如何作好仪器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仪器操作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验成果的合理性检查作了具体说明;最后,还就开展近底悬沙测验的目的,如何合理地进行测验布置以及测验成果的计算整理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通过泥沙原型观测为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取得第一手泥沙基本资料,目前仍然是一种不可代替的重要途径。由于采样器构造上和技术上的限制,悬移质和推移质只能分别用不同的采样器观测.对临底悬移质的测验,由于情况复  相似文献   

19.
水利部水文局于1981年11月4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水文测验国际标准研习及规范讨论会”。与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流域水文部门的测验技术负责人,各方面的专家,有关院校、工厂、科研所的代表,共约80人。会议用了大部分时间学习讨论有关的国际标准。这些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编号TC113)制订的,有23个正式标准,5个标准草案。内容涉及江河水库的水位、流量、泥沙测验的各个方面。研习活动分为仪器设备、名词符号、流速面积法、误差问题、泥沙测验、量水建  相似文献   

20.
河流冲刷过程中表层床沙粗化对不平衡输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分析前人的不平衡输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非均匀沙河床,提出了床沙交换速率的新物理概念,计算研究了不同床沙交换速率时表层床沙的粗化过程及非均匀沙含沙量恢复饱和过程.研究表明,由于较细泥沙的冲刷率总大于较粗泥沙,因此在床面薄层内泥沙随冲刷迅速粗化,致使挟沙力降低,不平衡输沙距离较均匀沙情况大大延长.床沙交换速率愈慢,则冲刷距离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