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新强 《气象》1982,8(9):4-4
长江流域暴雨科研协作组于1982年6月14—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长江流域暴雨学术讨论会,来自长江流域十省市的气象、水文部门及有关科研机关、高等院校等41个单位的代表共41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暴雨研究的论文及技术报告80篇。 会议中的交流总结表明,近三年,在长江流域暴雨的研究过程中,增加了监测、分析手段,加深了对暴雨的认识,澄清了分析上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在暴雨成因、机制的理论分析上,还是在预报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奚熙贤 《气象》1986,12(4):36-37
第7届全国台风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11月—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13个省、市54个单位的台风科研和预报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6篇,74篇论文在会上作了报告,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在台风暴雨,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3.
陈新强 《气象》1986,12(1):37-37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暴雨、洪水监视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5日在厦门举行。全国水利及气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共11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技术总结,其中50篇在会上作了交流。主要内容有:暴雨、洪水的成因及规律的分析以及预报方法的研制;暴雨、洪水的监视及预报的经验总结;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洪水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等。  相似文献   

4.
仲书 《气象》1991,17(2):2-2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暴雨和强对流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11—14日在无锡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区气象局,大专院校,水利、军队及盐业等部门的100位代表。会议共收到245篇论文,内容涉及暴雨强对流的成因、物理机制、监测手段、分析方法、数值试验、预报技术及业务系统等许多方面。 会议除大会报告和讨论外,还按专题  相似文献   

5.
1935年11月1日至5日,中国气象学会、水文学会在厦门鼓浪屿联合召开了“暴雨、洪水监视预报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气象、水文工作第一线的同志、科技人员和领导共115人,其中水文学会46人.有50篇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 这次会议是两个相邻的学会联合召开的,与会同志都认为这种形式的会议开得好,它能勾通两个学会间的亲密协作,促  相似文献   

6.
第13届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于11月1~5日在西安隆重召开。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所属的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分会、中国气象局科教司、陕西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共有24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256篇论文和报告,并于会前编印了会议文集预印本。其中综述8篇降水微物理和人工增雨研究60篇,雹云结构和防雹68篇,云和降水数值模拟40篇,外场观测分析和观测方法40篇,室内实验分析5篇,业务技术系统25篇,以及相关学科研究8篇。本次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和墙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游景炎 《气象》1987,13(8):13-13
“北方暴雨短期临近业务预报方法研究”(原“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总结鉴定会,于1987年3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10篇,大会交流27篇,有关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交流按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环流分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4日至19日在杭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性的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业务部门的理论气象工作者60多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3篇,在会议上报告的有37篇。建国以来,我国广大的动力气象工作者经过长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上     
《台风会议文集(1978年)》198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62页。本书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台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科研成果选编,共收36篇报告。其中有关台风路径预报方面的研究有《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1模式》等18篇;对台风降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有《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等11  相似文献   

10.
气象预报专家系统协作交流会于1986年10月8日-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有14个省,市、和大专院校、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民航等单位共2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用大部分时间进行学术交流,还利用部分时间商议了如何开展1987年的工作. 这次会议共收到技术材料十九篇.从材料来看,全国对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都有了比  相似文献   

11.
苏州全国暴雨预报研究学术交流会综述全国暴雨预报研究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11月5日到9日在苏州召开.全国省(自治区)气象科研单位,有关大专院校共48人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总结近年来在暴雨预报研  相似文献   

12.
徐裕华 《气象》1984,10(1):19-19
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0月15—20日在安徽黄山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3人。在会上交流的学术论文65篇。 暴雨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其特点是强度大、来势猛、时间短、危害严重。但由于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尺度小、类型多、变率大,且局地性强、临界参数不明显,监测和追踪很困难,因此,暴雨预报的技术难度较大。自“75.8”河南大水后,暴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北方、华南和长江流域分三大片研究暴雨,进行协作攻关。不但在理论上,对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在预报思路上更加开阔,预报方法上更为严密,从而使暴雨预报准确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全国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学术会议于1986年3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大气污染专业委员会主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8篇,其中大会报告了14篇论文,分组报告了62篇论文。这次会议自1984年厦门第一届全国大气化学大气污染会议以来又一次全国性大规模学术研讨会,会议内容丰富,学术气氛浓厚,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第13届气候诊断会于1988年10月31日到11月4日在坎布里奇大气与环境研究所召开,与会者124人,报告91篇。无论与会人员或报告数量均大大超过了上届会议,可见气候问题之广泛受重视。会议共分12个组: 1.最近气候异常 5篇 2.大尺度诊断 13篇 3.年际变率 11篇 4.气候趋势 4篇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热带天气科研协作领导小组于四月廿三日至廿七日,在广东省肇庆召开华南前汛期暴雨实验课题讨论会。我区严家强、罗金明、梁志和三同志参加会议。(柯记) 中国气象学会于五月七日至十二日在山东省烟台召开概率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朱盛明、么枕生、李麦村、曹鸿兴、黄嘉佑、史久恩等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我区报送论文八篇,其中三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论文作者莫志祥、梁福初参加了会议。(学汇)  相似文献   

16.
刘延英  方文举 《气象》1983,9(2):13-13
“湿有较位能推广应用交流会”于1982年12月21—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32名气象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大多是从事天气预报值班或研究的人员。会议共收到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材料59篇。会上有14名代表发言介绍了在1982年汛期中运用湿有效位能理论和方法预报暴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吴正华 《气象》1981,7(12):43-43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1年9月17—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强对流天气学术交流讨论会。24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及民航、部队、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17位代表到会。会议共收到材料117篇。 会议交流和讨论的内容主要有: 1.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及前兆分析 为了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深入认识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特征,抓住其前期征兆,是最基本的一步。许多报告分别对中层冷空气爆发、环境风场铅直切变、低空急流、干暖盖、边界层辐合等进行了个例和统计分析,还有不少关于暴雨、雹暴、雷暴大风的大尺度环境条件的对比分析。华北六省市对强雹暴的天气学研究提出了大范围强对流天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7,(1):30-30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热烈庆祝粉碎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黑龙江全省历史洪水、暴雨调查工作会议于1976年10月27—30日在五常县召开。洪水和暴雨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威胁很大,因此研究洪水、暴雨的发生、发展规  相似文献   

19.
马瑞隽 《气象》1985,11(8):40-40
《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于5月8—12月在郑州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大会交流了36篇。 这次大会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北方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短期预报方法;短时预报方法和暴雨系统的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等四个方面。在暴雨的天气气候方面,主要分析了北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演变过程、环流背景、天气系统和地形的作用,为建立暴雨短期和短时预报思路及方法做了必要的基础分析工作。研究表明,与我国南方强降水相比,北方强降水具有历时短、强度大、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1991年学术年会,于1992年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中关村大气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报告了30多篇论文,其中50%以上是关于大气和海洋数值模拟方面的. 一地球流体动力学会议报告中有两篇论文是关于非线性稳定性及其判据的.文中首先回顾了流体力学中稳定性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强调了非线性不稳定性理论的发展及现状,给出了正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